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
颜延之
元天高北列,日观临东溟。
入河起阳峡,践华因削成。
岩险去汉宇,襟卫徙吴京。
流池自化造,山关固神营。
园县极方望,邑社总地灵。
宅道炳星纬,诞曜应辰明。
睿思缠故里,巡驾币旧垧。
陟峰腾辇路,寻云抗瑶甍。
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
宣游弘下济,穷远凝圣情。
岳滨有和会,祥习在卜征。
周南悲昔老,留滞感遗氓。
空食波廊肆,反税事岩耕。
……
赏析: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是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整体意境雄浑壮阔: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帝王巡游场景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宏大、壮观的意境。如“元天高北列,日观临东溟”,将高远的天空与东海相映衬,给人以辽阔、苍茫之感;“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描绘出春天江水风涛壮阔,兰草繁茂的田野中荑英盛开的景象,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又气势磅礴的画面。
2. 写景气势恢宏: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与帝王的威严相呼应。写山则“岩险去汉宇,襟卫徙吴京”,突出山势险要,仿佛是天然的防卫;写水则“流池自化造,山关固神营”,强调水的自然造化和关隘的坚固,暗示出此地的重要性。这些描写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又体现了帝王巡游之地的不凡。
3.用典巧妙贴切:“周南悲昔老,留滞感遗氓”运用了司马谈在周南留滞而悲叹的典故,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感慨,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使诗歌在写景叙事之外,更有一种深沉的情感寄托。
4. 抒情委婉含蓄:诗人在诗中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一方面有对帝王巡游、盛世景象的赞美和歌颂,如“宣游弘下济,穷远凝圣情”,展现出对帝王恩泽广布的赞赏;另一方面,又通过“空食波廊肆,反税事岩耕”流露出自己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以及归隐田园的想法,在歌颂圣德的同时,也蕴含着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5. 结构层次分明:诗歌从描绘高远的天空、壮阔的山河开始,接着写帝王的巡游和对故里的眷顾,然后描写蒜山的景色和春天的风光,最后抒发自己的感慨,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使诗歌的内容丰富而有序。
……
解析:
1. 元天高北列,日观临东溟:
- “元天”指高远的天空,诗人开篇营造出宏大的空间感,天空在北方罗列延展,给人以辽阔无垠的感觉。“日观”是泰山的日观峰,此处借指高山,它俯瞰着东边的大海(“东溟”),描绘出一幅高远壮阔的天地山海图,奠定了全诗雄浑的基调,暗示此地的山川形胜,具有非凡气势。
2. 入河起阳峡,践华因削成:
- “入河”指进入黄河,“阳峡”可能是黄河边的险要峡谷,说明进入黄河要经过这样险要的峡谷。“践华”表示登上华山,“削成”形容华山如刀削般险峻,人们凭借其陡峭之势攀登。此句通过对黄河峡谷与华山险峻的描述,突出山河险阻,暗示帝王所临之地的雄伟险峻,为后文写帝王巡游此地的不凡做铺垫。
3. 岩险去汉宇,襟卫徙吴京:
- “岩险”强调岩石的险要,“汉宇”指代汉时的宫殿,这里指过去的都城。意思是此地险要的地势与过去汉时都城的险要不同。“襟卫”本指山川如衣襟般护卫,“吴京”指吴地的京城(此处可能指南朝宋的京城相关地域),表明此地如今成为京城的重要屏障,强调地理位置对京城的重要性,暗示此地战略地位的变迁。
4. 流池自化造,山关固神营:
- “流池”指河流与池塘,“自化造”表明它们是自然造化形成的,强调自然的鬼斧神工。“山关”即山川关隘,“固神营”形容其坚固得仿佛是神灵营造的,突出关隘的坚固险要,进一步描绘此地自然景观的独特与重要,为帝王巡游之地增添神秘庄严的色彩。
5. 园县极方望,邑社总地灵:
- “园县”指园陵所在的县邑,“极方望”表示在这里可以极目远眺,视野广阔。“邑社”即城邑中的社庙,“总地灵”说此地汇聚了大地的灵气,表明此地不仅视野开阔,而且被视为灵秀汇聚之地,暗示其地位的重要与不凡,为下文写帝王巡游至此做铺垫。
6. 宅道炳星纬,诞曜应辰明:
- “宅道”可理解为居住的道路或此地的道路,“炳星纬”指道路与天上的星象经纬相辉映,寓意此地仿佛受星辰护佑,充满祥瑞。“诞曜”指光辉闪耀,“应辰明”表示与星辰的明亮相应和,强调此地的光辉与祥瑞如同星辰般显着,暗示此地的神圣与不凡,与帝王巡游之地相契合。
7. 睿思缠故里,巡驾币旧垧:
