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彝族:阿依的银饰日记

我叫阿依,是大凉山的彝族姑娘。我的书包上挂着个银蝴蝶,翅膀上刻着三朵小花——那是我跟着阿木师傅学做的第一件银饰。当时锤子没拿稳,蝴蝶的左翅膀敲得有点歪,银铃也只钻了个小孔,摇起来“嗡嗡”响,像蚊子叫。但师傅用粗糙的手掌摸了摸我的头,说:“银记事儿,你手抖的样子,它都刻在花纹里了,歪了也稀罕。”

今天是火把节,天刚擦黑,寨子里就飘起松脂和烤土豆的香味。阿妈蹲在火塘边给我戴银冠,冰凉的银片贴着额头,上面的银铃“叮叮”响,惊飞了屋檐下的燕子。“轻点,”阿妈用红绳把银冠系在我的“英雄结”上,绳结要打七个圈,“你阿爸为了这顶银冠,把家里最肥的三只羊赶到县城,换了五斤好银料。你看这太阳纹,十三道光芒,一道都不能少。”我知道十三道光芒的意思,就像寨后的十三棵老核桃树,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枝丫,根却在地下紧紧缠在一起。

阿木师傅的银匠铺藏在最大的那棵核桃树下,土坯墙被炭火熏得发黑,墙上钉着密密麻麻的铜钩,挂满了打好的银饰:有小孩戴的银锁,上面刻着“长命百岁”;有姑娘们的银耳环,吊着重甸甸的银坠子;还有男人系的银腰带,上面的鸟兽纹栩栩如生。师傅今天在给阿芝姐姐打银嫁衣上的银扣,银水在坩埚里“咕嘟”冒泡,像小鱼在吐泡。他左手握坩埚钳,右手拿长柄勺,手腕轻轻一抖,银水就“哗”地倒进木雕模具,蒸腾的热气里,我看见师傅的额头上全是汗,像撒了把碎银。

“阿依,来试试敲羊角纹。”师傅把一把小锤子递给我。锤子的木柄被磨得发亮,上面刻着个小小的鹰头——那是师傅的师傅刻的。我握着锤子,手心里全是汗,一锤下去,银坯上的羊角纹歪成了月牙。师傅在旁边笑,露出两排黄牙:“没事,就当给羊角加了个小弯钩,像你上次放羊时,总爱拉着领头羊的角不肯放。”他拿起自己的大锤子,“当当当”敲了三下,歪掉的纹路旁边就多了朵小野花,“你看,银会原谅人,还会帮你把错处变成好看的样子。”

阿芝姐姐的银嫁衣摊在铺子里的木板上,亮得晃眼。银冠有半尺高,上面的凤凰嘴里叼着银珠,珠串垂到肩膀,走路时“哗啦”响;银围腰上刻着好多小人,有的在犁地,有的在打荞子,还有的围着篝火跳舞。“这是咱们彝族的老故事,”阿芝姐姐摸着银围腰给我讲,“最前面那个戴斗笠的,是咱们的祖先,后面跟着他的五个孩子,再后面是孙子、重孙子……”我蹲在地上数了又数,小人密密麻麻的,足足有五十六个。师傅正在给最后一个小人刻脸蛋,他说:“五十六个,像咱们国家的五十六个民族,手拉手走在一条路上。”

天黑透的时候,火把点起来了,漫山遍野都是跳动的火苗,像天上的星星掉在了地上。我戴着银冠跟着大人们跳舞,银铃的响声混着芦笙的调子,真好听。阿木师傅举着最大的火把,他的银腰带“当当”响,像在打鼓。跳着跳着,我突然发现每个人的银饰都在发光:阿妈的银项链反射着火光,像条小蛇;阿爸的银戒指套在大拇指上,亮得像块小太阳;连刚会走路的小表弟,他的银手镯都在地上照出两个圆光斑。这些光合在一起,像一条亮晶晶的河,围着篝火转圈。

