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疑
夏侯湛
或问予曰:“吾子弱冠而升大夫之位,新命赫然,且有令闻矣。当今官乏其人,而吾子之未取也,何也?将释远图而取近遇乎?”
予乃仰天而叹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夫君子之立言也,将以明其智,达其志,成其名,彰其德而已矣。若夫堙埃之务,决机之权,所谓因天时,执地利,总人事而俟之者也,非能所豫议矣。若乃伊尹负鼎以干汤,吕尚隐游以徼文,傅说操筑以寤主,宁戚击角以要君,此非有积素行,着明名者,卒然奋发,遭遇其时者也。故君子达则奉鸿谟以骋大猷,否则婴执羁靮,服勤於末位,以俟天监,而积其器用。是以驽蹇望风而退,铅刀见景而沈也。
且夫辩所从于居易之时,坚直操于利仁之世,而犹褊浅选懦者之所不为。若乃罔其情以忤时,徙其易以从难,舍其所能而进其所短,必见困於当世,而不免乎负败者也。
且夫自媒之女,丑而不信;自衒之士,希用而邀祸。是以圣人韬光而不曜,神龙潜渊而不现。今子见吾进不能逃难,退不能杜默,岂徒欲观予之扁浅,亦以明予之企操耳。”
……
赏析:
《抵疑》是夏侯湛以独特视角回应外界质疑,展现其人生观、价值观与处世哲学的佳作。文章以主客问答开篇,形式新颖,便于作者清晰阐述观点,深入探讨个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选择与坚守。
一、思想内涵
1. 对君子追求的坚守:夏侯湛开篇即表明君子立言旨在“明其智,达其志,成其名,彰其德”,强调品德与志向的塑造才是根本追求。这一观点体现了对传统儒家道德观念的尊崇,即君子不应仅仅着眼于功名利禄,而应将内在修养与精神追求置于首位。这种对高尚目标的执着坚守,为全文奠定了思想基调,展现出作者对君子理想人格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
2. 对机遇与准备的辩证思考:文中通过列举伊尹、吕尚、傅说、宁戚等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功往往源于个人才能与机遇的契合。这些人虽平时默默无名,但凭借自身积累,在时机成熟时方能一举成功。作者借此表达,君子应懂得把握时机,在未遇良机时,要安于低位,勤奋积累,“俟天监,而积其器用”,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这种对机遇的客观认识以及对自身修养的重视,反映出作者务实且具有前瞻性的思想。
3. 对处世原则的强调:在面对外界质疑为何不积极争取更高官职时,作者指出不应盲目迎合时势、违背本心。在安稳之时要能明辨方向,在逐利之世要坚守正直操守,不可为一时之利而放弃原则。同时,作者反对自吹自擂、急于求成的行为,认为“自媒之女,丑而不信;自衒之士,希用而邀祸”,主张像圣人与神龙一样韬光养晦,等待合适时机展现自身价值。这种对处世原则的坚守,体现了作者对浮躁、功利社会风气的批判,以及对稳健、内敛处世方式的推崇。
二、艺术特色
1.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章采用问答式结构,先由他人提出疑问,引出作者的回应,随后围绕回应展开多方面论述。从阐述君子的追求,到分析机遇与准备的关系,再到强调处世原则,层层递进,逻辑严谨。这种结构使文章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读者能够轻松跟随作者的思路,理解其核心思想。
2. 用典贴切,增强说服力:作者运用伊尹、吕尚等多个历史典故,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更以这些众所周知的成功事例为依据,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些典故,作者生动地展示了机遇与个人努力相结合的重要性,使论述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3. 比喻生动,形象易懂:文中运用“自媒之女”“自衒之士”“圣人韬光”“神龙潜渊”等生动比喻,将抽象的处世道理具象化。这些比喻贴近生活,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含义,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通过形象的比喻,作者将自己对低调处世、等待时机的观点阐述得深入浅出,易于读者接受。
……
解析:
1. 或问予曰:“吾子弱冠而升大夫之位,新命赫然,且有令闻矣。当今官乏其人,而吾子之未取也,何也?将释远图而取近遇乎?”
