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烟柳画桥。
李承乾站在新落成的造船厂高台上,看着龙骨初成的巨大海船。这艘被命名为\"探海\"号的新式战舰,比去年的\"镇海\"号还要大上一圈,可载士卒千余人。
\"殿下,按此进度,五月前可完工十艘。\"将作大匠阎立德捧着图纸禀报,\"新式水密舱设计,即使一两舱进水,船也不会沉没。\"
李承乾满意地点头。这种超越时代的设计,正是他根据后世知识提出的。虽然工匠们起初将信将疑,但经过模型试验后,无不叹服。
\"流求那边可有新消息?\"
\"岭南道来报,已按殿下吩咐在澎湖设巡检司,建烽火台。\"阎立德犹豫片刻,\"只是...岛上土人时有反抗,移民开垦进展缓慢。\"
李承乾眉头微皱。流求——这个后世称为台湾的宝岛,自去年倭国割让后,朝廷便开始经营。但毕竟隔着一道海峡,管理不易。
\"备船,孤要亲自去看看。\"
五日后,一支由三十艘战船组成的舰队离开扬州,沿海南下。李承乾站在\"探海\"号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海岸线,心潮澎湃。这次南巡,名义上是视察流求,实则是对东南海疆的一次全面考察。
航行出奇地顺利。初夏的南海风平浪静,水天一色。偶尔有海豚跃出水面,引得将士们欢呼雀跃。
\"殿下,前面就是澎湖了。\"刘仁轨指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岛屿,\"按您吩咐,已在此设立中转粮仓。\"
澎湖群岛如明珠般散落在碧蓝的海面上。最大的主岛上,新建的烽火台高耸入云,唐军旗帜迎风招展。
\"传令靠岸休整。\"李承乾下令,\"另外,派快船先行通知流求都督府。\"
在澎湖停留一日后,舰队继续东行。远处,一道青翠的山脊线渐渐浮现在海平面上——那就是流求主岛!
\"报——前方发现船队!\"
了望哨的高喊让所有人紧张起来。刘仁轨立即下令备战,但很快发现那只是十几艘简陋的独木舟,舟上人衣着怪异,正惊慌失措地划向岸边。
\"是岛上的土人。\"刘仁轨松了口气,\"看样子是出来打鱼的。\"
李承乾若有所思:\"传令不要追击,先到都督府再说。\"
流求都督府设在岛屿西岸的一处海湾旁,这里地势平坦,已建起简易的码头和营寨。都督陈棱是岭南宿将,闻讯率众出迎。
\"末将参见太子殿下!\"陈棱单膝跪地,甲胄铿锵。
\"陈将军请起。\"李承乾虚扶一把,\"岛上情况如何?\"
陈棱面露难色:\"回殿下,移民与土人冲突不断。上月还有土人夜袭营寨,伤了我十几名士卒...\"
李承乾眉头紧锁:\"带孤去看看伤者。\"
伤兵营中,十几名唐军士卒躺在简陋的床榻上,有的被箭射伤,有的被毒镖所伤,最严重的一个整条腿乌黑发肿,军医正在为其放血。
\"这是什么毒?\"李承乾沉声问。
\"回殿下,是土人用的蛇毒,混以某种草药。\"军医擦着汗,\"小人试了几种解毒方子,都不太见效...\"
\"取些毒镖来。\"李承乾突然道,\"孤看看。\"
当看到那涂着黑色毒液的竹镖时,李承乾眼前一亮——这分明是后世台湾原住民使用的配方!他依稀记得,这种毒需要用特定植物的根茎解毒。
\"传令,找几个会说土话的向导来。\"
很快,几名归化的土人被带到李承乾面前。通过他们结结巴巴的翻译,李承乾了解到解毒的草药生长在山谷深处,而那里正是土人部落的圣地,外人进入必遭攻击。
\"殿下,不如派兵剿了那个部落!\"陈棱愤然道。
\"不可。\"李承乾摇头,\"土人世代居此,我们才是外来者。若一味镇压,仇恨只会越结越深。\"
他思索片刻,突然有了主意:\"准备些丝绸、瓷器,还有...盐。明日孤亲自去会会这些土人。\"
\"殿下!\"众将大惊,\"太危险了!\"
\"无妨。\"李承乾胸有成竹,\"孤只带少量护卫,以示诚意。\"
次日清晨,李承乾在向导带领下,来到一处山谷入口。这里古木参天,藤蔓缠绕,隐约可见远处袅袅炊烟。
\"殿下,前面就是'大肚'部落的地盘了。\"向导战战兢兢地说,\"他们最排外,上次就是他们偷袭营寨...\"
\"你们在此等候。\"李承乾只带了两名亲卫,捧着礼物缓步前行。
没走多远,树丛中突然窜出十几个赤膊纹身的土人,手持弓箭长矛,将三人团团围住。为首的是个魁梧汉子,脸上刺着狰狞花纹,正厉声喝问。
向导远远喊道:\"这位是大唐太子,特来拜访酋长!\"
那汉子狐疑地打量着李承乾,见他衣着华贵,气度不凡,态度稍缓。经过一番比手画脚的交流,终于同意带他们去见酋长。
部落建在山谷深处的平台上,几十间竹屋环绕着一个广场。听说大唐太子来访,整个部落都轰动了,男女老少纷纷出来围观。
酋长是个须发花白的老人,胸前挂着兽骨项链,端坐在广场中央的石椅上。通过向导结结巴巴的翻译,李承乾得知他被称为\"马赫坡\",意思是\"大山之子\"。
\"告诉酋长,大唐皇帝是太阳之子,派我来与流求各族交朋友。\"李承乾示意亲卫奉上礼物,\"这些是见面礼。\"
当精美的丝绸、瓷器展现在土人面前时,人群中发出阵阵惊叹。但最让他们激动的,是那一袋雪白的盐——在这个尚未掌握制盐技术的部落里,盐比黄金还珍贵!