“阿依,知道银为什么发亮吗?”阿妈拉着我的手,往寨子里走。夜风带着松脂的香味,吹得银铃“叮铃”响。“因为银是太阳的碎片,”阿妈指着天上的星星说,“祖先把太阳的光藏在银里,让咱们走到哪都带着暖。”我摸了摸书包上的银蝴蝶,翅膀上的小花在月光下看得清清楚楚。突然觉得,这只歪翅膀的银蝴蝶,比任何时候都亮。它记得我敲锤时的慌张,记得火把节的热闹,记得阿木师傅的笑声,也会记得,我们彝族的故事要一直传下去。

藏族:次仁师傅的金器札记

我叫次仁,是跑马山寺庙的金匠,做金器已有四十三年。我的工作台是块老梨木板,用了快三十年,表面被刻刀划得纵横交错,最显眼的是中间那个深深的凹痕——那是我师傅年轻时錾刻佛像时,锤子打滑砸出来的。他临终前握着我的手,让我摸那个凹痕:“你看,金器上的错痕,就像经书上的批注,是时光留下的念想,擦不掉,也不用擦。”

今天要给大殿补一尊小金佛,是十年前我亲手做的,去年冬天被香客不小心碰掉了耳垂。晨光透过经堂的彩绘窗棂,在地上投出五颜六色的光斑,正好落在我摊开的金料上。这是块“九八金”,含着两分银铜,用牙齿轻轻一咬,能留下浅浅的牙印。“太纯的金软得立不住,”师傅以前总说,“混点银铜,才能让佛站得稳,像咱们做人,得有骨气,也得有韧性。”

熔金要用酥油灯,不能用炭火。酥油的火温不高不低,像喇嘛念经的语调,柔和却有力量。我把金块放进紫铜坩埚,架在三盏酥油灯中间,看着它慢慢变软、发红,最后化成亮闪闪的金水。金块融化时会“咕嘟”冒泡,师傅说那是金在“说话”,要用心听。我年轻时总听不出名堂,现在却能听出些门道:泡多且密,说明金够纯;泡少且大,可能混了杂质。今天的金水泡子又小又匀,像春天下的小雨,我知道,这是块好料。

用细铜丝把金水舀进模具时,手要稳得像山。我屏住呼吸,手腕轻轻倾斜,金水就顺着铜丝“嘶”地流进模具,泛起一层薄薄的金皮。这时候不能说话,不能咳嗽,连呼吸都要轻——师傅说金水里住着“金精灵”,动静大了会吓跑它们,做出来的金器就不亮了。我年轻时不信,有次熔金时跟香客说了句话,结果做出来的金佛脸上有个小麻点,只好用錾子刻成颗痣,才算圆了过去。

寺庙里的老金佛是光绪年间的物件,高两米,据说三十个工匠做了三年才成。佛的脸圆圆的,像十五的月亮,眼睛微阖着,像在看经堂里的每一个人;身上的衣纹褶皱自然,像刚被风吹过;右手结“施无畏印”,掌心向前,据说能驱散恐惧。我每次擦佛身时,都会摸一摸佛的掌心——那里有个米粒大的凹痕,师傅的师傅说,那是当年一位老工匠掉的眼泪,金还没凉透,就冻在了上面。“金器要带点人气,”师傅教我时,总用干净的白布擦我的手,“手干净,心干净,做出来的佛才会笑。”

前几日,成都来的学者围着我看修经筒,他戴的眼镜片很厚,把经筒上的“六字真言”放大了好几倍。“次仁师傅,现在有激光雕刻,又快又准,何必还手工敲?”他指着我手里的錾子问。我没说话,只是用錾子在金片上轻轻一点,刻出个“嗡”字的起笔,笔画的边缘带着细微的锯齿,像刚破土的芽。“你看,”我把金片递给他,“机器刻的字,笔画是平的,像冻住的水;手工敲的,每一笔都有起伏,像流动的河。念经要用心,刻字也要用心,佛才听得见。”学者拿起金片对着光看,突然说:“这笔画里,有慈悲。”

