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圆月高悬,乾清宫前的广场上灯火辉煌,丝竹之声悠扬。林晚棠身着淡紫色云锦旗装,静静地站在一众妃嫔之中,看着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心中却暗自紧张。这是她入宫以来第一次参加如此盛大的宫廷宴会,更是她期盼已久展示自己的机会。
自成立 “互助会” 并成功化解危机后,林晚棠在后宫中的地位虽有所稳固,但她明白,想要真正站稳脚跟,获得康熙长久的青睐至关重要。而凭借才情脱颖而出,便是她精心谋划的一步棋。
宴会进行到一半,康熙端起酒杯,环视众人,朗声道:“今日佳节,朕命各位爱妃各展才艺,为这良辰美景助兴,谁若能技压群芳,朕必有重赏。”
话音刚落,惠妃便迫不及待地起身,娇笑道:“臣妾愿第一个献丑。” 她轻移莲步,来到庭院中央,随着悠扬的乐声,翩翩起舞。她身姿婀娜,舞步轻盈,裙裾飞扬间,宛如一只灵动的蝴蝶,赢得众人阵阵掌声。
林晚棠看着惠妃的表演,心中暗自思忖,若只是寻常的歌舞,很难在众多妃嫔中崭露头角。她目光扫过庭院中的假山流水、盛开的桂花,脑海中快速构思着独特的才艺展示。
紧接着,几位妃嫔或吟诗,或作画,各展所能。但林晚棠始终按兵不动,等待着最佳时机。
“林常在,你可有什么才艺,不妨也展示一番?” 康熙的声音突然响起,将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晚棠身上。
林晚棠从容地福了福身,说道:“臣妾不才,愿以一曲现代‘新声’,为皇上和各位姐姐助兴。只是这曲需要一些特别的乐器配合。”
“哦?新声?特别的乐器?” 康熙来了兴致,饶有兴趣地问道,“说来听听。”
林晚棠微微一笑,示意巧云将准备好的乐器拿上来。只见巧云端着一个木盘,上面放着几根长短不一的竹管,还有一个类似埙的陶制乐器。
“皇上,这竹管名为‘排箫’,这陶制乐器唤作‘陶笛’,皆是臣妾根据古籍记载,自行设计制作而成。” 林晚棠解释道,“臣妾将用它们演奏一首《彩云追月》,此曲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希望能博皇上和各位姐姐一笑。”
说罢,林晚棠拿起排箫,轻轻吹奏起来。空灵悠扬的乐声瞬间响起,仿佛将众人带入了宁静而神秘的夜空之中。紧接着,她又拿起陶笛,与排箫的声音相互呼应,旋律更加丰富动人。那独特的音色,新颖的演奏方式,让在场众人都听得如痴如醉。
一曲终了,全场寂静无声,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康熙更是龙颜大悦,赞道:“好!好!此曲清新脱俗,朕从未听过,当真是别具匠心!”
然而,惠妃却面色阴沉,心中满是嫉妒。她冷哼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道:“不过是些旁门左道罢了,难登大雅之堂。”
林晚棠不慌不忙地回应道:“惠妃姐姐所言差矣。才艺本就不应局限于传统,创新也是一种美。况且,只要能博皇上开心,让大家在这佳节之中尽兴,又何必在意是何种形式呢?”
惠妃被呛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狠狠瞪了林晚棠一眼。
康熙见状,微微皱眉,对惠妃的态度有些不满。他转头对林晚棠说道:“林常在不仅才艺出众,这一番见解也甚是独到。朕问你,可还能作得一手好诗?”
“臣妾愿一试。” 林晚棠自信地回答。
此时,一名太监端来笔墨纸砚。林晚棠沉思片刻,提笔写下一首中秋诗:
“明月高悬照九州,清辉万里映宫楼。
嫦娥应悔偷灵药,空守寒宫几度秋。
今夜欢歌传玉宇,佳人妙舞绕金瓯。
愿君岁岁常如意,共赏婵娟醉不休。”
康熙接过诗作,仔细品读,连连点头:“好诗!好诗!既有对中秋月色的描绘,又有对朕的祝福,意境深远,文采斐然!”
林晚棠再次福身谢恩:“谢皇上夸奖,臣妾惶恐。”
宴会结束后,康熙单独留下了林晚棠。他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才情与智慧的女子,心中满是欣赏:“林常在,朕今日对你甚是满意。从明日起,晋你为贵人,赐居景仁宫正殿。望你日后继续发挥才情,为这后宫增添几分雅趣。”
林晚棠激动不已,跪地叩谢:“臣妾谢皇上隆恩,定不负皇上所望!”
走出乾清宫,月光洒在林晚棠身上,她抬头望着那轮明月,心中感慨万千。这一路走来,充满艰辛与挑战,但她凭借着自己的才情与智慧,终于获得了康熙的青睐,成功晋升贵人。然而,她深知,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波谲云诡的后宫之中,还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等着她。但她已做好准备,将继续用自己的才情和谋略,在这康熙的后宫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在九子夺嫡的复杂局势中,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