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情感牌收服人心
解决完技术团队危机后,公司表面上风平浪静,可我却发现了新问题。有天加班到很晚,我路过员工休息室,听见几个年轻员工在抱怨。
“天天加班到半夜,工资就多那么一点,身体都快熬垮了。”一个女生声音带着哭腔。“可不是嘛,上周我发烧都不敢请假,怕项目进度落下被骂。”另一个男生叹气。
这话听得我心里难受。第二天,我调出员工考勤记录,吓了一跳——很多人每月加班时长超过80小时,有的甚至连续几周没休息。我拿着记录去找林砚:“咱们得改改加班制度,员工太累了。”
林砚皱着眉:“现在项目多,不加班进度跟不上。改制度会影响效率。”我把手机递过去,里面是员工在匿名论坛的吐槽:“你看看,大家怨气这么重,就算天天加班,工作效率也高不了。”
林砚翻了翻,沉默半天说:“那你说怎么办?”我早有准备:“实行弹性工作制,不强制加班。核心工作时间保证在岗就行,剩下的任务自己安排时间完成。”
林砚还是犹豫:“就怕有人偷懒。”我摇头:“不会的。咱们给员工信任,他们反而会更自觉。而且我打算成立员工关怀基金,员工生病、家里有困难都能申请补助。”
林砚想了想,终于点头:“行,先试行一个月看看效果。”我马上让人事部发通知。制度刚公布,公司群里就炸了锅。有人不敢相信:“真的假的?不用熬夜加班了?”还有人说:“要是能申请补助,我爸妈看病压力能小点。”
但也有管理层反对。生产部张经理找到我:“林总,这样下去生产线怎么办?工人不加班产量肯定下降!”我带他去车间转了一圈。工人们满脸疲惫,操作机器都在打哈欠。
我指着生产线说:“你看,现在工人累得不行,已经出了好几次次品。要是累出工伤,损失更大。让他们休息好,效率反而能提高。”张经理不说话了。
制度实行一周后,效果比我想的还好。虽然加班时长减少了,但项目进度没落下。有个程序员跟我说:“以前天天加班,代码写得一塌糊涂。现在时间宽裕了,反而能静下心优化程序。”
更让我高兴的是,员工关怀基金真帮了不少人。客服部的小王父亲生病住院,申请了两万块补助。他红着眼眶说:“要不是这笔钱,我都不知道去哪凑手术费。以后公司需要我,我肯定拼命干!”
这件事很快在公司传开了。大家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见面主动打招呼,工作也更积极。但我知道,光靠制度还不够,得让大家真正感受到公司的温度。
我开始定期和员工聚餐。在饭桌上,大家放下工作压力,聊家常、开玩笑。我记住每个人的喜好:小赵喜欢打篮球,我就组织公司篮球队;财务的李姐想考职称,我联系培训机构给员工报班。
有次开会,市场部的陈主管说:“林总,以前觉得您和其他领导没区别,现在才发现,您是真把我们当自己人。”这话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但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家族里有长辈反对,说我“花钱买人心”。三叔把我叫到家里:“你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不如多抓抓业绩。”我给三叔倒了杯茶:“三叔,员工就是公司最大的业绩。他们心齐了,公司才能长久。”
慢慢的,反对声少了。林砚看到试行效果好,干脆把弹性工作制推广到全公司。有天他跟我说:“小叔,你这招真行。现在员工流失率降了一半,客户投诉也少了。”
这天,我收到个快递,里面是面锦旗,写着“心系员工,大爱无疆”。送锦旗的是小王和他父亲。老爷子拉着我的手直掉眼泪:“要不是你帮忙,我这条老命就没了。”
这件事让我明白,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不能只算利益账。真心对待员工,他们就会把公司当家。现在公司氛围越来越好,大家拧成一股绳。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新的问题,不过有这群愿意跟着我打拼的人,再难的坎儿都能跨过去。
我开始规划新目标,打算给优秀员工分房、送子女教育基金。这些计划遭到不少股东反对,说成本太高。我在董事会上拿出数据:“虽然前期投入大,但员工稳定性提高后,公司省下来的招聘和培训成本更多。”
最终,计划通过了。消息传开那天,公司像过年一样热闹。看着员工们开心的样子,我知道,这条路走对了。在这个世界站稳脚跟,靠的不是权谋手段,而是把每个人放在心上。只要人心不散,再大的风浪,我们都能一起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