- 解析:“或”表示有人,“问予曰”即向我发问。“吾子”是对对方亲昵的称呼,这里指作者夏侯湛。“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升大夫之位”说明夏侯湛年纪轻轻就获得了大夫的官职。“新命赫然”,“赫然”形容显着盛大的样子,表明这一任命十分引人注目。“令闻”指美好的声誉,意即夏侯湛不仅获高位,还有好名声。“当今官乏其人”表明当时存在官职空缺、人才不足的情况。“而吾子之未取也”,针对这种官职空缺,作者却没有去争取。最后“将释远图而取近遇乎?”提问,是不是要放弃长远的抱负,而只贪图眼前的境遇呢?此句通过他人的疑问,为后文作者阐述自己的观点做铺垫。
2. 予乃仰天而叹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夫君子之立言也,将以明其智,达其志,成其名,彰其德而已矣。
- 解析:“予乃仰天而叹曰”,“予”是作者自称,作者听闻问题后,仰天长叹,连用两个“是何言欤!”表达强烈的感慨,对提问表示惊讶与不认同。“夫”是句首发语词,“君子之立言也”指君子发表言论。“将以明其智,达其志,成其名,彰其德而已矣”表明君子立言的目的在于彰显自己的智慧、实现自己的志向、成就自己的名声、弘扬自己的品德,强调君子行事应以追求内在修养和高尚目标为出发点,而非仅仅着眼于外在官职的获取。
3. 若夫堙埃之务,决机之权,所谓因天时,执地利,总人事而俟之者也,非能所豫议矣。
- 解析:“若夫”用于句首,引起下文,表另提一事。“堙埃之务”指繁杂琐碎的事务,“决机之权”指决策的权力。“所谓因天时,执地利,总人事而俟之者也”,意思是这些事务和权力,需要顺应天时,把握地利,统筹人事,并且等待合适的时机,强调其受多种客观因素制约。“非能所豫议矣”,“豫”通“预”,即不是能够预先商议决定的,表明这些外在事务并非完全由个人意志主导,人力在其中需要顺势而为。
4. 若乃伊尹负鼎以干汤,吕尚隐游以徼文,傅说操筑以寤主,宁戚击角以要君,此非有积素行,着明名者,卒然奋发,遭遇其时者也。
- 解析:“若乃”同样用于句首,引出下文举例。“伊尹负鼎以干汤”,伊尹背着鼎去求见商汤,通过烹饪之道向商汤阐述治国方略,最终辅佐商汤成就大业;“吕尚隐游以徼文”,吕尚(姜子牙)隐居游历,等待周文王,后助周灭商;“傅说操筑以寤主”,傅说本是筑墙的奴隶,后被商王武丁赏识,成为国相;“宁戚击角以要君”,宁戚敲着牛角唱歌,引起齐桓公注意,得到重用。“此非有积素行,着明名者”,说明这些人并非一开始就有长期积累的显着品行和声名远扬,“卒然奋发,遭遇其时者也”,而是突然奋起努力,遇到了合适的时机,强调机遇在个人成功中的重要性。
5. 故君子达则奉鸿谟以骋大猷,否则婴执羁靮,服勤於末位,以俟天监,而积其器用。是以驽蹇望风而退,铅刀见景而沈也。
- 解析:“故”表因果关系,承接上文。“君子达则奉鸿谟以骋大猷”,“达”指显达,意思是君子在显达的时候,就应该奉行宏大的谋略,施展伟大的抱负。“否则婴执羁靮,服勤於末位”,“否则”表示如果不处于显达状态,“婴执羁靮”形象地比喻处于受束缚的状态,即要在低微的职位上勤勉做事。“以俟天监,而积其器用”,目的是等待上天的审视,同时积累自身的才能。“是以驽蹇望风而退,铅刀见景而沈也”,“驽蹇”指劣马,“铅刀”指铅质的刀,质地软钝,这里以劣马望风而退、铅刀见光影而自沉,比喻君子在不适合的时机不强行出头,而是默默积累等待,体现一种顺应时势、韬光养晦的态度。
