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风带着秋的凌厉,刮过林默棋艺馆的飞檐,馆前的“八荒棋风旗”猎猎作响,旗面上“守中致和”四个大字被风扯得饱满,像要把这股棋风扬遍天地。周明轩站在旗前,看着周承宇将全球棋手的“风之宣言”录入“棋风传承库”,从地球的“稳健”到火星的“坚韧”,最终都在林默的棋风里找到共鸣,像百川归海。
“爷爷,‘星际棋风品鉴会’上,太爷爷的‘柔中带刚’风,被评为‘跨文明第一棋风’,”周承宇指着全息投影里的风场模拟,林默棋风的能量波能穿透小行星带,“他说‘风是骨头里的劲,藏不住’,原来真能震得了八荒。”周明轩的手按在旗杆上,木质的纹理里透着股熟悉的硬,突然想起2093年的处暑,全球棋手在风中演练林默棋风,林默的虚拟影像说“风不用吼,有骨自威”,那时的激荡与现在的风声重叠,都是穿透寰宇的烈。
赵淑兰的藤篮里装着“铸风棋”,是用承载棋风的信物锻的:林默的旧棋刀熔成钢、烈风棋手的甲片碾成粉、外星的风之晶石雕成纹,每颗棋子都带着棱角,像有股劲在里面绷着。老人把棋子递给迎风而立的棋手,教他们感受棋身上的锋:“林老师当年总说,‘风要是软塌塌,棋就成了面团’,”她指着棋子边缘的寒光,“你看这利,是千万人的骨气磨的。”
穿汉服的苏晚带着团队在发布《八荒棋风谱》,书中分析了各文明棋风的内核,发现“刚柔并济”“守正出奇”“不屈不挠”是共通的骨,而林默的棋风恰是这骨最生动的体现,像面旗帜,让八荒的风都有了方向。“这就是林默先生说的‘风震八荒’,”苏晚展开泛黄的棋谱拓片,“七十年的淬炼,早把棋风酿成了文明的脊梁。”
林思棋的“时光棋廊”里,新添了“猎猎震八荒展”。展厅的四壁是“风之墙”,投影着各时代的棋风瞬间:有人在逆境中走出“绝地反击”步,有人用温和落子化解凌厉攻势,外星棋手的触须在棋盘上划出的轨迹,竟与林默的“迂回战术”如出一辙。最中央的展台是个“风之钟”,敲响时会释放对应棋风的能量场,敲“守中”键,场中便涌起温和却推不倒的力。小姑娘用力敲下“致和”键,笑着说:“太爷爷说‘风是心里的气,站直了就有风’,您看这场,软的能绕,硬的能扛。”
午后,“全球棋风会盟”在风里开始。没有比拼,只有棋手们的“风之展示”:地球棋手演示“以柔克刚”,火星棋手展现“逆境强韧”,当不同棋风在同一盘棋里碰撞出和谐的火花,“八荒棋风旗”突然发出裂帛般的响,旗面的光纹与全球棋馆的风旗连成一片,像八荒的风在同声呼啸。
赵小远举着平板电脑跑来,屏幕上是“风震八荒新事”:星际舰队用林默棋风的“稳健战术”避开陨石带,战乱地区的孩子用“守和”棋风化解冲突,最震撼的是段视频,颗濒临爆炸的恒星,其能量爆发的节奏竟与林默棋风的“张弛之道”完全一致,天文学家说“是宇宙在显风骨”。“您看这个!”男孩点开段影像,位年轻棋手在台风中摆棋,棋子被吹得摇晃却始终不倒,说“这是太爷爷的风在托着”。
周明轩把“棋风传承库”的核心数据存入“星核存储器”,抬头时,看见夕阳给“八荒棋风旗”镀上金边,风声与老槐树的叶响汇成雄浑的曲,旗影在地上拖成条长带,像从老街通向八荒的路。“他这辈子没想着当霸主,”老人望着远方的地平线,“就想让人活得有骨气——你看现在,这骨气成了八荒的风,停不了。”
天快亮时,第一缕阳光照在“铸风棋”上,棋子的棱角在光里发亮,像八荒的星辰落进了盘。周明轩推开棋馆的门,看见石桌上的棋子被风摆成“守中”局,绿檀木“帅”稳稳立在中央,片带露的槐叶落在“帅”前,像给这局棋镇了场。
他知道,这是林默在说:看,棋风真的猎猎震八荒了,从老街的风到宇宙的气,从我的骨到你的劲,只要还有人挺着腰杆下棋,这风就永远刮着,扬着,陪着文明在八荒里站稳脚跟,让每个时代的棋手都明白——最好的八荒,不是征服,是立得住,像这老槐树,风再大不折腰,雨再猛不低头,岁岁年年都给人间立个样,说“来,站直了走”。
市集的炊烟混着秋风升起,孩子们举着“铸风棋”跑过青石板,笑声里裹着化不开的劲,惊起檐下的雁,像衔着棋风往云里飞。周承宇在加固“八荒棋风旗”的旗杆,赵淑兰把刚烙的烧饼分给早起的人,林思棋对着“风之钟”鞠躬,说“我们会让风更劲”。处暑的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满街的刚骨,那是棋风酿出的味道,是骨气的味道,是无论天地多广,都永远让人心里有支撑的人间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