傍晚给新做的金供碗鎏金,指尖沾着金水,凉丝丝的。供碗的碗沿要刻“卍”字纹,每道纹路都要首尾相接,不能断。我刻得很慢,一下一下,像在数念珠。想起十八岁那年,阿妈送我的第一把刻刀,木柄上缠着她亲手织的红绳,绳结是“吉祥结”。“金是佛的衣,心是人的佛,”阿妈把刻刀塞进我手里,“做金器,先做人心。”

月光爬上金顶的时候,我刚好把小金佛的耳垂补好。用麂皮擦去金粉,佛的侧脸又变得完整,眉眼弯弯的,像在笑。四十三年了,我刻过无数佛像、经筒、供碗,金粉落满了我的指甲缝,刻刀磨短了一把又一把,突然明白:金器不会老,它只是把时光,变成了看得见的虔诚。就像这跑马山的雪,年年落,年年化,却永远洁白;就像经堂里的酥油灯,点了又灭,灭了又点,光却一直都在。

羌族:尔玛老人的玉器回忆录

我叫尔玛,今年七十二岁,是羌族最后的玉匠之一。我家神龛的正中央,摆着块青绿色的玉璧,巴掌大,中间有个圆圆的孔,边缘刻着九曲水纹,像岷江的支流,弯弯曲曲地流。这玉璧传了七代,从我记事起,它就摆在那里,被香火熏得温润,被岁月磨得光滑,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着我们家的晨昏。

年轻时,我跟着父亲学磨玉。选玉要去岷山深处的溪流,最好是月圆之夜。父亲说玉是“山的骨头”,有灵性,会“喝水”——月光下,表面能凝出露珠的才是“活玉”,干巴巴的是“死玉”,刻不出好纹路。我们背着竹篓在溪水里踩石头,冰凉的溪水没过膝盖,父亲的草鞋磨出了洞,脚趾头露在外面,却总能在一堆乱石里准确地找出藏着玉的那块。“你听,”他捡起块绿石头,用小石子敲敲,“活玉的声音清越,像碉楼里的风铃声;死玉发闷,像堵墙。”

有次我在乱石堆里捡到块巴掌大的玉石,上面的纹路很奇特,像两只羊角缠在一起。父亲接过石头,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了溪水里,浑浊的眼泪滴在玉石上,晕开一小片湿痕。那是块新石器时代的玉璋,边角虽然磕坏了,但上面的羊角纹,和我家传的玉璧一模一样。“这是一家人,”父亲把玉璋用红布包起来,紧紧抱在怀里,“玉认亲,比人还准。多少年前是一家,多少年后还能认出来。”

磨玉的石板是祖上传下来的青岩,长三尺,宽两尺,边缘被磨得像镜子。粗磨时要用河里的砂石,像给玉“剪头发”,要顺着玉的纹路磨,不能横冲直撞;细磨时换麂皮,得磨到玉能照出人影才算成。父亲常说:“玉要磨,人也要磨,越磨越亮。”我二十岁那年,把一块准备做玉琮的料子磨裂了,裂纹像条小蛇,在玉上爬。我抱着玉哭了一下午,父亲却用红铜丝把玉缠起来,在裂口处刻了朵羊角花:“你看,玉碎了,还能开出花来,人也一样,跌了跤,爬起来更精神。”

羌族的玉是会“说话”的。我儿子出生那天,神龛上的玉璧突然变得温润,像捂热的鸡蛋;老伴走的那年冬天,玉璧上长出块淡淡的黄斑,像滴没擦干的眼泪。每年春耕前,我会把玉璧摆在碉楼前的祭台上,用松枝蘸岷江的水洒在上面,柏枝的烟雾里,玉纹的影子在墙上晃,像祖先在点头。有次城里的教授带着放大镜来,对着玉璧看了半天,说上面的水纹和三星堆出土的玉器是一个路子。“你们的祖先,早就懂得跟自然对话。”教授的话我听不太懂,但我知道,玉里住着祖先,他们看得见我们现在的日子。

