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批优质蔬菜顺利交付并得到加工厂的高度认可,合作社与加工厂之间的合作算是暂时稳固下来。村子里弥漫着一股欢快的气息,大家走路都带着风,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沈砚之站在村子的晒谷场上,对着大伙高声说道:“乡亲们,这次咱们能顺利解决问题,保住和加工厂的合作,全靠大家齐心协力。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以后咱们就按这个标准干,肯定能越来越好!”
村民们纷纷鼓掌叫好,一位大爷笑着说:“沈社长说得对!多亏了大家一起使劲儿,这才把事儿办成了。以后有啥活儿,尽管吩咐!”
我也笑着对大家说:“是啊,叔伯婶子们,咱们合作社能有今天,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不过,咱们也不能骄傲,还得继续努力,把这合作越做越大。”
然而,就当我们沉浸在这胜利的喜悦中时,新的挑战却悄然降临。加工厂那边传来消息,他们接到了几个大订单,要求我们合作社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大幅提高供货量。
听到这个消息,我和沈砚之在知青点里相对而坐,表情都有些凝重。沈砚之挠了挠头,说:“晚星,这供货量一下子要提高这么多,可不是个小数目啊。咱们得想想办法,怎么才能满足加工厂的需求。”
我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说:“沈砚之,扩大种植面积肯定是个办法,可村子里能种的地就这么多,再扩大也有限。要不咱们从提高产量入手?”
沈砚之眼睛一亮,说:“晚星,你说得对。咱们可以尝试一些新的种植技术,比如合理密植,或者使用一些更高效的肥料,说不定能提高产量。”
说干就干,我们立刻召集了合作社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和他们商量提高产量的办法。
沈砚之把加工厂的要求跟大家说了之后,问道:“各位叔伯,你们种了一辈子地,对提高产量有啥好办法不?”
一位老农摸着下巴,沉思片刻说:“沈社长,要提高产量,密植确实是个办法,但也不能太密了,不然庄稼透不过气,反而长不好。还有啊,这肥料也得讲究,得根据不同的作物用不同的肥。”
另一位老农也点头说:“对,而且还得注意病虫害的防治。要是闹了病虫害,那产量可就没保障了。”
我一边听一边点头,说:“叔伯们说得都对。那咱们就先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制定个详细的计划。沈砚之,要不咱们再请县里的专家来给咱们指导指导?”
沈砚之点头说:“晚星,这主意好。专家懂得多,有他们指导,咱们心里也有底。”
于是,我们又联系了县里农业站的专家,把我们的想法和面临的问题跟专家说了。专家很爽快地答应下来,说第二天就过来。
第二天,专家准时来到村子。我们带着专家在种植基地里转了一圈,详细介绍了目前的种植情况。
专家一边听一边查看庄稼的生长状况,看完之后,他笑着说:“沈社长,林姑娘,你们的想法很不错。密植的话,像这种蔬菜,间距可以适当缩小到这个程度。还有这肥料,我给你们推荐一种新的配方,能有效提高产量。至于病虫害防治,我给你们列个清单,你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提前预防。”
我们按照专家的建议,开始调整种植计划。村民们对新的种植方法充满了期待,但也有人心里犯嘀咕。
一位大婶找到我,有些担忧地说:“林姑娘,这新法子能行吗?咱们祖祖辈辈种地都是老一套,突然改了,我怕到时候收成不好啊。”
我笑着安慰她:“大婶,您放心吧。专家都说了这方法可行,而且咱们也是为了满足加工厂的需求,让大家多赚点钱嘛。要是真出了问题,我和沈社长肯定不会不管的。”
大婶听了,犹豫了一下说:“那好吧,林姑娘,我信你。希望这新法子能管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的种植计划开始实施。然而,新方法实施没多久,问题就出现了。一些按照新密植方法种植的蔬菜,开始出现叶子发黄的情况,这可把大家急坏了。
“林姑娘,你看这菜咋回事啊?咋种着种着叶子就黄了呢?”一位大叔着急地指着发黄的蔬菜问我。
我心里也很着急,但还是强装镇定地说:“大叔,您先别急,我和沈砚之马上想办法。”
我赶紧去找沈砚之,把情况跟他说了。沈砚之听了,眉头紧皱,说:“晚星,这情况有点棘手。咱们得赶紧再请专家过来看看,是不是密植的程度没把握好,还是其他原因。”
于是,我们又火急火燎地联系专家。在等待专家到来的过程中,我和沈砚之心里都很忐忑,不知道这次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能不能顺利解决问题,继续满足加工厂的供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