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的冰凌在林默棋艺馆的窗棂上凝结,像无数把透明的小剑,却挡不住馆内的暖意。周明轩坐在老梨木棋盘旁,看着周承宇将全球年轻棋手的“未来棋构想”装订成集,最后一页的插画里,红黑棋子在星际间穿梭,最前面的“兵”拖着道光轨,像在追赶明天。
“爷爷,这些构想里的‘未来’都带着老街的影子,”少年指着插画里的老槐树剪影,“埃及的少年想在金字塔顶建‘星空棋馆’,巴西的姑娘设计了‘雨林会呼吸棋盘’——都和太爷爷说的‘棋要跟着日子长’对得上。”周明轩的指尖划过张星际棋谱,突然想起1983年的小寒,林默在棋馆的油灯下给孩子们画“太空棋”,说“以后的‘兵’能飞,‘马’能上月亮”,那时的油灯与现在的投影灯重叠,都在黑暗里亮着团执着的光。
赵淑兰的藤篮里装着“未来棋”,是用可降解材料做的种子棋,埋进土里能长出带“棋”字的植物。老人把棋子分给围过来的孩子:“林老师当年总说,‘棋不能只在棋盘上,得长进土里’,”她看着孩子们把棋子埋进天井的泥里,“现在啊,得让这希望跟着种子发,发到哪儿就把念想带到哪儿。”
穿汉服的苏晚带着团队在做“棋未来推演”,通过大数据预测,发现所有构想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和”。“这就是林默先生说的‘魂不变,形可变’,”苏晚指着推演图,“七十年的根,早把未来的方向定了。”实验室的架子上,摆着个特别的装置:林默当年的绿檀木“帅”与孩子们设计的3d打印“未来帅”并排而立,木纹与金属光泽竟有种奇妙的和谐。
林思棋的“时光棋廊”里,新添了“灼灼未来区”。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画“我的百年棋”,或者用积木搭“星际棋盘”。最显眼的是面“许愿墙”,贴满了稚嫩的笔迹:“我想教外星人下棋”“希望所有棋子都长翅膀”“要让林爷爷看到我们的棋”。小姑娘踮着脚贴新愿望,蓝布衫的衣角扫过墙面,带起几片未落的槐花瓣,像被风吹向未来的信。
午后,“全球未来棋创想大赛”在线上颁奖。各国少年展示着自己的设计,说到动情处,总会有人提“要像林默爷爷那样”。当叙利亚的“林光”举起种子棋说“这是会发芽的希望”,屏幕上突然亮起成片的星星图案,像全球在同步鼓掌。
赵小远举着平板电脑跑来,屏幕上是“棋未来计划”的最新进展:火星基地的“第一局棋”已落下子,海底棋馆的建设进入收尾,而“AI棋德培养系统”成功让机器学会了“让子”。“您看这个!”男孩点开段视频,科学家用林默的棋路数据训练机器人,机器下棋时竟会说“慢慢来,别急”,“他们说太爷爷的魂,住进芯片里了。”
周明轩把视频存在《棋乡年鉴》的最后一页,抬头时,看见夕阳把老槐树的影子投在“未来区”的墙上,像给所有愿望盖了个章。“他这辈子没想着预言未来,”老人合上本子,“就想给后人指个方向——你看现在,这方向成了所有人的路,越走越亮。”
天快亮时,第一缕阳光照在天井的泥地上,昨夜埋下种子棋的地方,冒出了点点嫩芽,芽尖的形状像颗小小的“兵”。周明轩推开木门,看见石桌上的积雪被人画成道起跑线,最前面写着“林默”两个字,笔画里还沾着新鲜的泥土。
他知道,这是林默在说:看,棋魂真的照着未来了,从老街的冰凌到星际的光,从1950年的油灯到往后的千万年,只要还有人握着棋子往前闯,这魂就永远亮着,暖着,陪着人间把明天的棋下得更热闹。
市集的炊烟混着晨光升起,孩子们举着种子棋跑过雪地,脚步声里藏着破土而出的力量。周承宇在整理新收到的“未来构想”,赵淑兰给嫩芽浇上温水,林思棋对着“许愿墙”轻声说“等着我们”。小寒的风带着寒意,却吹不散满街的希望,那是棋魂燃出的温度,是明天的温度,是无论岁月多远,都永远朝前走的人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