6. 且夫辩所从于居易之时,坚直操于利仁之世,而犹褊浅选懦者之所不为。
- 解析:“且夫”用于句首,进一步阐述观点。“辩所从于居易之时”,“居易之时”指平安、平常的时候,意思是在平常之时要能够分辨应该选择的方向。“坚直操于利仁之世”,“利仁之世”可理解为追求利益的时代,即在这样的时代要坚守正直的操守。“而犹褊浅选懦者之所不为”,“褊浅”指狭隘浅薄,“选懦”指怯懦,即便是这样的事,狭隘浅薄、怯懦的人都不愿意去做,批判那些不能坚守原则、目光短浅之人,从反面强调坚守原则和方向的重要性。
7. 若乃罔其情以忤时,徙其易以从难,舍其所能而进其所短,必见困於当世,而不免乎负败者也。
- 解析:“若乃”引出假设情况。“罔其情以忤时”,“罔”有违背之意,即违背自己的本心去忤逆时势。“徙其易以从难”,放弃容易的道路,选择艰难的路径。“舍其所能而进其所短”,舍弃自己擅长的方面,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必见困於当世,而不免乎负败者也”,这样做必然会在当世陷入困境,难免遭遇失败,告诫人们要顺应本心和时势,发挥自身优势,不可盲目行事。
8. 且夫自媒之女,丑而不信;自衒之士,希用而邀祸。是以圣人韬光而不曜,神龙潜渊而不现。
- 解析:“且夫”再次递进论述。“自媒之女,丑而不信”,自我举荐的女子,会被认为容貌丑陋且不可信,这是基于古代社会观念,女子应含蓄,自媒有失端庄。“自衒之士,希用而邀祸”,自我炫耀的士人,很少会被任用,反而容易招来灾祸。“是以”表因果,基于此,“圣人韬光而不曜,神龙潜渊而不现”,圣人隐藏自己的光芒,不炫耀;神龙潜藏在深渊之中,不轻易显现,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为人应低调内敛,不可过度张扬,避免因炫耀而带来不利后果。
9. 今子见吾进不能逃难,退不能杜默,岂徒欲观予之扁浅,亦以明予之企操耳。”
- 解析:“今子见吾”,“子”指前文提问之人,“进不能逃难,退不能杜默”,说自己既不能在面临困难时逃避,又不能在应该表达时沉默不语。“岂徒欲观予之扁浅”,“扁浅”通“褊浅”,意为狭隘浅薄,难道仅仅是想看到我的狭隘浅薄之处。“亦以明予之企操耳”,更是为了让你明白我所坚守的志向与操守,表明作者虽看似行为矛盾,但实则有自己坚定的原则和追求,并非外界所误解的那样。
……
句译:
1. 或问予曰:“吾子弱冠而升大夫之位,新命赫然,且有令闻矣。当今官乏其人,而吾子之未取也,何也?将释远图而取近遇乎?”
有人问我:“您二十岁左右就升任大夫之职,新任命引人注目,而且已有美好的声誉。如今官职缺少合适人选,可您却没有争取(更高职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要放弃长远的抱负而只图眼前的境遇吗?”
