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发建材的嚣张和刘宏发那句“上面有人”的暗示,如同两把淬毒的匕首,直指云州市权力核心的某个身影。省纪委经侦调查的受阻,更是印证了对手能量之大,触角之深。卜皓知道,与周正华——或者说,周正华背后可能存在的势力——的正面较量,已无法避免。但此刻,他必须隐忍,必须将全部精力集中在确保新市民中心项目这艘刚刚启航的巨轮,不被这突如其来的暗礁撞沉。
他立刻调整策略:
1. 材料生命线:陈锦华牵线的邻省建材供应商“鼎鑫建材”迅速接洽成功。虽然运距远导致成本略有上升,但对方资质过硬,供货稳定,且对云州项目表达了极大诚意,愿意优先保障供应。市城投公司连夜签订合同,第一批急需的钢材、水泥在警车开道护航下,星夜兼程运往云州工地。工地上的塔吊重新转动起来,机器的轰鸣声压下了不安的谣言。
2. 资金来源:华锦集团陈锦华的两千万无息借款火速到账,解了燃眉之急。卜皓亲自坐镇,召开银企对接会,以市委市政府的信用背书,向本地几家银行争取到了针对项目供应商的专项供应链贷款额度,缓解了城投公司的短期支付压力。同时,孙立伟从省城带回了好消息:省财政厅在省长亲自过问下,特批了一笔五千万的省级民生工程专项补助(虽然相比总投入仍是杯水车薪,但政治意义重大),并同意云州在严格监管下,动用部分城市更新基金作为项目资本金。资金的闸门,终于被艰难地撬开了一道缝隙。
3. 舆论阵地: 在卜皓的授意和苏小晴的幕后策应下,云州市官方宣传机制全面开动。电视台、日报、官微密集报道项目最新进展:建材到位、工地复工、省级补助落地、本土企业支持……同时,深入挖掘柳林村征地补偿款到位后村民生活的积极变化,以及他们对新市民中心的期待。用持续不断的正面信息流,强力冲刷着那些阴暗角落滋生的谣言。网信办对“云州在线”等几个造谣账号的查处结果也适时公布,形成了有效震慑。
项目工地重新恢复热火朝天的景象。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卜皓没有通知任何人,只带着秦武,穿着普通的工装夹克和安全帽,步行进入工地。他没有去指挥部,而是径直走向正在绑扎钢筋的作业面。汗水浸透了工人们的衣服,在阳光下闪着光。卜皓拿起一瓶工人放在旁边的盐汽水,拧开喝了一大口,又辣又冲,却有种别样的畅快。他蹲下来,跟一个看起来像带班老师傅的老工人聊了起来。
“师傅,这钢筋扎得真密实!一天干下来,累坏了吧?”
老工人用毛巾擦着汗,憨厚地笑笑:“累是累点,但心里踏实!这楼是给咱老百姓用的,得盖结实喽!听说卜主任顶住了压力,硬是把材料弄来了?是个好官!” 旁边几个年轻工人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着对项目的期待和对卜皓的敬佩。这来自最基层劳动者的朴素认可,比任何文件报告都更让卜皓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奋斗的价值。
深夜,卜皓收到张铁军的秘密汇报。追查匿名文件来源的行动遇到了瓶颈。传递环节被设计得非常巧妙,几经转手,最终指向一个省城火车站的自助储物柜,线索就此中断。无法确认沈幼楚是否安全,也无法得知她如何获取如此核心的情报。卜皓站在窗前,望着省城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无力感。他拿出手机,翻到沈幼楚那个早已停机的号码,编辑了一条短信:“幼楚,珍重。云州的月光,依旧清澈。” 明知无法送达,却还是点了发送。这是他对那份沉甸甸情报的回应,也是他无处安放的牵挂。
与此同时,市长办公室的灯也亮着。周正华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云州的夜景,脸色在阴影中晦暗不明。秘书小心翼翼地汇报着项目复工、资金到位、舆论转向的消息。
“知道了。”周正华的声音听不出情绪,“卜皓……倒是好手段。这么快就稳住了局面。”他沉默片刻,转过身,脸上又恢复了那种惯常的、温和而深不可测的笑容:“通知下去,明天上午,我去新市民中心项目工地视察。作为市长,关心重点工程进展,理所应当嘛。”
“是,市长。那……需要提前通知卜主任那边吗?”
“不必。”周正华摆摆手,“突击检查,才能看到真实情况。另外,备一份像样的慰问品,给工人们。要体现市政府的关怀。”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份关于云州城市商业银行(市属城商行)增资扩股方案的报告,手指在“拟引入战略投资者”一栏的几个名字上轻请划过,眼神深邃。其中一家来自省城的投资公司,名字赫然与沈幼楚文件里提到的影子公司,在股权结构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其背后若隐若现的,正是那个令人心悸的名字——“盘古资本”。
一场无声的较量,在云州市长看似关怀备至的视察安排和一份普通的金融方案中,悄然拉开了新的序幕。卜皓顶住了第一波明枪暗箭,但周正华(或者说他代表的势力)的棋局,才刚刚开始落子。旋涡的中心,暗流更加汹涌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