现在,我的孙子阿吉在县城读中学,他带了台小小的扫描仪回来,把玉璧上的纹路扫进了电脑。屏幕上,九曲水纹被放大了几十倍,阿吉指着那些弯弯绕绕的线条说:“爷爷,你看这像不像小鱼?这像不像云朵?还有这个,像小羊在吃草。”我摸着冰凉的玉璧,突然觉得玉不怕变,它可以摆在神龛上,也可以住在电脑里,只要我们还记得——记得玉的温度,记得祖先的话,记得我们是羌族的后代。

上个月,阿吉把扫描出来的玉纹印在了学校的文化墙上,好大一片,绿莹莹的。放学时,孩子们围着墙看,指指点点,像当年的我围着父亲的磨玉石板。风吹过碉楼的四角,“呜呜”响,像祖先在说:“好,好,根还在,就好。”

苗族:阿美的银饰家书

我叫阿美,是苗族银匠的女儿。我的银角头饰高半米,像两只展翅的蝴蝶,上面镶着三十六个小银铃,一走路就“叮铃铃”响,像跟着脚步唱歌。这是阿爸花了三个月做的,银料是他用两担新收的谷子,跑了四个圩镇换来的。银角做好那天,阿爸把它举到太阳底下,阳光透过银铃,在地上洒下好多小光斑,像星星落了一地。“苗家的银饰,是会走路的家谱,”他用粗糙的手掌擦了擦银角上的指纹,“戴着它,就不会忘了从哪来。”

阿爸的工具箱里藏着个宝贝——块黑亮亮的“银母”,是块传了五代的老银锭。银母比我的巴掌大,表面被几代人的手摸得发亮,上面的刻痕像老人脸上的皱纹,深浅不一。每次熔银前,阿爸都要对着银母拜三拜,嘴里念着:“老祖宗,借点灵气,让银听话,让纹好看。”他说银母里住着祖先的灵气,能让银料更“听话”。有次我趁阿爸去后山砍柴,偷偷打开工具箱摸了摸银母,冰凉的金属却带着点说不出的温润,像握着块冻住的月光。那天晚上,我梦见银母长出了翅膀,在月光下飞,翅膀上的刻痕里,飞出好多小人,都戴着和我一样的银角。

“银母会‘说话’,”阿爸熔银时总让我凑过去听,火塘里的炭火烧得正旺,把他的脸映得通红。“你听,银水在坩埚里‘咕嘟’响,那是它在跟老祖宗打招呼呢。”熔银的坩埚是阿爸用山上的红泥做的,外面缠着铜丝,能抗住高温。他把银锭放进坩埚,架在炭火上,手里拿着长柄钳,时不时翻一下银锭。“火太旺,银会焦;火太弱,银不化。”他一边添炭一边说,“就像对人,太凶了不行,太柔了也不行,得恰到好处。”银锭化成水的时候,会泛起一层淡淡的白光,阿爸说那是“银魂”,这时候要念段古歌,银魂才会留在料里。古歌的调子很老,像山风穿过碉楼的声音,阿爸唱的时候,眼睛会望着远方,好像在看好多好多年前的事。

我的银围腰上刻着我们苗家的迁徙路线。阿爸刻的时候,我就蹲在旁边看,他的刻刀在银片上游走,像条小蛇。从黄河到长江,再到巴蜀的大山,每道纹路都是一段路:有的地方弯弯曲曲,像走了冤枉路;有的地方笔直,像遇到了平坦的河滩;还有的地方刻着小小的房子,那是祖先曾经住过的村寨。“这道最宽的纹路,”阿爸指着一条银线说,“是咱们渡过的金沙江,当年好多人在这丢了性命,刻宽点,让后代记得难。”他刻到江边的石头时,手突然抖了一下,刻刀在银片上留下个小坑。“这是当年掉在江里的孩子,”阿爸用手指摸了摸小坑,声音有点哑,“也算让他跟着咱们走。”

