开业优惠结束后,桂芳斋的门前不再排起长龙,客流量比有活动期间少了四成。
这些都在两个老板的预料之内,现在客流少,但是整体盈利多啊,只是这些不是店铺的核心人员看不到账本,不知道罢了!
李桂芳倒气定神闲,倒是谢大嘴他们愁急眼了,董冬冬趴在柜台上,眼巴巴数着路过的行人,嘴里不住念叨:\"第八个了...又是只看不买的...\"
\"芳姐啊,你说,\"董冬冬突然从柜台后蹦起来,\"咱们是不是该再搞点促销啊,客人都跑光了!\"
谢大嘴正往玻璃柜里补桃酥,闻言\"啪\"地拍了下柜台:\"就是!我看隔壁街那家,全部糕点都买一斤送二两呢!\"
她脑瓜子凑过来,\"要不咱们也...\"
\"急什么。\"李桂芳不紧不慢地从烤房出来,手里端着刚出炉的牛角包,\"活动时,那是赔本赚吆喝,现在才是正经做生意。\"
董冬冬那张肉嘟嘟的小脸都要拧巴了:\"可昨天一天才卖了十二斤桃酥!连王婶都去隔壁买了!\"
还说是干儿子,不来店里买东西,要是店铺倒闭了,干儿子没有工作了,看她去哪里找干儿子!
正说着,门帘一掀,陈大娘挎着菜篮子进来。
谢大嘴立刻堆起笑脸:\"您可算来了!今儿的还是老样子吗\"
桂芳!快给我包十个牛角包!\"
她掏出钱包往柜台上一拍,\"我家老头子就认准你家这口儿,,这死老头子嘴刁得很!\"
李桂芳笑着揭开纱布:\"陈姐您来得正好,牛角包刚出炉,还热乎着呢。\"
陈大娘接过牛角包咬了一口,酥皮\"咔嚓\"一声裂开,她满足地眯起眼:\"就是这个味儿!供销社那干巴巴的面包根本没法比。\"
说着又压低声音,\"桂芳啊,街坊都说你家点心贵,可我瞧着,就你家地道,料足足的!\"
\"陈姐,\"李桂芳擦擦手,从柜台下夹了一块桃酥出来,\"您尝尝这个新做的桃酥。\"
碗里的桃酥比往常的更厚实,上面还点缀着几粒芝麻。
陈大娘将信将疑地咬了一口,突然瞪大眼睛:\"这...这桃酥怎么比之前的更酥更香了?\"
李桂芳这才揭开烤房门帘——张凤芝正往面团里揉现磨的芝麻粉,黄秀英在给桃酥刷蜂蜜水。浓郁的坚果香扑面而来。
\"活动时用的是普通料,现在...\"
李桂芳掰开块桃酥,露出里面金黄的蜂窝,\"您看,面粉换成了精制粉,芝麻都是现炒现磨的。\"
谢大嘴和董冬冬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几天李桂芳早出晚归,是去粮站换了精制面粉,还跟油坊订了现榨的花生油!
陈大娘已经掏出了钱包:\"再给我来两斤!这用料实在,贵点也值当!\"
她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后天我闺女回门...\"
\"知道,要龙凤喜饼是吧?\"李桂芳麻利地包着点心,\"用新到的枣花蜜做馅,保准体面。\"
送走开了陈大娘后,李桂芳在柜台噼里啪啦,打算盘。
桂芳斋的生意,虽然不如刚开业时,那么红火,但靠着真材实料的好手艺,还是留住了一批老主顾。
李桂芳心里有本明白账:要做就做精品,宁可少而精,也不能滥竽充数。
她想每个月推出新的款式,给足客人新的体验,让街坊们保持新鲜感。
至于供销社那些老一套的鸡蛋糕、牛舌饼,她压根就没打算碰。
这些传统糕点市场早就被国营厂垄断了,老百姓在哪买不是买?
与其费功夫做这些大路货,还不如多烤些牛角包来得实在。最重要的是,她可不想跟公家抢生意。
要知道供销社背后可都是国营大厂,真要惹毛了他们,别人想搞她一个个体户还不是手拿把掐啊!
所以她的店也开了小个月了,从来不跟供销社抢老面包、麻花这些传统糕点的生意,专做精致的西式点心,
她以为这样井水不犯河水,总该相安无事了吧?
可谁承想,这么快就有对家来搞她了。
下午三点,日头偏西,桂芳斋前厅的客人渐渐稀少。
赵小棉独自留在前厅招待客人。
\"小棉,我们先走啦!\"董冬冬解下围裙,朝后厨喊了声:\"谢婶,您真不跟我一起回?\"
厨房里传来谢大嘴爽朗的笑声:\"回去也是闲着,我在这儿帮衬着,正好跟桂芳打打下手!\"
后厨的面点间里,李桂芳和张凤芝正忙着掐剂子。
面团在她们手中翻飞,不一会儿就变成一个个圆润的面团。
烤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整个房间弥漫着温暖的面香。
\"凤芝,这批牛角包的黄油再加一成。\"李桂芳擦了擦额角的汗,\"昨儿个陈大娘说酥皮可以再酥些。\"
前厅突然炸开一阵骚动。
赵小棉正在柜台前擦拭玻璃罩,手里的抹布\"啪\"地掉在地上。
\"哎哟!我的肚子啊!你们要害了我这老婆子啊!\"
只见一个穿着藏青色对襟衫的老太太踉踉跄跄冲进店里,一屁股坐在地上就开始嚎,\"你们家的牛角包...哎哟...吃死人了...\"
还没等赵小棉反应过来,店门外又冲进来一个穿喇叭裤花衬衫,带着蛤蟆镜的小伙子,手里提着面铜锣,\"咣咣咣\"地敲得震天响。
\"大家都来看看啊!桂芳斋卖黑心点心吃死人啦!\"
小伙子扯着嗓子喊,\"我奶奶吃了他们家的牛角包,现在上吐下泻,要出人命啦!\"
每说完一句,就把铜锣咚窿一声:\"大家都来看看啊!给我们讨个公道啊!\"锣声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
后厨帘子\"唰\"地一甩,谢大嘴手上还沾着面疙瘩就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