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秋的银杏叶铺满工作室门前时,夏晚星正戴着无菌手套打开非洲带回的陶罐。沈雨彤举着直播手机,镜头对准培养皿里蠕动的沙漠萤幼虫:“家人们看!这是撒哈拉沙漠的‘流动星辰’,正在适应中国的气候。”
“温度必须控制在25c,湿度60%。”沈慕言调试着恒温箱,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张纸条——是非洲老酋长画的萤火孵化图腾。夏晚星忽然想起第十七章开头的银杏叶,那些金黄的叶片像极了沙漠萤翅翼的颜色,在时空交错中完成一场光的对话。
“李想在云南拍到金斑萤与沙漠萤杂交了!”林薇冲进实验室,平板电脑上是震撼的画面:两种萤火在茶马古道的夜空交织,形成双色光带。夏晚星放大视频,发现画面角落有个熟悉的身影——陈曼正带着非洲孩子远程连线,讲解萤光基因的奥秘。
“法国团队想做‘萤光基因库’纪录片。”沈慕言递来邮件,“但他们建议用cGI技术美化真实画面。”他指了指恒温箱里正在结茧的幼虫,“我爸当年说过,纪录片人要像守护茧房一样守护真实。”夏晚星想起第十六章结尾的陶土罐,轻轻盖上培养皿:“告诉他们,真实的破茧声,比任何特效都震撼。”
深夜值班时,夏晚星发现沈慕言在实验室角落搭了个简易帐篷。“婚礼策划师催了八遍了。”他笑着展开设计图,上面用荧光笔勾勒出萤火主题的婚礼现场,“想在仪式上放飞沙漠萤与中国萤,象征‘光的联姻’。”
这时,培养皿里忽然亮起微光。两人屏住呼吸凑近——首只羽化的沙漠萤正振翅试飞,翅翼在蓝光中透着撒哈拉的沙粒质感。沈慕言拿出手机录像,夏晚星却注意到他无名指上多了枚临时戒指——是用实验室的铜丝弯成的萤火形状。
“阿月发来视频了!”沈雨彤的叫声打破寂静。屏幕上,非洲少女穿着彝族服饰,在联合国青年论坛上展示“萤火基因库”模型:“中国的哥哥姐姐教会我们,不同的光可以一起亮。”台下,陈曼穿着干练的西装,正用流利的英语补充:“这是跨大陆的光传承。”
夏晚星忽然想起第十七章开头的银杏叶,它们落在恒温箱的玻璃上,与里面的萤火形成奇妙的叠影。她打开沈父的旧日记,某页夹着的中法合拍企划书掉了出来,泛黄的纸页上写着:“光若有基因,必是共振。”
“星途资本的新董事局想把‘萤光基因库’商业化。”沈慕言的声音带着疲惫,“他们要推出‘定制发光宠物’,还说这是‘光的科技进化’。”夏晚星走到窗边,看着工作室楼下举着萤火灯的孩子们——那是“萤火新苗”在排练环保剧。
“你看他们,”她指向窗外,“孩子们知道光该照在哪里。”沈慕言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孩子们用灯光拼出“守护真实”的字样。他忽然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个丝绒盒子:“其实我准备了真的婚戒。”
戒指盒里不是钻石,而是枚镶嵌着沙漠萤翅膜的银戒,内侧刻着沈父的笔迹:“光因分享而永恒。”夏晚星戴上戒指,忽然听到恒温箱发出轻响——又一只沙漠萤破茧而出,与本土萤火虫在玻璃上撞出细碎的光纹。
“我们的婚礼,”她看着交叠的光影,“就用真实的萤火吧,让孩子们来当‘光的传递者’。”沈慕言握紧她的手,戒指与胸针在灯光下共鸣。这时,李想的视频通话弹了出来,背景是云南的萤光湖:“夏姐姐,金斑萤和沙漠萤生宝宝了!它们的光会变颜色!”
实验室的灯光忽然暗下,应急灯亮起柔和的蓝光。夏晚星与沈慕言相视而笑,在这片由真实萤火照亮的空间里,仿佛能听到跨越大陆的心跳共振。她知道,第十七章的故事里,光的基因正在悄然重组——不是资本定义的科技产品,而是人心与人心碰撞出的新可能。
就像此刻在培养皿中交舞的中非萤火,它们的光没有边界,只有共振。而即将到来的婚礼,也不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光的家族又一次盛大的相聚——那些在非洲沙漠、中国竹林、云南湖畔点亮的微光,终将在同一个夜空下,织成名为“传承”的星河。
沈慕言轻轻拥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窗外的银杏叶还在飘落,实验室里的萤火却越发明亮。夏晚星闭上眼睛,感受着戒指上沈父的字迹,忽然明白:光的基因从来不在dNA链上,而在每个愿意为真实屏息的瞬间,在每双守护微光的手掌里,在跨越山海也要同燃的心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