阿爸刻银时,嘴里总哼着古歌,歌词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藏着银饰的做法:“火要旺,像太阳;锤要轻,像春风;纹要细,像雨丝;心要诚,像对娘。”我跟着学唱,总唱跑调,有次把“锤要轻”唱成了“锤要重”,银水突然在坩埚里打了个漩涡,溅出一小滴银珠,落在地上凝成个小圆点。阿爸笑着捡起银珠,用刻刀在上面刻了个笑脸:“老祖宗在笑你呢,说这丫头,调子不准,心倒诚。”现在那个带笑脸的银珠,被我串在银链上,成了最特别的吊坠。

去年“吃新节”,我戴着银角头饰去赶圩,遇见了彝族的阿依妹妹。她的银冠上镶着红玛瑙,太阳纹在阳光下闪得耀眼;我的银角上,蝴蝶纹轻轻晃,银铃“叮铃”响。我们手拉手跳了支舞,她的银镯碰着我的银铃,“叮叮当当”的响声混在一起,像山泉和溪流在合唱。我送了她个银蝴蝶吊坠,翅膀上刻着我们苗寨的梯田,一层叠着一层,像楼梯;她回赠我块银片,上面刻着凉山的火把,火苗向上蹿,像要够着星星。“这是银在认亲,”阿爸看到我们交换的银饰,笑着说,“不管是彝族、苗族,戴银的,都是一家人。”

我在网上学设计时,把苗绣的图案刻在银片上,做成书签。有个上海的姐姐收到书签后,给我发了张照片:她把书签夹在《苗族简史》里,书页上印着我们苗家的服饰,书签上的苗绣花纹和书上的一模一样。“看着银上的花纹,像在看你们的故事,”她在消息里说,“我好像能听见银铃响,能看见你们在山上跳舞。”我突然明白,银饰不只是装饰,它是我们苗家的家书,不管寄到哪里,都能让人认出,我们是大山的孩子,根在这里。

阿爸最近在教我做“新银饰”,上面刻着太阳能板、书包、高铁。他说现在寨子里通了电,孩子们能上学,出山能坐高铁,这些都该刻在银上,告诉老祖宗现在的好日子。“老祖宗没见过这些,但他们知道,我们过得好。”阿爸敲着银坯,“当啷当啷”的声音,像在给祖先写回信。我摸着银上的高铁图案,突然觉得,银饰上的故事从来没停过,从迁徙的路到新时代的车,它一直都在记着,像位最忠实的史官,把我们的日子,一点点刻进时光里。

土家族:张婶的银饰铺闲话

我叫张婶,在渝东南的吊脚楼里开了家银饰铺,做了三十年银饰。我的银匠手艺是婆婆传的,她走的那年,把一套工具用红布包好,塞到我手里,说:“土家的银,要带着烟火气,才暖人。别学那些花架子,要让戴银的人,摸着就觉得踏实。”现在那套工具就摆在铺子里最显眼的位置,其中有把小刻刀,木柄被磨得发亮,上面刻着个歪歪扭扭的“张”字,是婆婆的婆婆刻的。

婆婆传我的时候,教了我个诀窍:做银饰前,要先听顾客讲家里的事。王大爷来给孙子做银锁,说孩子生下来总哭闹,怕是“魂没稳住”。我就刻了“靠山”二字,旁边加个小小的山形纹,“咱们土家人,靠山吃山,踏实。戴着这锁,就像靠着大山,稳当。”王大爷取锁那天,给我带了袋新摘的猕猴桃,说孙子戴了锁,夜里睡得香多了,“银锁真能‘锁住’平安呢”。

李姑娘要远嫁,来做银镯时,眼圈红红的。“想娘了咋办?”她摸着柜台里的银坯问。我在银镯内侧刻了吊脚楼的图案,屋檐的翘角刻得像小鸟展翅,“你看,想娘了就摸摸这楼,就像摸着娘家的屋檐。”我还在镯子里刻了个小小的“家”字,不仔细看看不出来,“这是藏在里面的念想,别人看不见,就你知道。”李姑娘出嫁那天,戴着银镯来谢我,阳光照在镯上,吊脚楼的影子投在地上,像真的有座小房子跟着她。

