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青云村学院的晨读声琅琅如潮。言悦瞳跟着沐老爷子踏入院门,鼻尖萦绕着淡淡的墨香与草药味。昨日城门口的「医者闹剧」还在脑海里翻江倒海,今日倒要看看这学院里的选拔,是不是真能挑出国之圣手。
“林院长!老夫带贵客来了!”沐老爷子洪亮的嗓门震得窗纸嗡嗡作响。只见一位身着青衫、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正是林悦的父亲,学院院长林江。
“沐老爷子,今日怎得有空过来?听说两日前就到了啊?”林江笑着拱手,目光落在言悦瞳身上,“这位是?”
沐老爷子一拍大腿,:“这位是护国郡主,言悦瞳!对咱们村要建立医馆的事很是感兴趣,这不就特意来观摩今日的医者选拔。”
言悦瞳上前一步,微微颔首:“林院长好,我就是来围观学习的。”她暗自想着,不能太端着,毕竟自己爹。心想:不愧是读书的爹,这气质,越养越好的说。
林江恍然大悟,连忙躬身:“原来是郡主殿下,失敬失敬。快请进,几位杏林前辈正在里头商议考题呢。”郡主赶忙上前扶手,让他起来,“我是小辈,不在宫里,无需多礼。”心里突突,女儿受老爹行礼,待会她娘不得说她不孝呐。
走进会议室,言悦瞳瞬间被屋内的气氛震住了。只见六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围坐一桌,面前摆着草药标本、医书典籍,个个眉头紧锁,活像在商量什么国家大事。
“…… 我觉得还是考《伤寒论》比较稳妥,经典永不过时。”一位留着山羊胡的老者捻须说道。
“李老哥此言差矣!”另一位红脸老者拍案而起,“朝代在前进,病症也在变,得考临床应变能力!”
“考脉诊!脉乃气血之先,最能体现医者功底。”
“不如考方剂配伍,看谁开的方子又准又精!”
言悦瞳听得一脸不知如何表达,悄悄拽了拽沐老爷子的袖子:“老爷子,这些都是谁啊?吵得跟菜市场似的。”
沐老爷子压低声音:“听说都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医者,中间那位白胡子最长的,就是华御医,当年在太医院待过,医术高明得很。”
言悦瞳定睛一看,果然见那华御医气定神闲地坐着,时不时抿一口茶,仿佛眼前的争吵与他无关。
“咳咳,”林江清了清嗓子,“各位前辈,郡主殿下在此,咱们还是先定下考题吧。依我看,不如分两部分:笔试 + 实操。”
山羊胡老者点头:“林院长说得有理。笔试就考基础医理和经典方剂,实操嘛,就现场看诊,考应变能力。”
红脸老者补充:“还得加一条,考医德!医者仁心,没有医德,医术再高也白搭。”
华御医终于开口,声音温润如玉:“老夫附议。此外,实操病例不妨选些常见但易出错的,比如小儿惊风、妇人带下、老年咳喘,最能看出真本事。”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细化考题。言悦瞳在一旁默默吐槽:说得这么热闹,一会儿可别又冒出几个卖‘还魂散’的。
10点整,选拔正式开始。二十位来自各地的医者齐聚学院大堂,面对桌上的考卷,神情各异。有的胸有成竹,提笔就写;有的抓耳挠腮,苦思冥想;还有的偷偷翻着袖子里的小抄(被监考的林江一眼识破,直接请了出去),更为夸张的是,居然有人不会写字。众人扶额,直接淘汰。
言悦瞳趴在窗台上偷看,只见一位年轻医者额头上汗珠直冒,笔下的字歪歪扭扭,居然把‘桂枝汤’写成了‘桂技汤’。她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引来沐老爷子的瞪眼:“郡主,严肃点!切勿妨碍。”
再看那位华御医推荐的得意门生,果然不同凡响,答卷字迹工整,医理分析头头是道,连言悦瞳这个懂现代医学她都觉得厉害。
笔试结束后,林江带着几位老者开始阅卷,言悦瞳凑过去看热闹。山羊胡老者指着一份答卷直摇头:“这写的是什么?‘望闻问切’写成‘望闻问砍’,还说要用斧头砍脉,简直胡闹!不严谨。”
红脸老者则对着一份优秀答卷赞不绝口:“看看这张辨证论治,条理清晰,方药精准,是块好料子!”
