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环反应堆核心区域的蓝光逐渐收敛,薛逸辰摘下防护目镜,指尖还残留着设备运行时的震颤余感。重核聚变成功的瞬间固然令人振奋,但真正的挑战此刻才刚刚开始——如何将理论上“吃石头发电”的技术,适配孤狼军团特有的虚空能量体系。
“常规重核聚变电站需要氘氚燃料,或是提炼锂元素的矿石,但我们只有虚空裂隙的能量。”薛以诚将全息投影切换成军团资源分布图,赤红的虚空裂隙标记在星图上闪烁,“这些能量呈量子态游离,根本无法直接注入反应堆。”
东方光芒突然调出实验日志:“还记得上次等离子体异常波动吗?暗物质残余能量与等离子体产生共振...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虚空能量的量子纠缠特性,构建人工共振场!”她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纤细的手指在全息屏上划出复杂的公式。
薛逸辰立刻捕捉到关键:“就像用引力透镜聚焦光线!我们需要制造一种能与虚空能量产生量子共鸣的介质。”他的目光扫过实验台,突然定格在角落里的UR材料样本——这种军团科技基石因为在孤狼军团泛滥,已经不适合作为燃料,但或许能成为特殊的“催化剂”。
三人当即投入新的实验。薛逸辰负责改造反应堆的能量捕获装置,将原本的矿石粉碎系统替换成量子共振腔;薛以诚带领团队重新编写能量转换程序,让输出功率曲线适应虚空能量的混沌波动;东方光芒则专注于UR材料的改性实验,试图剥离出能引发量子纠缠的特殊结构。
实验室的时间刻度被无限拉长,警报声与欢呼声交替响起。当第37次模拟实验失败时,薛逸辰盯着剧烈震荡的能量波形,突然意识到问题所在:“我们一直想驯服虚空能量,却忘了它本就是无序的!”他猛地调出军团的跃迁引擎数据,“就像空间折叠需要制造可控的扭曲,我们应该创造混沌共振场!”
新思路让研究柳暗花明。他们将UR材料切割成纳米级晶格,编织成能自主调整形态的量子矩阵,再将其嵌入反应堆核心。当第一束经过量子矩阵调制的虚空能量注入时,整个实验室的仪器突然诡异地静默——能量转换效率的数值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
“突破临界值了!”薛以诚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转换效率...98.7%!比理论峰值还高!”
星环反应堆的嗡鸣声变得空灵而悠长,原本作为备用电源的巨型蓄电池组,此刻在输出功率面前沦为摆设。薛逸辰看着能源监控面板,那些曾让他焦虑的红色警告全部变成跳动的翠绿色数据流——孤狼军团的能源储备值,正以每秒百万千瓦时的速度疯狂增长。
改造电力系统的工程随之展开。薛逸辰亲自带队,将老旧的离子电网替换成量子纠缠传输线路。当新电网在军团总部启动时,悬浮城的夜空被璀璨的能量弧光点亮,原本需要开启三级节能模式的全息投影穹顶,此刻尽情展现着星云旋转的壮丽图景。
最令人震撼的是虚空裂隙开采站的变化。原本需要定期更换的核动力电池,被小型化的重核聚变装置取代。开采机械的挖掘效率提升百倍,破碎的星岩在能量洪流中化作闪烁的尘埃。更神奇的是,多余的能量开始反哺虚空裂隙,使其释放的能量更加稳定,形成良性循环。
三个月后,薛逸辰站在军团最高观景台,俯瞰着被蓝白色能量光晕笼罩的基地。星环反应堆此刻已扩建为环形阵列,如同悬浮在太空中的璀璨银河。东方光芒抱着最新的能源报告走来,眼中笑意盈盈:“现在整个军团的能耗,还不到反应堆输出功率的千分之一。”
“我们创造了真正的无限电力。”薛以诚的声音里带着释然与骄傲。他调出全息星图,那些曾经因能源不足而停滞的科研项目,此刻如雨后春笋般重新激活——曲率引擎的研发进度条开始飞涨,生物再生舱的培养速度提升十倍,甚至连被视为禁忌的意识上传技术,也因充足的算力支持而有了新的突破。
夜幕降临时,薛逸辰独自来到星环反应堆的核心观测室。透过强化玻璃,他看见无数量子态的虚空能量在UR晶格中跳跃,如同被囚禁的银河。指尖触碰到冰冷的观察窗,他突然意识到,重核聚变带来的不仅是能源革命,更是一扇通往未知科技领域的大门。孤狼军团,终于站在了改写宇宙规则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