我家吊脚楼的窗台上,摆着个银制的“平安铃”,是十年前山洪时做的。那年暴雨下了七天七夜,山路被冲坏了,寨子里的人出不去,外面的物资进不来。就在最急的时候,志愿者们背着救灾物资,踩着泥浆来了。他们戴的红帽子,在雨里像一团团火,特别显眼。雨停后,我就把红帽子的样子刻在了银铃上,铃舌上刻了“谢”字。现在风一吹,铃就“叮铃”响,那声音里,总像混着志愿者们的笑声。“银能记事儿,”婆婆以前总说,“苦的、甜的,它都藏在纹路里,啥时候想起来,摸摸就知道。”

土家族的“舍巴日”(祭祀节日)快到了,全寨人要跳摆手舞。我戴着银项圈,上面挂着十二个小银铃,每个铃上刻着一个月的花:一月梅、二月兰、三月桃……跳起来“叮铃铃”响,像在数着月份过日子。阿爸说,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跳摆手舞时银铃响得越欢,来年的日子就越兴旺。

去年的“舍巴日”,隔壁苗族的阿美姑娘也来了,她的银角头饰真漂亮,上面的蝴蝶纹像要飞起来。我们手拉手跳舞时,她的银角碰着我的银项圈,“当啷”一声轻响,两种银饰的响声混在一起,像在拉家常。张叔在旁边笑:“这是银在说知心话呢,说咱们住在同一片山,喝同一条河的水,要热热闹闹的才好。”

前几天,城里的设计师来采风,看见我给银梳刻吊脚楼,蹲在旁边看了半天。“张婶,您这花纹有灵魂,”她举着相机拍个不停,“机器刻不出来这种感觉。”我给她讲银梳的故事:以前土家姑娘出嫁,娘家人要送银梳,梳齿要刻得密,“把烦恼都梳掉”;梳背要刻“并蒂莲”,盼着夫妻和和美美;梳尾要刻个小葫芦,“葫芦多子,盼着人丁兴旺”。设计师听着听着,突然说:“我要把这故事放进我的设计里,让更多人知道,银饰不只是亮晶晶的物件,里面藏着好多暖心的话。”

傍晚关铺时,我总爱摸着柜台上的银锁,它们被不同的手摸过,带着不同的温度。有婴儿的奶香味,那是刚满月的娃娃戴过的;有老人的烟草味,那是王大爷总拿在手里摩挲的;还有年轻人的汗味,那是小伙子给心上人做的定情银饰。婆婆说得对,土家的银,不图多亮,只图个实在——像咱们的日子,叮叮当当,热热闹闹,带着烟火气,就好。

