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长安,甘露殿。
夜,已经深了。
李世民却毫无睡意。他身着便服,独自一人在灯下,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自从太子李承乾率军东征之后,朝堂之上,反而比以往,更加“平静”了一些。
那些曾经围绕着储位之争的暗流,似乎都随着太子的远行,而暂时平息了。
但这,只是表象。
平静的湖面之下,往往隐藏着更汹涌的暗流。
他派往东征先锋营的“眼睛”,除了纥干承基,还有其他几路人马。每日,都会有关于太子和军队的密报,源源不断地,送达他的案头。
他看到了太子在军中推行的那些“新制”——军阶、三三编组、教员……
对于这些,李世民的内心,是复杂的。
一方面,他不得不承认,承乾的这些练兵之法,确有过人之处,甚至比他当年练玄甲军时,还要精妙几分。
但另一方面,这些“新制”,无一例外,都在极大地,强化着太子对军队的个人控制力。
这,是他作为皇帝,最不愿看到的。
就在此时,内侍总管王德,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个用火漆密封的蜡丸。
“陛下,百骑急报。”
李世民的目光,从奏折上移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百骑的急报,除非是天大的事情,否则,绝不会在这个时候,直接送到他的面前。
他接过蜡丸,熟练地捏碎,取出了里面那张薄如蝉翼的信纸。
展开一看,李世民的瞳孔,猛地收缩了起来!
信,是纥干承基亲笔所写。
信中的内容,正是他精心编排的,关于太子在军中“大搞个人崇拜”、“培植私人势力”、“军心只知有太子而不知有陛下”的“罪证”!
每一个字,都像一根烧红的钢针,狠狠地,扎进了李世民的心里!
“砰!”
李世民狠狠一掌,拍在了御案之上,震得笔墨纸砚,都跳了起来!
“竖子!竖子!!”
他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
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他那个儿子,在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后,果然……开始失控了!
什么“为国分忧”,什么“忠君爱国”,全都是狗屁!
李承乾真正的目的,就是想借着东征之名,打造一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军队,为日后图谋不轨,做准备!
“陛下息怒!”王德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倒在地。
长孙无忌,作为当夜唯一有资格在甘露殿陪侍的重臣,也闻声从偏殿赶了过来。
他看到天子那副雷霆震怒的模样,心中一凛,知道出大事了。
“陛下,何事如此动怒?”
李世民将那封密信,狠狠地摔在了长孙无忌的面前。
“你自己看!”
长孙无忌连忙捡起信纸,快速地浏览了一遍。
他的脸色,也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这……这……”
他也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然会在军中,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培植势力”了,这简直就是在挖陛下的墙角啊!
“辅机,你说!”李世民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怒火,“朕,待他不薄吧?他要钱,朕给他钱!他要权,朕给他权!他甚至,要开府建衙,自置属官,朕,也都允了他!”
“可他呢?他是怎么回报朕的?!”
“他竟然,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在朕的军队里,搞这些拉拢人心,培植私党的小动作!他想干什么?他是不是觉得,朕这个父皇,老了?提不动刀了?!”
帝王之怒,伏尸百万!
整个甘露殿,都仿佛被这股怒火,烧得快要炸开!
长孙无忌立刻顺着李世民的话,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臣早就说过,太子殿下,自上次江南之事后,便性情大变,行事乖张,不遵礼法!”
“若不早加抑制,任其坐大。将来,恐……恐有玄武门之祸,再现于我大唐啊!”
他故意提到了“玄武门”,这是李世民心中,永远的痛,也是永远的逆鳞!
果然,听到“玄武门”三个字,李世民的眼神,变得更加阴冷,也更加……坚定了。
他绝不允许,自己当年经历过的惨剧,在自己的儿子们身上重演!
他绝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作为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好……好一个李承乾……”李世民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你不是想建功立业吗?你不是想当英雄吗?”
“朕,就让你,当个……孤家寡人的英雄!”
猛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帝王独有的,冷酷而又残忍的光芒。
终于要出手了。
要用最雷霆的手段,将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从权力的巅峰,狠狠地,拽下来!
“王德!”
“奴才在!”
“立刻,传朕的几道密旨!”
李世民的声音,冰冷而不带一丝感情。
“第一道,给侯君集!”
“告诉他,朕,已经知道了太子在军中的所作所为。朕,对他,很失望。”
“从即日起,先锋营中,所有关于‘思想教育’的课程,全部停止!所有‘教员’,全部撤换!由他侯君集,亲自挑选军中宿将,担任各级军官的‘副手’,负责‘匡正军纪’!”
“朕,要让他,将太子的影响力,从军队中,彻底清除出去!”
“若是办不到……”李世民的眼中,闪过一丝杀机,“……就让他,提头来见!”
“第二道,给李积!”
“告诉他,给朕,死死地盯住粮草和军械!任何与东宫有关的物资,没有朕的亲笔手谕,一粒米,一支箭,都不许,送入先锋营!”
“朕要让那个逆子知道,没有朕这个父皇的支持,他,什么都不是!”
“第三道……”李世民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更深的寒意。
“……给百骑!”
“密切监视,太子在辽东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他与高句丽人,是否有任何……私下的接触!”
“朕,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忠心为国!”
这三道密旨,一道比一道狠!
一道比一道毒!
第一道,是要彻底剥夺太子在军队中的思想控制权,釜底抽薪!
第二道,是要彻底切断太子的后勤补给,让他寸步难行!
第三道,更是直接将“通敌叛国”的帽子,预备着扣在了太子的头上!
看来陛下终于下定决心,要废储了!
然而,就在此时。
李世民,却又缓缓地,说出了第四道,让人意想不到的命令。
“最后一道旨意……”
他的目光,变得幽深如海。
“……传给太子。”
“告诉他,朕,对他,寄予厚望。此次东征,务必旗开得胜,为我大唐,建不世之功。”
“朕,在长安,等他的……捷报。”
什么?!
长孙无忌和王德,同时愣住了。
他们不明白,陛下,为何在下达了如此严厉的打压命令之后,却又给太子,发了一道如此“温情脉脉”的旨意?
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只有李世民自己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不是要立刻废了太子。
是要……熬鹰!
他要将太子,置于一个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前有强敌,后有猜忌的……绝境!
他要看看,他这个“天赋异禀”的儿子,在这样的绝境之下,还能不能,像之前那样,创造奇迹!
如果,他真的能,在如此困境之下,依旧为大唐立下大功。
那么……李世民的心中,会对他,生出真正的,一丝敬畏。
或许,这个天下,真的该交给他了。
但如果,他失败了。
那,对不起。
朕,给过你机会了。
是你自己,不堪大用。
届时,废黜你,便是名正言顺,再也无人,敢有异议!
这,才是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最真实,也最冷酷的帝王心术!
他手中的“利刃”,既可以用来杀敌,也可以用来……雕琢他选中的继承人!
只是这雕琢的过程,太过血腥,也太过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