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一声令下,犹如一道惊雷划破长空,整个秦国都被这道命令所震撼。秦国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在嬴政的指挥下,开始迅速而有序地运转起来。
首先,墨家游侠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侠以武犯禁,这是嬴政绝对无法容忍的。他下令对墨家进行全面围剿,绝不姑息。
墨家游侠们虽然武艺高强,但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也难以抵挡。一时间,墨家陷入了绝境,许多人被迫逃亡,甚至有人惨遭杀害。
与此同时,王贲率领着御林军如疾风骤雨般向燕国进发。
燕国太子丹和嬴政曾经一同在赵国为质,那时他们之间或许还有一些交情。然而,太子丹竟然妄图谋害嬴政,这无疑是对秦国的严重挑衅。嬴政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他决定以雷霆万钧之势给燕国一个狠狠的教训。
第三件事则是李斯的二十级军功制服的出现。这套制度极大地激发了秦国人的斗志,让他们在战场上越发勇猛无畏。每个人都渴望通过杀敌立功来获得封官进爵的机会,这种欲望驱使着他们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王翦、白起等将领更是如鱼得水,在战场上杀敌无数,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然而,秦国的崛起和扩张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恐慌和不安。百家终于无法忍受秦国的强大,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
齐国的儒家孔子后人挺身而出,牵头再次相聚于稷下学院。这座曾经汇聚了无数智者的学府,如今成为了百家联合的中心。
此时的稷下学院墙上,排名第一的赫然是法家,其次是兵家,再往后则是道家和佛教。
这些学派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思想和理念,如今却因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了一起。
然而,在秦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儒家的势力却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尽管秦国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但儒家在其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却颇为有限,这也导致了儒家在各学派中的排名并不靠前。
在这一次聚集了众多学者的会议上,儒家的当家人淳于越站出来,慷慨激昂地说道:“诸位学子们,嬴政此人荒淫无道,肆意妄为,频繁发动战争,残杀无辜百姓。我们今日相聚于此,就是要共同商讨如何铲除嬴政这个暴君,让百家争鸣的局面再次重现,恢复昔日的辉煌。”
他的话音刚落,另一个人紧接着附和道:“我完全赞同淳于越的观点,嬴政确实是个暴虐之徒,他不仅鼓励杀伐,还对百姓施以重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制止他的暴行!”
“没错!”又有人高声喊道,“我们不仅要对付嬴政,还要一并收拾法家和兵家。正是因为他们的纵容和支持,才使得嬴政的这种残暴风气愈发猖獗。”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对淳于越的提议表示支持,现场气氛热烈异常。
然而,淳于越注意到,在这喧闹的讨论中,道家和佛家的代表却始终保持沉默。
他不禁心生不满,于是转头看向他们,开口问道:“道家、佛家的诸位,你们对此有何看法呢?”
道家的人双手作揖,不紧不慢地说道:“无量天尊,我道家一向只专注于传教布道,对于朝堂之事,向来是不参与的。”
佛教的负责人则是双手合十,念了一句佛号后说道:“阿弥陀佛,我佛家亦是如此。”
听到他们的回答,淳于越心中的不满愈发强烈,他暗骂一声:“竖子不足与谋!”
然而,道家和佛家的地位目前都高于儒家,淳于越自然不敢轻易招惹这两家。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众人最终决定由淳于越带领百家主事人一同前往咸阳,行刺嬴政。
这些百家主事人个个都是实力非凡之辈,他们的修为都在金仙级别上下,总计有一百人之多。在这个平凡人的世界里,要杀掉嬴政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尽管他们听说嬴政也略通一些技艺,但他们人多势众,又有什么好惧怕的呢?
就在他们开完会,尚未踏出稷下学院的时候,远在咸阳的嬴政却已经收到了这个消息。
“呵呵!想要杀我,你们也得有那个能耐才行啊!”嬴政嘴角泛起一抹冷笑,霸气地自言自语道。
没过多久,这一行人便抵达了咸阳。他们如飞鸟一般腾空而起,直冲向嬴政所在的宫殿。
儒家的淳于越修炼的乃是浩然正气,其中恰好有一门神通,名为望气术。
当淳于越运用望气术观察秦国的气运时,他惊讶地发现秦国的气运犹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气势磅礴。
此时,他心中隐隐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这次行动恐怕不会顺利。然而,事已至此,后悔也已经太晚了。
嬴政见到他们后,眼神一冷,浑身散发出一股强大的气势,他双脚离地,如同仙人一般腾空而起,与对方远远对峙着。
淳于越见状,心中一惊,失声叫道:“你身为帝王,竟然还懂得御空之术?”
嬴政心中暗自冷笑,心想:“你所不知道的事情还多着呢!”然而,他的脸上并未显露出丝毫的情绪波动,只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沉默不语。
这样的表情落在百家众人的眼中,却被解读为一种心虚和故作镇定的表现,他们认为嬴政不过是在虚张声势罢了。
孔家的后人见状,更是毫不客气地呵斥道:“嬴政,你这暴君,荒淫无道,残害苍生,今日你手下的兵家、法家皆不在此,你若能速速撤回征讨列国的大军,或许我们还可以饶你一命!”
嬴政闻言,眉头微皱,但他并未动怒。
不过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可受不了了,话音未落,只见李斯如同一道闪电般腾空而起,稳稳地落在半空中。只是淡淡地回应道:“哦?你说我法家无人?”
然后他恭敬地对着嬴政行了一礼,说道:“大王!”
嬴政看着李斯,微微颔首,然后说道:“你下去吧,这些跳梁小丑,我一人便可应对。”
李斯深知嬴政的实力,他对嬴政充满信心,于是应道:“是,大王!”说完,他转身离去,没有丝毫的犹豫。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嬴政站在虚空,对视着的孔家后人,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的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这些人的外表,看到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嬴政心中暗道:“就是你们,这些孔家的后人,趴在孔子的光环下,像寄生虫一样,一顿吸食祖宗的荣光。而我嬴政,百分之九十九的骂名,都是你们儒家造的谣!”
他想起了后世那些被儒家歪曲和诋毁的历史,想起了自己被描绘成暴君的形象。而这些孔家后人,却世世代代享受着孔子的荣耀,却对他这个千古一帝如此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