- “睿思”指帝王圣明的思绪,“缠故里”表明帝王的思绪萦绕着自己的故乡(这里京口可能是帝王相关的故里),体现出帝王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巡驾”即帝王巡游的车驾,“币旧垧”的“币”通“匝”,指环绕,意思是巡游的车驾环绕着旧有的郊野,描绘出帝王巡游故乡郊野的场景,突出此次巡游的意义与情感内涵。
8. 陟峰腾辇路,寻云抗瑶甍:
- “陟峰”是登上山峰,“腾辇路”描绘出帝王的辇路沿着山峰仿佛腾飞而上,突出山势之高和辇路的曲折壮观。“寻云”表示追寻云朵,“抗瑶甍”的“抗”有高对着之意,“瑶甍”指美玉般的屋脊,形容宫殿建筑高耸,仿佛与云相接,既写出登山的情景,又展现出山上建筑的华丽与高大,凸显帝王巡游之地的不凡气势。
9. 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
- “春江”点明时间为春天,“壮风涛”描绘出春天江水风涛壮阔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力量。“兰野”指长满兰草的田野,“茂荑英”说明田野中荑英(新生的草与花)生长繁茂,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与前文的山川、建筑等描写相融合,增添了自然之美与活力,烘托出欢快的巡游氛围。
10. 宣游弘下济,穷远凝圣情:
- “宣游”指帝王宣扬圣德的巡游,“弘下济”表示广泛地施予恩泽,向下救济百姓,体现出帝王巡游的目的之一是彰显圣德,惠及民众。“穷远”即极目远方,“凝圣情”说明帝王在巡游中极目远眺,凝聚着圣上对远方的关怀之情,展现出帝王的胸怀与对国家百姓的关切,升华了诗歌主题,歌颂帝王的圣明。
11. 岳滨有和会,祥习在卜征:
- “岳滨”指山岳之滨,“和会”表示和睦的集会,说明在这山岳之滨举行着和睦的集会活动,可能是为了庆祝帝王巡游或有其他政治、社交意义。“祥习”指吉祥的习俗,“卜征”是古代出行前占卜吉凶,此句表明这些集会遵循着吉祥的传统习俗,且出行前经过占卜以确保吉祥,为巡游增添了庄重、祥和的氛围,暗示此次巡游的顺利与吉祥。
12. 周南悲昔老,留滞感遗氓:
- 这里运用典故,“周南悲昔老”指司马谈当年行至周南,因病无法随汉武帝封禅泰山,心中悲叹自己将留滞于此,不能完成使命。诗人借此自比,“留滞感遗氓”表达自己像留滞的遗民一样,因各种原因有所感慨,可能是感慨自己未能充分施展才华,或对自身处境有所忧虑,在歌颂帝王巡游的宏大主题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使诗歌情感更加丰富。
13. 空食波廊肆,反税事岩耕:
- “空食”表示白白地享受,“波廊肆”可能指代朝廷中的禄位或待遇,诗人觉得自己白白地在朝廷中享受俸禄。“反税”指回去缴纳赋税,“事岩耕”表示从事岩居耕种的生活,即归隐田园,表达出诗人对自身现状的反思,以及萌生的归隐之意,在诗歌结尾处,从对帝王巡游的描写转向对自身人生选择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
句译:
1. 元天高北列,日观临东溟:
高远的天空在北方罗列延展,日观峰俯瞰着东边的大海。
2. 入河起阳峡,践华因削成:
进入黄河需途经阳峡,登上华山凭借其陡峭之势。
3. 岩险去汉宇,襟卫徙吴京:
这里岩石的险要不同于汉时都城,如今成为吴地京城的屏障。
4. 流池自化造,山关固神营:
河流与池塘皆为自然造化形成,山川关隘坚固好似神灵营造。
5. 园县极方望,邑社总地灵:
园陵所在县邑能极目远眺,城邑社庙汇聚大地灵气。
6. 宅道炳星纬,诞曜应辰明:
此地道路与星象经纬交相辉映,光辉闪耀与星辰明亮相应和。
7. 睿思缠故里,巡驾币旧垧:
帝王圣明的思绪萦绕着故乡,巡游车驾环绕着旧时郊野。
8. 陟峰腾辇路,寻云抗瑶甍:
登上山峰,辇路沿着山势仿佛腾飞,追寻云朵,高对着美玉般的屋脊。
9. 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
春天的江水风涛壮阔,长满兰草的田野里荑英生长繁茂。
10. 宣游弘下济,穷远凝圣情:
帝王宣扬圣德的巡游广泛施予恩泽,极目远方凝聚着圣上的情思。
11. 岳滨有和会,祥习在卜征:
山岳之滨举行着和睦的集会,遵循着出行前占卜吉凶的吉祥习俗。
12. 周南悲昔老,留滞感遗氓:
如同当年司马谈在周南留滞而悲叹,我因留滞于此感慨自己如遗民。
13. 空食波廊肆,反税事岩耕:
白白享受着朝廷的俸禄,不如回去纳税,归隐山林从事耕种。
……
全译:
高远的天空在北方依次罗列,日观峰俯瞰着东边的溟海。
进入黄河要经过阳峡,登上华山凭借它如刀削般的险峻。
这里的岩险不同于汉时宫宇所在之地,如今成了吴地京城的屏障。
河流与池沼皆为自然造化,山川关隘坚固得如同神灵营造。
园陵县邑能够极目远望,城邑社庙汇聚着大地灵气。
此地的道路与星象经纬交相辉映,光辉闪耀与星辰的明亮相应和。
皇帝圣明的思绪萦绕着故里,巡游的车驾环绕着旧日的郊野。
登上山峰,帝王的辇路如腾飞般蜿蜒,似在追寻云朵,又高对着美玉般的屋脊。
春天的江水风涛雄壮,长着兰草的田野里荑英繁茂。
皇帝宣扬圣德的巡游广泛地施予恩泽,极目远方凝聚着圣上的情思。
在山岳之滨举行着和睦的集会,遵循着出行前占卜吉凶的吉祥习俗。
就像当年司马谈在周南留滞而悲叹,我因留滞在此,也感慨自己如同遗民一般。
白白地在朝廷享受俸禄,不如回去纳税,在山林中耕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