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老了,才看了这么一会儿,就眼花看不清楚了。”元和帝的声音突然打破了延英殿的寂静。
“您是低头太久,太医前头才提供让您不要伏案太久。”冯原笑眯眯地陪笑道,“您才跟太医学的手法,圣人要不嫌弃老奴手糙,赏个恩典允老奴给您按按?”
元和帝偏头瞧一眼冯原的手指,摆摆手:“像个伸不直的鸡爪子,朕万分嫌弃的。”
冯原奉上正好入口的参茶,朝沈钧行的方向抬了抬下巴:“要不让武安侯试试?他那手定比老奴的强。”
元和帝顺着冯原的话看去,再次拒绝:“像个熊掌,朕最嫌弃这混小子了!整日里上天下地,瞧瞧扯出来多少事?就不能让朕好好的安享晚年?讨债似的。”
沈钧行充耳不闻,站的溜直,好似要把自己化身成大殿中的柱子一般。
元和帝横了他一眼,这才看向左之庭,不紧不慢地问道:“听说你府上近日十分热闹?可是有什么喜事?添丁还是进口?”
明晃晃的讽刺听得左之庭心中一紧,丧子又丧妻哪来的添丁进口?可圣人问话又不能不答。
他忐忑不安地跪伏在地:“禀圣人,自小儿离世后,老臣家中愁云惨淡,不见笑颜,并无喜事发生。”
元和帝漫不经心地“哦”了一声,忽然问道:“你是何时入朝为官的?”
左之庭越发恭敬:“回圣人,老臣是乾德三十二年明经及第,但正式释褐是在圣人御极天下后的第一个恩科。”
乾德三十二年是先帝在位的最后一年。
元和帝脸上恍然之色:“朕想起来了,你登贤良方正科,朕喜你摛藻绘句,钦点你为校书郎,这么算起来,朕对你也算是有知遇之恩了。可是你是如何回报朕的?”
陡然提高的声音震得左之庭浑身一僵,脑中只有一个念头:被发现了?
元和帝望向左之庭,目光寒冷如冰:“曾有御史弹劾你打压新人,排除异己,朕是不信的。一则文人相轻,文风不同,观点相异,这在朝中很正常。二则,便是你的位置,不涉兵权、不涉钱财,便是排除异己又能有什么影响?然而事实证明,朕不仅眼神不好,脑子也糊涂了!”
冯原连忙跪地:“圣人息怒。”
左之庭慌得连忙叩头请罪:“圣人息怒,臣有错,臣不该心胸狭隘。”
元和帝说完这话,不由自主地斜睨向沈钧行,与他四目相对,下意识伸手指着他说道:“你闭嘴,朕不想听你说话。”
沈钧行欲言又止,表情茫然又委屈,他原本就没准备说话。
左之庭求饶的声音一滞,心底恨意闪过。
元和帝再次看向左之庭:“听书阁的内侍来报,你曾经借阅抄写了温辅的《民情考》。你不是说书中所写都是他一家之言,朕让你们派人去照着书查验,你们也没个下文,想来是颇为看不上的。怎么又起了想法去抄写?”
左之庭匍匐在地,言辞恳切:“圣人明鉴,臣从未看不上光禄大夫的心血,当初阻拦圣人推行,也是怕劳民伤财后一无所获,到时再损了圣人的贤名。此番借阅誊抄也是不忍光禄大夫心血空置,想着先小范围试一试,待有成效再向圣人禀报。”
“听你这么说还是为了朕好?”元和帝嗤笑道,“朕还以为你要给你蕃域的主子送去呢?”
左之庭脸色一下子白了下去:“圣……圣人,臣一直在长安,哪里认得什么蕃域人?”
“不认得?那蕃域细作给出来的名单上怎么会有你的名字?你的任务不就是收集我朝工艺、秘技献给蕃域吗?对了,还有你那个被砍了头死了的长子。”
说话间,元和帝起身踱步靠近,“钟从易府上的管家供认你那个无头儿子常常到别宅送书,一册书换一箱子珍宝,有时是一整箱的金砖。这一次,朕的光禄大夫撰写的《民情考》又给你换了什么好东西?”
“臣冤枉,臣得圣人恩遇,为官四十余载,是有许多小心思,可那只是怕被别人取而代之。圣人明鉴,臣是断不敢行那数典忘祖、忘本负义之事!”
左之庭的脑袋一下又一下磕在地上,砰砰砰的磕头声在空荡的延英殿中回荡。
“数典忘祖、忘本负义!”元和帝提脚就踹,口中喝骂,“还敢喊冤!你是不是以为没有物证?你誊抄过的《民情考》上面都是你的字迹,你是不是都忘了!蠢货!”
左之庭一愣。
元和帝看到他那一张脸,就觉得面目可憎,失了与他掰扯的心情,扬声吩咐:“武安侯带他下去问话,问清楚问明白了,别漏了一件事、一个人……死活不论。”
“喏!”沈钧行上前提人。
左之庭听到“死活不论”四个字,当即像疯了一般去扑抱元和帝的大腿:“圣人饶命!圣人饶命!”
元和帝不耐烦地把人踹开:“就凭你那个猪狗不如的儿子做的那些事,你家都不知道要死几次!朕饶了你们多少次了?不知感恩的东西。沈钧行,赶紧把他拽走,多看一眼都伤了朕的眼睛!”
沈钧行上前一脚踩住左之庭的后背,单手扣肩。
只听“啊”的一声惨叫,左之庭立刻丧失所有力气,被沈钧行单手拖着出了大殿往台狱走去。
台狱全称御史台狱,专门关押高品阶的官员。
延英殿再次回归安静,元和帝忽觉疲惫。
“冯原,你说人怎么能变化那么大?当初意气风发说要给朕戍守边疆的少年将军成了宠妾灭妻昏聩糊涂的偏心老头儿,而朕看中的那个才华横溢的少年郎又成了胆小狡诈、卖主求荣的雠贼。难道真的是我识人不明?”
“都说人心隔肚皮,圣人纵使再明察秋毫也拦不住左之庭这般小人的有心蒙骗。”
冯原为他重新换上一盏适合的茶水,一边说道,“还是他们不够赤诚,您本就日理万机,为了天下操劳此次,哪有时间陪他们玩猜心眼子的戏码。要老奴说,明日早朝把朝堂上的都赏一顿板子,民间老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老实了就什么都说了,也省的惹您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