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县县衙西厢房屋顶。
书房大火的余烬仍在夜色中散发着焦糊味和零星红光,空气里弥漫着烟尘与水汽混合的气息。县衙内一片狼藉后的死寂,只有巡夜衙役疲惫的脚步声偶尔响起。
孤仁盛和林汐月悄无声息地跃上西厢房并不陡峭的屋顶,这里视野开阔,既能避开可能的耳目(尤其是那个王五),又能看到县衙大部分区域。清冷的月光洒下,将两人的影子拉长。
孤仁盛手臂的伤口已经由林汐月简单处理包扎过,毒素带来的麻痹感稍退,但疼痛依旧清晰。他望着远处朦胧的山影,沉默了片刻,才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林侯爷……”
林汐月抱着膝,坐在瓦片上,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下方,闻言侧头看他,月光勾勒出她清冷而带着一丝疲惫的侧脸线条。她没有应声,似乎在等他的下文。
“……你是什么时候知道我身份的?”林汐月终于问出了盘旋在心头许久的问题。她转头,目光直视孤仁盛,带着探究,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孤仁盛回答道:“那天通县之围,在下就认出了侯爷。侯爷风采,即便蒙尘,亦难掩其华。” 这话带着文人的含蓄恭维,却也真诚。
林汐月眼神微动,似乎有些意外他如此坦白。她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自嘲的弧度:“原来早就露了馅。孤县令好眼力。”
孤仁盛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复杂,“不过还是有一些不解,沙通天不是被侯爷掳走了吗?怎么会死在牢房里?”
林汐月想了一下:“我逼他交出账册后就把他放了,他应该是被背后的人灭口了,至于怎么死在牢里了,那是你们县衙的问题。”
孤仁盛豁然开朗,但还有不解:“在上京城的时候,我听镇北侯府的人说侯爷病死了?怎么会被追杀至此,如今还不得不隐瞒身份。”
他的问题直指核心,也暴露了他对京城消息的关注。
林汐月沉默了片刻,夜风吹拂着她的鬓发。她仰头望了望那轮冷月,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经历过生死背叛后的苍凉与恨意:“‘病死’?好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那是我那‘好弟弟’林修闲和武王李继联手做的局!”
孤仁盛心中一震,虽然早有猜测,但亲耳听到当事人说出如此残酷的真相,还是感到一阵寒意。他看着她月光下紧抿的唇线和眼中闪过的痛楚,那份属于镇北侯的刚强外壳似乎裂开了一道缝隙,露出了内里的脆弱与伤痕。
“竟然知道要隐瞒身份,” 林汐月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冷静,看向孤仁盛,“以后就别叫我侯爷了。” 这是命令,也是某种程度的信任交付——她接受了他知道她身份的事实,并允许他以更亲近的方式称呼。
孤仁盛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试探性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期待问道:“叫……阿月吗?” 这个称呼太过亲昵,甚至有些逾矩,但他几乎是脱口而出。月光下,他的耳根似乎有些微微发烫。
林汐月看着他那带着点书生气的、小心翼翼试探的模样,紧绷的嘴角竟微微向上弯了一下,虽然极淡,却如同冰河初融。她移开目光,望向远方,声音似乎也柔和了一丝:“你喜欢就好。”
这几乎等同于默许!孤仁盛的心跳漏了一拍,一股暖流悄然划过心间,连手臂的疼痛都似乎减轻了几分。他看着她的侧影,月光为她镀上了一层清辉,那份属于“阿月”的柔和与属于“镇北侯”的坚毅奇异地融合在一起,让他心弦微颤。
“看来阿月也是被作局了。” 孤仁盛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同病相怜的沉重,“不知做局之人,是否也与上官止有关?” 他将话题引回共同的敌人,试图压下心中那点悸动。
“这个我倒是不清楚。” 林汐月摇摇头,眼神重新变得锐利,“我本欲查北境军需贪腐的线索,那笔款项数额巨大,去向不明,直接关系到边军将士的生死和边防稳固。谁知,正好撞见我那‘好弟弟’林修闲和武王李继在密谋,欲杀我夺侯位和兵权!” 她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和刻骨的寒意,“被他们一路追杀至此,山穷水尽之时……辛得公子相救,这才活了下来。” 她再次看向孤仁盛,这一次,目光里是纯粹的、不掺杂质的感激。那句“幸得公子相救”,是她第一次明确表达对他救命之恩的感谢,也悄然将两人的关系拉得更近。
孤仁盛感受到了这份真诚的谢意,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和责任感。“公子”这个称呼,也比“县令”或“孤大人”更显亲近。他叹道:“看来这大雍宦海,已是风起云涌,暗流汹涌了。阿月……之后如何打算?” 他自然而然地用了新称呼,带着关切。
“现如今,” 林汐月的声音带着无奈和坚韧,“林修闲与李继筹谋已经,我早已被慢慢架空,他们已取得了大部分的镇北军军权,而我只有少数亲信还听我号令。只能先隐姓埋名活下去了。世人以为我死了,这反而是我的优势。看看他们接下来还有什么举动,露出什么马脚。” 这是蛰伏,也是等待反击的时机。
孤仁盛看着她在逆境中依然冷静谋划的模样,心中敬佩更甚,同时也涌起一股想要保护她、与她并肩的冲动。他沉吟片刻,目光灼灼地看着她:“也好。阿月……不如就随我在这通县住下?”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为诚挚,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此处虽非上京繁华,但也算一隅之地。我们……徐徐图之。”
他提出了邀请,更提出了“我们”这个概念。这不再仅仅是收留或暂时的合作,而是邀请她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共同面对未来的风雨。
“在下表字穆之,” 孤仁盛补充道,声音温和,“阿月要是不嫌弃的话,以后就叫我穆之吧。” 他主动告知表字,是文人之间表示亲近和信任的重要方式,更是对她允许称呼“阿月”的回应。他希望与她建立一种更为平等、更为私密的关系。
林汐月静静地看着他。月光下,这个文弱县令的眼神却异常坚定明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真诚和担当。他手臂上包扎的布条在月色下清晰可见,那是为她(或者说因她带来的麻烦)而受的伤。他收留了她,保护了她,现在又邀请她留下,并肩作战,甚至愿意分享他仅有的“一隅之地”。
“穆之……” 林汐月轻声重复了一遍,仿佛在品味这两个字的重量。她看着他,最终,那清冷的眸子里漾开一丝极淡、却真实的笑意,如同冰层下悄然流淌的暖泉。
他轻轻颔首,只回了一个字:
“好。”
目前来看,阿月所调查的军需贪腐案似乎与上官止并无关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事情就此结束,反而让人对通县的情况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和担忧。
通县的水究竟有多深呢?从表面上看,上官止与这起案件似乎毫无瓜葛,但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也许在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涉及到更多的人物和势力。
阿月的调查或许只是揭开了这个谜团的一角,而真正的真相可能还深埋在通县的黑暗之中。要想彻底查清这起军需贪腐案,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在这个充满迷雾的局势中,阿月需要保持警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她也需要小心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阻力和干扰,以免被卷入更深的漩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