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蔓蔓找了人帮忙,用板车去把自己家地窖里的红薯,土豆全都运出来,还有仓房里的玉米和大豆。
所有的东西她都留了一份,也不是偷偷留的,而是正大光明。
这一点也提前跟里正和各位族老说好,这些东西不仅是粮食,还是种子,总不能只顾着眼前,不顾以后,等雨降下来还是要种地的。
她留的这些是要做种的,如果来日,粮食吃完还是没有下雨,她也会把这些东西交出来。
村民们交出来的粮食只堆了两筐,而林蔓蔓家的东西运出来,直接把祠堂的院子都给占满了。
村民们大为震撼,更多的人开始响应,现在看这架势,自己把东西交出来只会占好处,人家蔓蔓这是要接济全村啊。
村民还是淳朴的比较多,到了傍晚,大部分村民都把家里的粮食翻出来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份觉悟,林家就是其中一个。
此刻的林家,气氛降到冰点。
朱氏像是被踩了尾巴,跳着脚咒骂,“放屁,她算个什么东西?她家的粮食?那粮食指不定是怎么来的,我听人说是用妖法变出来的,吃了要遭天谴,想让我们把最后一点保命粮交出去,做梦!她就是想骗光大家的粮食,好让大家饿肚子,她好独吞,跟她娘一样的下贱。”
周氏也连声附和,“就是,谁知道她安的什么心,按人头分?我们家金豆可是读书人,能跟那些泥腿子一样吗?当然要多分一些的,我才不听她的呢。”
林宏远惹事之后,陈氏就去了一趟书院,把林宏远读书的名额换成了林金豆,周氏可是得意了好一阵子。
只不过后来就旱灾,书院也开始陆陆续续停课,如今林金豆也在家里玩泥巴,但在她看来,儿子已经是读书人了。
林宏远听到这话当然不高兴,自从上次那件事之后,他整个人阴郁了许多,此刻的眼神更是充满怨毒。
“别理他们,他们想当圣人就让他们当去,咱们就守着这点粮食,饿死也不交出去,看他们能把我们怎么样,我就不信还能真把咱们赶出去。”
陈氏虽然眼馋林蔓蔓拿出来的那些粮,但是又觉得苏氏和林蔓蔓不会那么好心,这指不定有坑,赞同儿媳和孙子的话,并没有参与交粮。
最终,除了孙老汉这样实在揭不开锅的,和少数几户赤贫人家,林家,林癞子家,还有另外两户平时就爱占便宜,心思不正的人家,他们死活不肯交粮食,也坚决抵制按人头分配的方案,叫嚣着这是在抢劫,是林蔓蔓收买人心,图谋不轨的招数。
里正和几位族老气得脸色铁青,但是也无可奈何。
林蔓蔓却异常平静,“规矩就是规矩,不交粮,不守规,自然不能享受公仓的粮食,里正爷爷登门造册,这几户不参与分配,巡逻队重点盯着点,防止他们闹事或者偷盗。”
不怪她这么揣测,饿肚子的时候,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此刻不愿意把粮食交出来,如果干旱时间太长,等他们自己家的粮食吃完了,就会开始到别处想办法。
……
福来村在这个绝望的旱季,因为林蔓蔓拿出的如山粮食,和她那铁面无私的方案,艰难地运转起来。
公仓设立在林氏祠堂,由里正和族老看守,又有人日夜巡逻,账目清晰,出入严格。
每天清晨,在村头大树下按户籍册点名,按人头领取当天定量的口粮,多半是红薯或土豆加一点磨碎的玉米面,领粮的队伍井然有序,虽然人人面带菜色,但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青壮劳力被组织起来,一部分负责每日从远处的水渠挑水回村,分配给最需要的人家。
一部分组成巡逻队,日夜在村里巡视,防止偷盗和哄抢。
林蔓蔓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她不仅要统筹安排,还要侍弄自家的菜地,这片菜地不在充公的范围内,她还要靠着菜地积攒本钱。
地里的蔬菜还在不断出产,只不过比平时长得差了一些,西瓜也在不停采收,全部都卖给了醉仙楼。
当知道醉仙楼收西瓜的价格再次攀涨时,村里又炸开了锅,冒出了一点不好的言论。
只不过下午林蔓蔓就带了几袋粮食回来,全部充入了公仓,那些言论还没有来得及播散,就被杀死在摇篮中了。
很多人一想到最开始自己的恶意揣测,再看看林蔓蔓的所作所为,心头愧疚难当,挑水的时候都会给林蔓蔓家多挑一些,让她好好照顾地里的菜和西瓜。
林蔓蔓直说了,“把菜养好才能留种,我可是答应了大家的,来年想种菜的都能种上。”
日子在饥饿与希望交织中一天天熬过,公仓的粮食在稳定消耗着,林蔓蔓经常算账,估算着,只要撑到秋末,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因为有了这个方案,孙老汉这样的人家也得以生存下去,他们并没有拿什么粮食出来,因为实在是没有。
但每日能按人头数分到口粮,孙老汉等人感激得泪流满面,村里人也渐渐明白这么安排的意义所在。
同舟共济,这就叫同舟共济。
而那几户不肯合作的人家,最开始还说些风凉话,说什么拿自己家的粮食喂没用的人,简直是蠢货。
而如今,他们的日子却一天比一天难过,守着那一点可怜的存粮,坐吃山空,已经入秋了,还是没有下雨的迹象,这些人也开始慌了。
看着别人家每天都能领到救命的食物,再看看自家孩子饿得嗷嗷直哭,这些人不后悔是假的。
而现在规矩已经定下,他们还想加入进去绝无可能,不管日子过得有多艰难,里正和族老都不可能同意的。
同样崩溃的还有林家,全家人已经饿了两三日,如今只能靠着林长庆和林长平的工钱过日子,只不过粮价飞涨,他们那点儿工钱根本买不到几斤粮食。
一天早上,朱氏挎了个空篮子,趁着领粮队伍散去,磨磨蹭蹭地到了公仓门口,对着守仓的王婶子,脸上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