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鼓吹曲?钧天曲
谢朓
高宴颢天台,置酒迎风观。
笙镛礼百神,钟石动云汉。
瑶堂琴瑟惊,绮席舞衣散。
威凤来参差,玄鹤起凌乱。
已庆明庭乐,讵惭南风弹。
……
赏析:
《隋王鼓吹曲·钧天曲》是谢朓创作的组诗之一,描绘了一场在皇家胜地举行的盛大宴会与祭祀活动,展现出皇家的威严、奢华以及对国家太平、君主圣明的歌颂。
一、开篇:点明宴会地点,营造宏大氛围
“高宴颢天台,置酒迎风观”,诗人开篇点明宴会举办于高耸的颢天台与迎风观。 “高宴”突出宴会规格之高,“颢天台”“迎风观”这类宏大且具皇家气派的场所,为全诗奠定了庄重、奢华的基调。读者仿若置身于宏大的皇家宴会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威严与尊贵气息,同时也暗示此次宴会非比寻常,可能蕴含重要的政治或祭祀意义。
二、颔联:描绘祭祀乐声,彰显庄重神圣
“笙镛礼百神,钟石动云汉”, “笙镛”“钟石”皆为古代乐器,“礼百神”表明用这些乐器演奏是为祭祀各路神灵,体现出祭祀仪式的庄重。乐声震天,竟能“动云汉”,夸张地描绘出音乐的磅礴气势,仿佛能直达云霄,惊动天河。这不仅显示出皇家祭祀场面的宏大,更传达出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以及渴望神灵庇佑的虔诚之心,暗示皇家与天地神灵的紧密联系,彰显王朝统治的神圣性。
三、颈联:刻画宴会歌舞,渲染欢乐气氛
“瑶堂琴瑟惊,绮席舞衣散”, “瑶堂”描绘出厅堂装饰如美玉般华丽,“绮席”表明宴席精美。“琴瑟惊”突出琴瑟演奏技艺高超,令人惊叹;“舞衣散”展现舞者翩翩起舞,舞衣飞扬的欢快场景。此联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细腻刻画宴会中的歌舞表演,将宴会的欢乐、热闹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与前文祭祀的庄重形成一定对比,使诗歌节奏富有变化,也反映出宴会上人们的愉悦心情。
四、尾联:借助祥瑞意象,升华诗歌主题
“威凤来参差,玄鹤起凌乱”,“威凤”“玄鹤”在传统文化中皆为祥瑞象征。它们或参差不齐,或凌乱飞起,仿佛受到宴会氛围感召而来,为宴会增添祥瑞神秘色彩。此景寓意着神灵的庇佑与祝福降临,王朝繁荣昌盛,天下太平。 “已庆明庭乐,讵惭南风弹”, “明庭乐”指代当下宴会上的欢乐祥和,表达对国家太平、生活美好的庆贺。“南风弹”用舜帝弹奏《南风》教化百姓的典故,暗示隋王如同舜帝般贤明,施行德政。此句将对宴会的描写升华到对王朝政治清明、君主圣明的歌颂,深化了诗歌主题。
五、艺术特色
1. 场面描写,层次分明:诗歌从宴会场所的宏大开篇,到祭祀音乐的庄重,再到歌舞表演的欢快,最后以祥瑞降临、歌颂君主收束,由场景布置到活动内容,层层推进,层次清晰地展现出皇家宴会的全貌,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2. 巧用意象,寓意深刻:诗中运用 “威凤”“玄鹤”等祥瑞意象,以及“南风弹”的典故,丰富了诗歌内涵,既增添了神秘祥瑞的氛围,又巧妙地歌颂了君主的贤明与国家的昌盛,使诗歌在艺术表达上更为含蓄且富有深意。
3. 风格庄重,兼具灵动:整体风格上,因描写皇家宴会与祭祀,保持了庄重肃穆的基调,但对歌舞场景的描写又充满灵动活力,庄重与灵动相结合,避免了诗歌风格的单一,使诗歌在展现皇家威严的同时,也呈现出生活的活泼与美好。
……
解析:
1. 高宴颢天台,置酒迎风观
- 解析:“高宴”表明这是一场规格极高、规模盛大的宴会,突出了宴会的重要性与尊贵感。“颢天台”与“迎风观”点明宴会的举办地点,二者通常是皇家专属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地势高耸,建筑宏伟。在这样的地方设宴,不仅展示了皇家的财富与权势,还营造出一种宏大、庄严的氛围,暗示宴会可能是与皇家祭祀、庆典等重要活动相关,为全诗奠定了华贵庄重的基调。