现在我的女儿也跟着学做银饰,她用电脑画设计图,但总说:“还是娘刻的花纹有温度。”我知道,那温度不是来自火塘,而是来自心里——想着戴银人的故事,想着家里的牵挂,银自然就暖了。就像吊脚楼的铃铛,风一吹就响,那响声里,藏着的都是过日子的甜。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快穿渣女万人迷结婚生娃快穿:被攻略了,新男主他很会撩我的能力藏不住了帝女临安策秋凉了,婆家该灭门了!重生主母手执刃,侯府满门上西天我开了一间精灵饲育屋全员团宠郡主别太坏快穿:绑定大佬后不辜道者从诡异大陆开始军爷以身许国,军嫂许他也许家[射雕同人]妖女盛气凌妻摄政王带娃娇宠野玫瑰穿书后,恶毒女配携带空间发大财寻龙藏珠重生婚宠:总裁撩上瘾一晚情深,首席总裁太危险我家有直男被弃鬼宅?玄学大佬的直播间火了引她深爱弑天刃面甜心黑小白菜,重生八零撩了狼小姑娘腰细身软,三爷诱吻成瘾毕业后,我回村种地直播四合院:随身一个成长空间四方飘摇逃婚后,她在古代养殖创业暴富了滨城霸主:虐妻悔途剑修小师妹,她六艺全通灵异万界人在奥特:吾乃雷奥尼克斯摆烂吃瓜:满朝文武嘻嘻?不嘻嘻直播算命:遇到亲生父母人偶们的舞台剧这个法师怎么比战士还能打冷面大理寺少卿,天天热脸把我宠扮演舔狗后,深陷修罗场超兽武装:轮回者的系统八零娇妻妩媚,高冷学神食髓知味堂堂女大学生,你说我是阴间使者不灭钢之魂林有德摄政王的王妃狂炸天修仙大佬异世养夫记命格被夺后,她被五个哥哥争着宠重活一世避祸为上清穿:病弱贵妃的荣宠路终极一班:抓住这只丁小雨
方浪书院搜藏榜:我在末世拥有了躺平生活恭送道友飞升偷偷招惹重生七零美女画家拿捏工程师神算疯玫瑰,撩得恶犬贺爷心尖宠LOL:快苟到世一上,你玩实名制?综影之我在清剧里想摆烂美漫:什么年代了还当传统蝙蝠侠葱茏如叶八零换亲女配?我靠签到系统杀疯青鲤修仙记摆烂后我重生了福天记等穗抽芽等爱开花茵绝遥全家重生,五岁萌宝被全京城团宠我爹是皇上鬼帝狂妃倾天下在朝堂被偷听心声后,他们都颠了梦回花国娘子别走,为夫一定认真背夫纲现实世界里的爱丽丝我用重生埋葬他勾魂的眼神末世重生,只想囤粮摆烂度日非人世界的人类生活普通人快穿指南八零年代探案日常情逢对手就是爱你,小糯米梦初迷离总有叹惋穿成末世文漂亮女配,男主宠上瘾全民武道:我以诡魂凶兽为食逃荒海岛,奶包福运绵绵赶海发家小马宝莉:马格分裂的公主炮灰好像变了你好呀,作文民国聊斋杀穿诡片世界前任求着我回去先离后爱,前妻在恋综市场杀疯了云阁飞梦穿成修仙界的凡人公主后我登基了高门军官灭妻:要她改嫁送她进监人在武动,开局签到药老戒指我看上了哥哥的战友尘世长生仙爱我吧,稳赢契约新妻怀孕出逃除我以外,全队反派厉少你前妻带崽来抢家产啦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略施耳光,乡下来的真千金竟是玄门老祖暴走的崩铁医女荒山种田忙,灵泉空间粮满仓她不伺候后,京圈太子们急疯了退亲分家别想拦,手握空间忙赚钱女配被男主们读心后,人设崩了莲花楼之开局捡到他一寸相思综影视:素锦的百世历劫前世机缘被抢?惊!小师妹更强了亲爱的沈老师,请回头炮灰穿书后,被毒舌师弟盯上了好孕娇娇茶又媚,母凭子贵夺凤位试婚娇奴庶女上位日常团宠妹妹三岁,全球大佬争着宠快穿惊大姥她开局捡虐文系统奥特:变身少女的进化之率难逃!惹上偏执恶徒还想跑?不服就揍,小丧尸她理直气也壮快穿之我的对象竟然是最大反派我怎么不知道我和街头混混有崽啦资本家真千金觉醒,极品全被虐哭寂寞繁生双生魂记资本家小姐下乡,科研撩夫样样行!郡主回京后,皇子们哭着喊姑奶奶锦堂春退婚后,王妃带崽嫁皇叔离婚后她火爆全球,携子下跪不原谅回望之风云骤起港综:东星四九仔,爆兵扎职精灵:重生小智缘起城都成就梦想克苏鲁迷城,我能无限死亡回档!港片太子:女厕藏枪认错人那个修仙走后门的凡人疯了蔺总,太太说她捞够就离婚!王爷心塞,王妃每天只想复仇重生之虎镇星河都穿越了多捞点,养我祖国怎么了欧皇?我吗?也就十连出金吧星铁:幼崽任务即刻执行侠骨忠魂:君无痕的家国征程红楼之黛改红途疑似已经大结局重生之茶道女王A爆全场人间朝暮我长生聊斋:兰若寺收美妖,点化聂小倩道域天殇穿成准皇后她想方设法逃离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