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君咏?刘参军
颜延之
刘伶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
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
赏析:
《五君咏·刘参军》是颜延之《五君咏》组诗中的一首,以刘伶为吟咏对象,通过对其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现出刘伶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寄寓了作者自身的情感与思考。
一、思想内容
1. 对刘伶避世求静的展现:开篇“刘伶善闭关,怀清灭闻见”,描绘刘伶善于在精神上与外界隔绝,追求内心清净,摒弃外界纷扰。这反映出刘伶对当时动荡不安、虚伪复杂的社会环境的逃避,他试图在自我封闭的精神世界中寻找一方净土,以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安宁,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弃。
2. 对刘伶淡泊名利的颂扬:“鼓钟不足欢,荣色岂能眩”,表明刘伶对世俗的娱乐与荣华富贵毫不动心。在魏晋时期,人们多追逐名利、沉迷享乐,而刘伶却能坚守自我,不为世俗的功名利禄所诱惑,凸显出他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作者借此表达对刘伶这种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本真的品质的颂扬。
3. 对刘伶借酒韬晦的理解:“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指出刘伶每日沉湎于酒,实则是为了隐藏自己的才华,避免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惹祸上身。当时司马氏集团大肆诛杀异己,文人动辄得咎,刘伶以醉酒为掩护,看似荒于宴乐,实则是一种无奈的自保策略。作者理解刘伶此举的深意,展现出对他在高压政治环境下艰难生存的同情与理解。
4. 对刘伶真实情感的挖掘:“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刘伶的《酒德颂》虽篇幅简短,却深刻地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篇作品,读者能看到刘伶对自由、超脱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礼教的蔑视。作者从《酒德颂》入手,挖掘出刘伶隐藏在醉酒表象下的真实情感,使读者更全面地认识刘伶的精神世界,也传达出对刘伶真实、率性的人生态度的赞赏。
二、艺术特色
1. 以行为见品格,形象鲜明:全诗通过对刘伶“闭关”“沉饮”等行为的描述,以及他对“鼓钟”“荣色”的态度,从多个角度刻画刘伶的形象,使一个追求内心清净、淡泊名利、借酒韬晦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生动且鲜明。读者通过这些具体行为,能直观地感受到刘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追求。
2. 语言质朴,意蕴深刻:语言质朴简洁,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如“鼓钟不足欢,荣色岂能眩”,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刘伶对世俗名利的不屑,却又意味深长,引发读者对刘伶精神境界的深入思考。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与刘伶淡泊真实的人物形象相契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以小见大,构思精巧:作者选取刘伶生活中的饮酒和一篇《酒德颂》这两个看似平常的点,以小见大,深入挖掘刘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从日常行为到文学作品,层层递进,全面且深刻地展现了刘伶的形象,使诗歌的构思精巧独特,让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对刘伶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
解析:
1、 刘伶善闭关,怀清灭闻见:
“闭关”在此并非实指关闭房门等行为,而是说刘伶在精神上自我封闭,不与外界过多接触,以求内心的清净。他心怀纯净,摒弃外界的各种信息和干扰,不听不看,试图在精神上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无染世界,体现出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喧嚣的主动隔离。
2、 鼓钟不足欢,荣色岂能眩:
“鼓钟”代表世俗的娱乐享受,“荣色”指荣华富贵等能让人炫目的东西。刘伶不把世俗的娱乐当快乐,也不为荣华富贵所动,进一步强调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超脱,凸显其不随波逐流、不贪图物质享受的高尚品格。
3、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
“韬精”是隐藏才华锋芒之意。刘伶每日沉湎于酒,实则是在复杂政治环境中隐藏才华、避免惹祸的自保之举。看似是荒于宴乐,实则是无奈的生存策略,体现了他在高压政治下的艰难处境和无奈选择。
4、 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刘伶的《酒德颂》篇幅简短,却深刻反映其内心世界,从中能看到他对自由、超脱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礼教的蔑视。作者通过《酒德颂》挖掘出刘伶醉酒表象下的真实情感,表达了对刘伶真实、率性人生态度的赞赏。
……
句译:
1、刘伶善闭关,怀清灭闻见:
刘伶善于在精神上自我封闭,追求内心的清净,让自己摒弃外界的各种见闻和干扰。
2、鼓钟不足欢,荣色岂能眩:
钟鼓之乐不能让他感到欢乐,荣华美色又怎么能使他迷乱呢。
3、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
他每日沉湎于酒以隐藏自己的才华,可又有谁能知道他这并不是荒唐的宴乐呢。
4、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酒德颂》虽然只是一篇短小的文章,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却由此得以体现。
……
全译:
刘伶善于在精神上自我封闭以追求内心的清净,让自己摒弃外界的各种见闻和干扰。
钟鼓之乐不能使他感到欢乐,荣华美色又怎么能使他迷乱呢?
他每日沉湎于酒以隐藏自己的才华,可又有谁能知道他这并不是荒唐地宴饮作乐呢?
《酒德颂》虽然只是一篇短小的文章,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却由此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