2. 笙镛礼百神,钟石动云汉
- 解析:“笙镛”是两种古代乐器,“笙”为簧管乐器,“镛”是大钟,常被用于祭祀等庄重场合。“礼百神”说明用这些乐器奏乐是为了向众多神灵致以敬意,体现出祭祀仪式的正统与庄严,反映古人对神灵的尊崇以及期望通过祭祀获得庇佑的心理。“钟石”指编钟与磬等打击乐器,其声音洪亮。“动云汉”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钟石之声气势磅礴,仿佛能够震动天上的银河,强调了祭祀音乐的宏大与震撼力,彰显出祭祀场面的隆重,也暗示了皇家与神灵沟通的诚意和决心。
3. 瑶堂琴瑟惊,绮席舞衣散
- 解析:“瑶堂”描绘出宴会厅堂装饰得如同美玉般精美华丽,尽显皇家的富贵奢华。“琴瑟惊”突出琴瑟演奏技艺精湛,其美妙的乐声令人惊叹不已,从听觉角度展现出宴会中的艺术享受。“绮席”表示铺设着华丽织物的宴席,强调宴席的精致与讲究。“舞衣散”描绘了舞者在宴席间翩翩起舞,舞衣随风飘动散开的场景,从视觉角度营造出欢快、灵动的氛围。此句通过对宴会环境、音乐与舞蹈的描写,将宴会的欢乐热闹推向高潮,与前文祭祀的庄重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宴会上丰富多样的活动和人们愉悦的心情。
4. 威凤来参差,玄鹤起凌乱
- 解析:“威凤”即威风凛凛的凤凰,“玄鹤”为黑色的仙鹤,在传统文化中,二者都是祥瑞的象征。“来参差”和“起凌乱”描绘出凤凰与仙鹤仿佛受到宴会氛围吸引,纷纷飞来或飞起的情景,它们的出现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带有一种自然灵动的姿态。这一描写为宴会增添了神秘而祥瑞的色彩,寓意着神灵的庇佑与赐福降临,象征着王朝的繁荣昌盛和吉祥如意,也从侧面反映出此次宴会的盛大与神圣,仿佛引得祥瑞之物都为之汇聚。
5. 已庆明庭乐,讵惭南风弹
- 解析:“明庭”原指古代帝王祭祀神灵之地,后也指代圣明的朝廷。“明庭乐”在这里既指宴会上所呈现出的欢乐祥和氛围,也象征着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们生活幸福美满,表达了对当下太平盛世的庆贺。“讵惭”表示反问,意为“难道会惭愧”。“南风弹”引用了舜帝弹奏《南风》之曲的典故,《南风》相传为舜帝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怀以及希望天下安宁的愿望。此句通过反问,将隋王与舜帝相类比,暗示隋王如同舜帝般贤明,施行德政,造福百姓。从而将对宴会欢乐场景的描写升华到对王朝政治清明、君主圣明的歌颂,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展现出对王朝未来的美好期许。
……
句译:
1. 高宴颢天台,置酒迎风观:在高高的颢天台上举行盛大宴会,又在迎风观中摆下酒席。
2. 笙镛礼百神,钟石动云汉:用笙和大钟演奏音乐祭祀各路神灵,编钟与磬的声音震天,仿佛惊动了天河。
3. 瑶堂琴瑟惊,绮席舞衣散:华丽如瑶玉装饰的厅堂里,琴瑟之音令人惊叹,精美的宴席边,舞者的衣衫随风飘展。
4. 威凤来参差,玄鹤起凌乱:威风凛凛的凤凰参差不齐地飞来,黑色的仙鹤纷乱地飞起。
5. 已庆明庭乐,讵惭南风弹:已然在庆贺这圣明朝廷的欢乐景象,难道还会惭愧比不上舜帝弹奏《南风》之曲?
……
全译:
在高高的颢天台上举办盛大宴会,于迎风观中摆置酒席。
以笙和大钟之乐祭祀百神,钟磬之声响彻云霄,似能惊动天河。
在美玉装饰的华丽厅堂内,琴瑟之音令人称绝;精美的筵席旁,舞女的衣衫翩翩飘动。
威风的凤凰参差不齐地飞来,黑色的仙鹤纷纷振翅飞起。
已经在欢庆这圣明朝廷的和乐景象,相比舜帝弹奏《南风》之曲又怎会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