华御医则拿起那年轻医者的答卷,微微一笑:“此子基础扎实,只是略显死板,还需历练。”
午后两点,实操考试开始。林江早已备好三个病例,分别是三位村民。言悦瞳搬了个小板凳,坐在第一排,准备好好欣赏这场医者真人秀。
病例一:小儿惊风(实则高热惊厥)
第一个登场的是位中年医者考生,搓着手走到患儿床边。只见那患儿是村里的虎娃子,面色潮红,双目上翻,四肢抽搐。
医者眉头一皱,掐了掐虎娃子的人中,又摸了摸脉,沉吟道:“此乃惊风之症,需用『镇惊丸』治疗。”
华御医摇头:“不妥。患儿高热面赤,脉数有力,分明是热极生风,当以清热开窍为主,用紫雪丹更合适。”
第二位医者考生上前,看了看患儿,又问了问病史,果断说:“这是外感风热,热入心包,治当清热熄风,我开个羚羊钩藤汤。”
华御医微微点头:“此论尚可,但需注意用量,小儿脏腑娇嫩,不可猛剂攻之。”
病例二:妇人带下(湿热下注型)
第二位患者是位中年妇人,自诉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外阴瘙痒。
第一位医者考生搭脉后,皱眉道:“此乃脾虚湿盛,当健脾祛湿,用完带汤。”
红脸老者反驳:“带下色黄,阴部瘙痒,分明是湿热下注,该用龙胆泻肝汤!”
考生踌躇道,“学生学识浅薄,对此症状不甚熟悉,请先生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
第二位医者女考生,仔细观察带下性状,又问了饮食起居,说:「患者舌苔黄腻,脉滑数,确属湿热。但妇人以血为用,不可过用苦寒,我拟个萆薢渗湿汤,稍佐养血之品。」
华御医赞许道:“此论周全,既清热祛湿,又顾护阴血,不错。”
病例三:老年咳喘(肺肾两虚型)
第三位患者是位咳嗽气喘多年的老者,动则喘息加剧,腰膝酸软。
第一位医者考生诊脉后,言:“此为外感风寒,肺气不宣,用麻黄汤。”
山羊胡老者直叹气:“胡来!患者久病,动则喘甚,乃肺肾两虚,当补肾纳气,用肾气丸合参蛤散。况且,病人现在清醒,你怎不问诊?”
第二位医者考生详细询问了病史,又做了肺部听诊(虽然是古代,但也有简单的听诊方法),说:“患者喘促日久,呼多吸少,肾虚不纳气是本,兼有痰浊阻肺是标,治当标本兼顾,我用七味都气丸加苏子、莱菔子。”
华御医抚掌笑道:“此方略好,既补肾纳气,又降气化痰,符合病机。”
言悦瞳看着考生们的表现,内心弹幕不断:
“治惊风的大夫,怕是个庸医吧?虎娃子那演技,我都看出是装的了!”
“治带下的医者,好像真有点东西,就是城外救人的凤凝姑娘。”
“治咳喘的那个,居然用麻黄汤,不怕把老爷子喝死吗?还是后面那个靠谱点。”
当看到华御医点评时,言悦瞳忍不住小声对沐老爷子说:“老爷子,还是华御医厉害,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果真是经验多了就成了专家。”
沐老爷子捋须微笑:“那是自然,华御医可是太医院出来的,见过大场面。不过’专家‘是什么?
“某一个领域的权威。”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有五位医者脱颖而出,其中就包括那位在实操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医者凤凝和华御医的得意门生。
林江宣布结果时,言悦瞳忍不住问:”林院长,这些人真的能治好病吗?别到时候又出什么岔子。」“
林江笑道:”郡主放心,这几位都是经过严格考核的,尤其是华御医推荐的那位,医术人品都属上乘。“
华御医也走过来,对言悦瞳拱手:”郡主殿下放心,我等定当尽心竭力,为青云村百姓解除病痛。“
沐老爷子哈哈大笑:”郡主放心,有华御医在,那些江湖骗子休想在青云村看诊误人!”
一行人离开考核场地,留下几位新晋医者在原地激动地讨论着未来的行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