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在郊外别院陪着墨兰玩了两天,便接她回京了。
两日已经是忙里偷闲的极限了。毕竟在外征战的大军需要他们运送补给,朝堂需要赵顼坐镇。
赵祯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他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只盼望着能看到大军胜利的曙光。
如今朝堂上因为“岁银”的事,吵的不可开交,而赵顼始终坚持不再给“岁银”,辽国故技重施,派兵南下骚扰大宋边境,意图让大宋妥协。
然赵顼趁此机会直接让英国公发兵。大战一触即发。
但是朝臣们不想抬高武将的地位,天天上书主张讲和,给辽国增加“岁银”。
因为大宋重文轻武,上层社会又享乐惯了,朝廷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武将,也就英国公战功赫赫,但他已经年迈,这次去边关的多是赵顼提拔的新人,基本没上过战场,他们根本不信大宋可以赢。
当时反对被赵顼压下去没有再争,便是想看赵顼的兵败后的笑话,如今不给西夏和辽国“岁银”,那就另当别论了,他们不想自己奢靡的生活被打破。
所以这些朝臣给赵祯施压,要求赵顼为大局着想,跟辽国议和,赏赐“岁银”。
气得赵顼在朝堂上大怒,骂着众位大臣,“赏赐?真是笑话,若真是赏赐“岁银”,为什么是辽国自己说要多少大宋便要给多少?到底是你们太过软弱不敢反抗、失了男儿血性,还是辽国太强大,强大到只要他们一句话,你们就得巴巴的送上去,话也不敢说一句?”
“你们这些人整日享受着大宋百姓的供奉,却只顾自己享乐,怎么?是吾的决定动了你们的利益了?还是怕吾派去的大军胜了,耽误你们以后的好日子了?”
那些大臣被赵顼贴脸开大,脸都黑成煤球了,但见赵祯老神在在的端坐上首喝着茶,他们便知道这件事的主动权在皇长孙殿下手里。
主和的大臣们可不敢明目张胆地反驳刚刚赵顼的话,这要是传出去,百姓们可是会闹事儿的。
只能说着“臣不敢”。
赵顼:“呵呵,不敢,吾看你们敢的很啊!这不,都联合起来上书逼迫皇爷爷下旨议和了,是不是准备把吾也弹劾下去,再重新推个你们需要的人上来啊?”
听到赵顼说这话,大臣们连忙跪下连连否认,他们是想,可不敢就这么大庭广众下说出来啊,这可是死罪啊,谁敢认?
赵顼看着这一幕笑了,他说:“你们要是直接承认,吾还敬你们有些胆识,可你们只是一群欺软怕硬、只顾自己的庸臣。”
然后话题一转,说道:“想议和?吾可以满足你们,但议和的“岁银”由你们主和的大臣出,只要你们出银子,吾现在就派人去议和,如何?”
“这……”底下的大臣面面相觑,小声议论。
“怎么?很难吗?刚刚不是说得挺好的吗?到了为朝廷和百姓出力的时候就不说话了?你们说要增加老百姓赋税来作岁银时怎么没有这般犹豫啊?老百姓的钱不是钱,你们的钱才是钱是不是?”
赵顼嘲笑地说着。底下的大臣听着赵顼嘲讽的话默不吭声。
这时,赵祯出来打圆场,“仲针,好了,给朝臣们留点面子,今日这话要是传出去,你让他们以后如何做人啊?想必他们已经知道错了,你大度一点,就给他们一次机会。”
赵顼恭敬地回道:“是,皇爷爷,孙儿知道了。”
就这样,在赵顼和赵祯一刚一柔、一唱一和中,那些主张议和的大臣们灰溜溜地的退下了。
但赵顼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他们呢。
赵顼看着气质温润如玉,可手段却是雷厉风行。他让自己手下培养的暗卫和皇城司的人调查收集那些大臣的信息,把那些作奸犯科的大臣不管职务高低皆做强硬的手段给处置了,给他们来了一招杀鸡儆猴。
哪朝哪代的大臣会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他们也怕皇长孙殿下查啊,于是也不上奏了,皇长孙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吧,他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
同时也知道了,这位未来的掌权者不是官家那么好说话的,也不是他们能左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