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乐?其七
谢朓
燕驷游京洛,赵服丽有晖。
清歌留上客,妙舞送将归。
……
赏析:
《永明乐·其七》宛如一幅细腻的风俗画,通过描绘京城中的社交娱乐场景,从侧面展现了南齐永明时期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祥和以及人们生活的富足与高雅,在艺术表达上也独具特色。
一、内容:描绘京城繁华社交图景
1. 繁华出行与服饰之美:“燕驷游京洛,赵服丽有晖”,开篇勾勒出一幅繁华的都市出行与服饰展示画面。“燕驷游京洛”,“燕驷”点明来自北方燕地的精良车马,行驶在京城洛阳的大道上,“游”字尽显从容闲适,暗示太平盛世下交通畅达、人们生活悠然自得,同时也彰显京城作为全国中心,吸引各地人士往来。“赵服丽有晖”,以赵地华服为代表,描绘人们身着色彩明艳、光彩照人的精美服饰,反映当时纺织、印染、刺绣等工艺发达,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高,从侧面烘托出社会的繁荣富足。
2. 宴饮娱乐与好客之风:“清歌留上客,妙舞送将归”,聚焦于宴饮场景。清婉的歌声响起,主人热情挽留尊贵客人,体现出好客之情,而这美妙歌声也是宴会娱乐的一部分,反映当时音乐艺术的精湛。随后,以曼妙舞蹈送别客人,“送将归”表明宴会在欢乐氛围中圆满结束。一“留”一“送”,展现宾主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体现社交礼仪与文化,表明永明时期人们精神生活丰富,注重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交流与礼仪。
二、艺术特色:声色结合与含蓄表达
1. 声色结合营造氛围:诗中巧妙融合视觉与听觉元素。视觉上,“燕驷”的气派、“赵服”的华丽,构成色彩斑斓画面,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展现京城的繁华与人们生活的富足。听觉上,“清歌”的悦耳与“妙舞”的灵动相呼应,营造出欢乐、融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宴会的热闹。声色结合,全方位地展现出永明时期社交生活的丰富多彩,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含蓄表达时代风貌:整首诗虽未直接提及永明盛世的政治、经济成就,但通过京城车马、服饰、宴饮娱乐等生活场景的描绘,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当时社会的繁荣稳定。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以小见大,引发读者联想与想象,使诗歌韵味悠长。读者从这些细节中,可窥探永明时期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全貌,体会诗人对这一时代的赞美之情。
三、文化意义:反映时代文化与社交风貌
1. 展现多元地域文化融合:“燕驷”“赵服”等元素,体现当时不同地域文化在京城汇聚交融。燕地车马与赵地服饰出现在京城,说明永明时期交通便利,地区间交流频繁,促进了文化传播与融合,反映出当时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展现南齐文化的多元性与丰富性。
2. 体现社交文化与审美追求:诗中描绘的宴饮场景,以清歌妙舞款待客人,体现永明时期注重社交礼仪与精神享受的文化风尚。主人以高雅艺术形式招待客人,反映当时社会对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推崇,展现人们较高的审美追求,也从侧面反映出文化艺术在这一时期的蓬勃发展。
……
解析:
1. 燕驷游京洛:
“燕驷”点明是燕地的马车,燕地在古代以产良马闻名,驷指四马拉的车,代表着精良的座驾。“游”生动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出行姿态。“京洛”一般指代洛阳,作为当时的重要都市,是繁华的象征。此句描绘出燕地的精美马车在京洛城中悠然穿梭,一方面体现出京城交通的畅达与城市的繁华吸引各地车辆往来,另一方面也暗示当时地域间交流频繁,人们在太平盛世下能够从容出行享受生活。
2. 赵服丽有晖:
“赵服”说的是赵地风格的服饰,赵地的纺织与制衣工艺精湛,其服饰往往以精美华丽着称。“丽有晖”形容这些服饰色彩鲜艳、光彩照人,仿佛散发着光辉。此句通过描写人们身着赵地风格的华丽服饰,反映出当时纺织印染等手工业的发达,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美的追求,从侧面烘托出社会的繁荣富足。
3. 清歌留上客:
“清歌”意味着清脆悦耳、悠扬动听的歌声。“留”字凸显出主人的热情好客,希望尊贵的“上客”能够多停留一会,享受这美妙的歌声。此场景描绘出宴会上宾主尽欢的画面,以清歌娱客,体现出当时宴饮文化注重精神享受,也反映出音乐艺术在社交场合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表明主人对客人的尊重与款待之用心。
4. 妙舞送将归:
“妙舞”指的是美妙绝伦、姿态优美的舞蹈。“送将归”表明在宴会接近尾声时,主人以精彩的舞蹈作为送别客人的方式。与上句“清歌留上客”相呼应,一“留”一“送”,完整地展现了一场宴会的过程,体现出当时社交礼仪的周全,也反映出舞蹈艺术在社交活动中的重要性,人们通过美妙的舞蹈为宴会画上圆满句号,展现出永明时期社交文化的丰富与高雅。
……
句译:
1. 燕驷游京洛:燕地的马车在京洛的大道上悠然巡游。
2. 赵服丽有晖:人们穿着赵地风格的服饰,艳丽夺目、光彩照人。
3. 清歌留上客:清脆悦耳的歌声,挽留着尊贵的客人。
4. 妙舞送将归:以美妙的舞蹈,送别即将离去的客人。
……
全译:
燕地的驷马高车,在京洛的通衢间悠然巡游。
人们身着赵地风格的衣裳,色彩艳丽,熠熠生光。
清脆婉转的歌声,殷勤挽留着尊贵的宾客。
曼妙多姿的舞蹈,为即将辞别的客人尽兴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