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第一缕暖阳穿过雕花窗棂,洒在“城市微光”工作室的会议桌上。夏晚星正整理着“萤火新苗”孩子们寄来的新年贺卡,其中一张画着鄱阳湖萤光湖的水彩画格外醒目,背面写着:“夏姐姐,今年我想拍家乡的皮影戏,让更多人看到老祖宗的光。”
“国际纪录片协会邀请我们去非洲,参与‘点亮世界微光’计划。”沈慕言把邀请函递给她,眼神里满是期待,“他们想让我们把‘萤火计划’的模式推广到全球,记录非洲部落的传承故事。”
夏晚星接过邀请函,想起第十四章结尾寄给孩子们的摄像机,忽然意识到:光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她打开电脑,屏幕上是全球“微光地图”,新一年的光点正不断闪烁——有来自南美雨林记录古老编织技艺的,有来自北欧小镇拍摄灯塔守夜人的。
“星途资本的新年度报告出来了。”沈慕言滑动鼠标,展示着财报数据,“‘萤火计划’商业项目的收益,百分之八十都投入到乡村影像教育,董事局决定追加投资。”他指了指页面上的“萤火公益基金”板块,“今年我们可以资助一千个青少年拍摄微光纪录片。”
这时,沈雨彤风风火火地闯进来,手里挥舞着平板电脑:“哥,夏姐!阿月的金斑萤纪录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中,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展映啦!”屏幕上,阿月穿着彝族传统服饰,对着镜头讲述萤火虫与梯田的故事,台下掌声雷动。
夏晚星想起第十五章开头收到的新年贺卡,眼眶微微湿润。她拨通李想的电话:“想不想和阿月一起去非洲,拍马赛部落的故事?”男孩在电话那头兴奋得尖叫:“真的吗?夏姐姐,我马上收拾行李!”
傍晚,夏晚星和沈慕言来到沈宅。沈母正在花园里修剪老桂树,看到他们,笑着说:“你们爸当年总说,光要像桂花一样,无声无息地香满人间。”她指了指阁楼,“慕言,你去把你爸的旧旅行箱拿下来,晚星要去非洲,带着它保平安。”
沈慕言走上阁楼,打开布满灰尘的旅行箱,里面除了陈旧的摄影器材,还有本泛黄的日记。他翻开,父亲的笔迹映入眼帘:“若有一天,我的光能走出国门,那一定是遇到了真正懂它的人。”沈慕言拿着日记走下楼,递给夏晚星:“我爸在等这一天,等了很久。”
深夜回到工作室,夏晚星把沈父的日记放在桌上,开始整理去非洲的拍摄计划。沈慕言靠在沙发上,看着她专注的侧脸,忽然说:“晚星,等这次非洲项目结束,我们结婚吧。”
夏晚星的手一顿,抬起头,月光洒在她脸上,勾勒出温柔的轮廓。她想起两人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从盛世传媒楼下的初遇到萤火虫基地的相知,从资本的博弈到初心的坚守。她轻轻点头:“好,等我们让世界看到更多微光。”
这时,夏晚星收到一条陌生短信:“夏小姐,我是陈曼。我在非洲支教,这里的孩子对光充满渴望,你们快来。”短信末尾附了张照片,一群黑人小孩举着自制的纸灯笼,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
“看来非洲之行,比我们想象中更有意义。”夏晚星把照片给沈慕言看,沈慕言握紧她的手:“我们不仅要拍微光,还要成为微光,照亮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窗外,新年的烟火在夜空中绽放,与工作室的灯光相互辉映。夏晚星打开“微光地图”,看着全球各地闪烁的光点,忽然觉得自己不再是孤独的追光者,而是与无数颗星星相连的银河。
她知道,第十五章的故事,是关于梦想的延续,是光的旅程的新起点。就像沈父日记里写的那样,光没有边界,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便能素履以往,让光满星河。而即将踏上的非洲大陆,不过是这条光路上的又一站,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多关于梦想、传承与爱的故事 。
沈慕言轻轻拥住她,两人的身影在灯光下交织。工作室里,摆放着“萤火新苗”孩子们的作品,墙上挂着全球粉丝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写满了对“城市微光”的祝福与期待。这些都是他们一路走来的见证,也是未来旅程的动力。
烟火渐息,夜空回归宁静,但夏晚星和沈慕言心中的光,却愈发炽热。他们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携手共进,便能让“萤火计划”的光,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