马赫坡的态度明显软化,邀请李承乾入座,并命人端上自酿的粟米酒。酒过三巡,李承乾趁机提出请求:\"我有些士兵被毒镖所伤,听说只有贵部落的圣草可解。若能相救,必有重谢。\"
酋长沉默良久,终于点头。他亲自带人去圣地采来一种紫色根茎,交给随行的军医。
\"此物如何用?\"军医疑惑地问。
李承乾通过向导了解到,需要将根茎捣碎敷在伤口上,同时煎水内服。他立即命人快马送回营寨,救治伤兵。
当夜,李承乾受邀参加部落的篝火晚会。土人们跳着原始的舞蹈,唱着古老的歌谣。虽然语言不通,但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情,让李承乾深受触动。
\"告诉酋长,\"李承乾对向导说,\"大唐不会强占你们的土地。我们只想要一块靠海的地方建城,大家可以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马赫坡听完翻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两人通过比划和零星词汇,竟谈成了第一笔交易:部落允许唐军在沿海建城,并提供药材、兽皮;唐军则回赠盐铁、布匹,并传授农耕技术。
三日后,当伤兵奇迹般痊愈的消息传来,整个都督府都轰动了。陈棱亲自来谢罪:\"末将愚钝,只知武力镇压,险些坏了殿下大计!\"
\"治夷之道,攻心为上。\"李承乾语重心长地说,\"他们世代居此,我们初来乍到,若一味强取豪夺,终非长久之计。\"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李承乾走遍了流求西岸。他命人绘制详细的地图,记录各地的物产、部落。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南部发现了大片适合种植稻米的平原,以及几处天然良港。
\"殿下,这里真是宝岛啊!\"刘仁轨感慨道,\"气候温暖,土地肥沃,若开发得当,可养活百万之众!\"
李承乾深以为然。在他的规划中,流求不仅是军事要塞,更将成为大唐向南海拓展的跳板。
这一日,李承乾正在临时行辕批阅文书,忽有侍卫来报:\"殿下!岸边发现一艘破船,像是从南边漂来的!\"
李承乾立即前往查看。那确实是一艘异域风格的船只,船身细长,帆布奇特。更令人惊讶的是,船上还有三个幸存者,皮肤黝黑,鼻梁高挺,说着完全听不懂的语言。
\"是南海的岛民!\"一名经常往来南洋的商人惊呼,\"看他们的纹身,像是来自婆罗洲一带!\"
通过商人结结巴巴的翻译,李承乾了解到这三人是遭遇风暴漂流至此。他们来自一个叫\"室利佛逝\"的王国,位于南海最南端的大岛上。
\"室利佛逝?\"李承乾心头一震。这不就是后世的苏门答腊吗?那可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要冲!
\"好生安置他们。\"李承乾吩咐道,\"另外,找几个画师来,让他们把途经的海域、岛屿都画下来。\"
当晚,李承乾对着那些粗糙但珍贵的地图彻夜难眠。南海诸岛、马六甲海峡、印度洋...一条前所未有的海上丝绸之路正在他脑海中成形。
\"殿下,您真要南下探索?\"刘仁轨忧心忡忡,\"海上风险难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承乾目光炯炯,\"不过不是现在。待我们在流求站稳脚跟,再图南下不迟。\"
一个月后,当李承乾准备返航时,流求已初具规模。都督府扩建了港口,移民开垦了农田,甚至与周边部落建立了定期集市。最令人欣慰的是,大肚部落主动派了十几个年轻人来学习汉话和农耕技术。
\"殿下仁德,化干戈为玉帛。\"陈棱由衷敬佩,\"末将定当遵循殿下教导,以怀柔之道治理流求。\"
返航途中,李承乾站在船尾,望着渐渐远去的青翠岛屿,心潮澎湃。这个美丽的宝岛,终于在大唐的版图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更遥远的南方,还有无数岛屿和国度,等待着这个伟大帝国的探索。
贞观十四年夏,李承乾回到长安。两仪殿内,李世民听完儿子的汇报,龙颜大悦:\"好!承乾此行不仅稳定了流求,更开辟了南下海路。朕已命人绘制《南海图志》,为将来南下做准备。\"
\"父皇圣明。\"李承乾躬身道,\"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移民实边,充实流求。可招募闽粤贫民,给予田宅、种子,三五年内,必成富庶之地。\"
\"准了。\"李世民点头,\"另外,朕决定在扬州设立市舶司,专管海上贸易。至于南下探索...\"皇帝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待水师更强大些,再议不迟。\"
离开两仪殿,李承乾走在长长的宫道上,夏日的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知道,帝国的疆域不再局限于陆地,那浩瀚的海洋上,还有无限的可能。而这个在他的推动下走向海洋的大唐,终将成为真正的世界帝国。
\"殿下。\"马周匆匆走来,\"这是刚译完的《南海番禺志》,记录了南洋各国的风土人情。\"
李承乾翻开这本凝聚了无数航海者心血的着作,从流求到吕宋,从占城到室利佛逝,大唐的海疆第一次被如此清晰地描绘出来。
\"传令国子监,增设南洋语言课程。\"李承乾合上书卷,\"另外,命将作监设计更大的海船,准备来年探索更远的南方!\"
远处,钟声悠扬,仿佛在为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而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