2. 予乃仰天而叹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夫君子之立言也,将以明其智,达其志,成其名,彰其德而已矣。
我于是仰天长叹道:“这是什么话呀!这是什么话呀!君子发表言论,是要用来彰显自己的智慧,实现自己的志向,成就自己的名声,弘扬自己的品德罢了。
3. 若夫堙埃之务,决机之权,所谓因天时,执地利,总人事而俟之者也,非能所豫议矣。
至于那些繁杂琐碎的事务,决策的权力,(这些事情)需要顺应天时,把握地利,统筹人事并等待时机,不是能够预先商议决定的。
4. 若乃伊尹负鼎以干汤,吕尚隐游以徼文,傅说操筑以寤主,宁戚击角以要君,此非有积素行,着明名者,卒然奋发,遭遇其时者也。
像伊尹背着鼎去求见商汤,吕尚隐居游历以等待周文王,傅说以筑墙劳作(的才能)使君主醒悟(而得到重用),宁戚敲着牛角唱歌来邀得君主(的注意),这些人并非一开始就有长期积累的美好品行和显着名声,而是突然奋起努力,遇到了合适的时机啊。
5. 故君子达则奉鸿谟以骋大猷,否则婴执羁靮,服勤於末位,以俟天监,而积其器用。是以驽蹇望风而退,铅刀见景而沈也。
所以君子显达时就奉行宏大的谋略来施展伟大的抱负,否则就像被缰绳束缚一样,在低微的职位上勤勉做事,以等待上天的审视,并积累自己的才能。因此,劣马看到形势(不利)就会退缩,铅刀见到光影(自惭形秽)就会下沉。
6. 且夫辩所从于居易之时,坚直操于利仁之世,而犹褊浅选懦者之所不为。
况且,在平安的时候分辨该选择的方向,在追求利益的时代坚守正直的操守,(即便如此)那些狭隘浅薄、怯懦的人仍然不愿意去做。
7. 若乃罔其情以忤时,徙其易以从难,舍其所能而进其所短,必见困於当世,而不免乎负败者也。
如果违背自己的本心去忤逆时势,放弃容易的事去做艰难的事,舍弃自己擅长的而从事自己不擅长的,必然会在当世陷入困境,难免遭遇失败。
8. 且夫自媒之女,丑而不信;自衒之士,希用而邀祸。是以圣人韬光而不曜,神龙潜渊而不现。
况且,自我举荐的女子,(会被认为)容貌丑陋且不可信;自我炫耀的士人,很少被任用而且会招来灾祸。因此,圣人隐藏自己的光芒而不炫耀,神龙潜藏在深渊之中而不显现。
9. 今子见吾进不能逃难,退不能杜默,岂徒欲观予之扁浅,亦以明予之企操耳。”
如今您看到我既不能逃避困难,又不能沉默不语,(您看到的)难道仅仅是我的狭隘浅薄吗,(其实)也是为了让您明白我所坚守的志向与操守啊。”
……
全译:
有人问我:“您二十岁左右就荣升大夫之位,新任命光彩夺目,且已颇具美名。当下官职正缺合适人选,可您却并未争取,这是为何?难道是要舍弃长远规划而只图眼前顺遂吗?”
我不禁仰天长叹:“这说的是什么话!这说的是什么话!君子着书立言,旨在彰显自身智慧,达成志向,成就声名,弘扬德行罢了。
至于那纷繁尘世中的事务,把握时机的决断权,这需顺应天时,凭借地利,综合考量人事,而后静待时机,并非人力所能预先谋划的。就如伊尹背着鼎器去求见商汤,吕尚隐居游历以期待周文王,傅说操持筑墙劳作而使君主领悟其才,宁戚敲击牛角高歌来吸引君主注意。他们并非向来就凭借平素积累的德行而声名远扬,只是在恰当的时机,骤然奋起有所作为罢了。
故而,君子显达时便奉行宏大谋略,施展远大抱负;不得志时,则安于低位,勤勉做事,等待上天的察验,积累自身才能。恰似劣马知难而退,铅刀自惭形秽般隐没。
再者,在安稳之时能明辨方向,在追名逐利之世坚守正直操守,即便是这样,狭隘浅薄、怯懦之人都不愿为之。若违背本心去忤逆时势,舍易求难,弃己所长而用己所短,必定会在当下陷入困境,终究难免失败。
而且,自我举荐的女子,会被认为既丑陋又不可信;自我炫耀的士人,鲜少被重用,反而易招灾祸。所以圣人韬光养晦,不事张扬,犹如神龙潜藏深渊,不轻易露面。
如今您见我既无法逃避艰难,又不能缄默不语,这哪里只是看到了我的浅薄,也是借此让您了解我所坚守的志向与操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