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紫禁城,晨雾如纱般笼罩着红墙黄瓦,却难掩空气中弥漫的肃杀之气。五更天的梆子声刚落,乾清宫内便响起剧烈的咳嗽声,皇帝裹着明黄色的龙袍,靠在龙榻上,指节因用力攥着帕子而泛白。帕子上的血迹,如同一朵朵妖冶的红梅,在素白的绸缎上肆意绽放。
王公公端着药碗,脚步虚浮地走进殿内,声音里满是担忧:“陛下,该用药了。这是太医院新配的方子,说是...”“够了!”皇帝猛地挥袖,药碗应声落地,瓷片四溅,褐色的药汁在金砖上蜿蜒,如同一条垂死的蛇,“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这些庸医,治得了病,治得了这朝堂的乱局吗?”
话音刚落,一名侍卫匆匆而入,跪地禀报道:“启禀陛下,玄武门值守的将士在地下密道中抓获三名可疑之人。他们身着中原服饰,却持有吐蕃文书,身上还藏有皇后母族的徽记!”此言一出,殿内空气仿佛瞬间凝固。皇帝撑着龙榻,勉力起身,眼中满是震惊与愤怒:“立刻将人带来,朕要亲自审问!还有,传沈清霜、苏砚等人入宫,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半个时辰后,沈清霜等人踏入乾清宫。沈清霜身着劲装,螭魂剑斜挎腰间,剑穗上的银铃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苏砚脸色依旧苍白,怀中紧抱着天机阁的星盘,星盘表面的纹路在烛火下泛着微光;青萝怀中的朱雀虚影蜷缩着,似是察觉到了异样,时不时发出低鸣;裴云舟背着药箱,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诸位,”皇帝看着他们,眼中满是疲惫与期待,“玄武门密道抓获的细作,身上藏着吐蕃文书和皇后母族的徽记。更蹊跷的是,据暗卫来报,吐蕃军队近日在边境频繁异动,似有大举进犯之意。朕命你们,彻查此事。无论牵扯到谁,都要将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沈清霜单膝跪地:“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负所托!”她转头看向苏砚,“苏砚,你对吐蕃的历史和秘术有所研究,你怎么看?”苏砚展开一卷泛黄的古籍,手指在书页上快速滑动:“沈姑娘,据天机阁记载,百年前,吐蕃赞普曾与中原的一个望族联姻。而这个望族,正是皇后的母族。当时,双方约定以一种神秘的方式保持联系,只是具体细节,并未记载。如今看来,这其中的渊源,恐怕不简单。”
裴云舟从袖中掏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从细作身上搜出的物件:“这是一截唐卡残片,上面绘制的魔神图案,与我们之前在突厥王庭见到的幽冥殿图腾,竟有几分相似。还有这枚铜铃,摇动时发出的声响,能让人心神不宁。我用银针试过,铃身染有吐蕃特有的蛊毒。”
青萝皱着眉头,轻抚朱雀虚影:“我也感觉到了,这股气息,和我们在突厥遇到的幽冥殿护法身上的气息,很像。难道,吐蕃也和幽冥殿勾结在了一起?”
正说着,侍卫将三名细作押了进来。这三人虽身着中原服饰,但面容轮廓分明带着吐蕃人的特征。他们眼神凶狠,嘴角还残留着血迹,显然在来的路上已经遭受过拷问。“说!你们究竟为何潜入皇宫?背后主使是谁?”皇帝怒喝道。
其中一人冷笑一声:“大唐皇帝,不过是个将死之人。告诉你们又如何?我们此次前来,是为了完成一件大事。等事成之后,你们大唐,就等着覆灭吧!”话音未落,他突然咬破口中藏着的毒囊,瞬间七窍流血,倒地身亡。另外两人见状,也如法炮制,转眼之间,三人皆气绝身亡。
沈清霜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尸体:“他们口中藏有毒囊,显然早有准备。这说明,他们对被抓一事,并非毫无预料。而且,他们言语间对陛下如此不敬,对大唐局势如此了解,背后定有一个庞大的势力在支撑。”
苏砚转动星盘,眉头紧锁:“星象显示,近日必有大乱。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线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建议,从皇后母族在京城的产业入手调查,或许能有所发现。”
裴云舟点头道:“我在药王谷时,曾听闻吐蕃有一种秘术,能通过特殊的符咒和蛊虫,控制人的心智。那些细作如此决绝,说不定就是被这种秘术控制了。我可以调配一些解药,以防万一。”
青萝眼神坚定:“我和朱雀会为大家警戒四周,一旦有危险,我们立刻通知大家。”
沈清霜握紧螭魂剑:“好!事不宜迟,我们即刻行动。但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在调查皇后母族时,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夜幕降临,紫禁城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沈清霜等人分成两队,一队前往皇后母族在京城的商铺探查,另一队则留守皇宫,继续寻找密道中的线索。掖庭宫的角落里,一盏孤灯在风中摇曳,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在皇宫的某个隐秘角落,一双眼睛正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