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口三角洲的雨季刚刚结束,浑浊的河水裹挟着大量泥沙奔涌入海。南岸的丛林中,一支衣衫褴褛却士气高昂的军队正悄然行进。为首的年轻将领拉贾勒住战马,举起右手示意停止前进。
\"将军,前面就是大食军的营地。\"斥候低声报告,\"他们刚与朱罗国军队交战过,正在休整。\"
拉贾眯起眼睛。这个年仅二十四岁的天竺王公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黝黑的脸上有一道从眉骨延伸到下巴的伤疤,那是半年前大食监狱留下的\"礼物\"。
\"传令下去,全军隐蔽,等唐军信号。\"他转头对副官说,\"告诉将士们,今天我们要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副官犹豫道:\"将军,您真的相信唐军会来吗?他们远在南海...\"
\"会来的。\"拉贾摸了摸腰间的玉佩——那是他被囚禁时,一个唐军将领悄悄塞给他的信物,\"大唐太子一诺千金。\"
与此同时,恒河口外的海面上,一支庞大舰队正借着晨雾掩护悄然逼近。李承乾站在楼船甲板上,通过新磨制的水晶镜片观察着岸上情况。这种被他称为\"望远镜\"的装置,让将校们能在数里外洞察敌情。
\"殿下,发现大食舰队!\"了望兵突然喊道,\"西北方向,约二十艘战船!\"
李承乾调整镜筒,果然看到一队悬挂新月旗的战船正停泊在河口浅滩处。更远处,大食陆军的营地炊烟袅袅,显然还未察觉危险临近。
\"传令,按原计划行动。\"李承乾沉声道,\"第一分队封锁河口,第二分队炮击敌营,第三分队准备登陆!\"
随着旗语传递,唐军舰队迅速展开。二十艘楼船呈扇形封锁河口,霹雳炮的炮口缓缓扬起;十五艘中型战船满载士兵向岸边驶去;剩余船只则在外围警戒。
\"放!\"
一声令下,数十枚霹雳炮弹呼啸而出,划破晨空砸向大食军营。刹那间,火光冲天,惨叫声四起。大食士兵从睡梦中惊醒,慌乱中四处奔逃。
\"敌袭!是唐军!\"大食将领阿迪勒狼狈地冲出营帐,声嘶力竭地组织防御,\"弓箭手就位!骑兵准备冲锋!\"
但为时已晚。第二轮炮击接踵而至,这次发射的是装满火油的陶罐,落地后爆裂开来,火焰瞬间吞噬了大半个营地。更可怕的是,唐军登陆部队已经冲上河滩,在箭雨掩护下迅速列阵。
\"杀!\"
震天的喊杀声中,拉贾率领的义军也从丛林杀出,与大食军后背。腹背受敌的大食军阵脚大乱,很快就溃不成军。
阿迪勒见大势已去,慌忙带着亲兵向战船逃去。然而刚到河口,他的心就沉到了谷底——唐军楼船已经击沉了所有大食战船,河面上满是挣扎的落水士兵。
\"投降吧,将军。\"副官绝望地说。
阿迪勒握紧弯刀,突然发现一艘唐军小艇正向他们驶来。艇上站着一名年轻将领,身着明光铠,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那是...大唐太子?!\"阿迪勒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他万万没想到,大唐储君竟会亲临前线!
小艇靠岸,李承乾在护卫簇拥下走到阿迪勒面前:\"阿迪勒将军,久仰大名。\"
\"你...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阿迪勒震惊不已。
李承乾笑而不答。他当然不会说这是从俘虏口中审问出来的情报。\"将军是聪明人,应该明白继续抵抗只会徒增伤亡。投降吧,我以大唐太子的名义保证你和部下的安全。\"
阿迪勒环顾四周——他的军队已经溃散,战船尽毁,退路全无。最终,他长叹一声,解下佩刀单膝跪地:\"愿向大唐太子投降。\"
正午时分,战斗结束。大食军死伤两千余人,被俘三千;唐军和天竺义军伤亡不足五百。这是大食东征以来最惨重的失败!
\"殿下!\"拉贾激动地跑到李承乾面前,行了一个标准的中式抱拳礼,\"多谢您及时驰援!\"
李承乾扶起这位年轻将领:\"不必多礼。你我联手,方能取得如此大胜。\"
拉贾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殿下用兵如神,拉贾愿终身追随!\"
战后会议上,李承乾提出了一个大胆计划:\"趁大食新败,我们应当一鼓作气,收复整个南天竺!\"
\"这...\"拉贾有些迟疑,\"大食在北部还有重兵把守...\"
\"所以我们要出其不意。\"李承乾指向地图上的一条河流,\"沿戈达瓦里河北上,直取德干高原。只要控制这里,就能切断大食南北联系。\"
拉贾眼前一亮:\"妙计!德干高原易守难攻,一旦占据,可立于不败之地!\"
\"不仅如此。\"李承乾继续道,\"我已命锡兰驻军袭扰大食海上补给线。双管齐下,必能迫使他们退出天竺!\"
计划既定,联军立即行动。唐军水师沿海南下,炮击大食沿海据点;拉贾则率三万义军北上,直扑德干高原。李承乾亲自率领两千精锐唐军随行,作为突击力量。
行军第七日,前方斥候传来急报:大食名将哈桑率五万大军南下,已在戈达瓦里河上游设防!
\"哈桑...\"拉贾脸色骤变,\"此人用兵狠辣,曾屠杀我天竺十余村落...\"
李承乾沉思片刻,突然问道:\"这季节,戈达瓦里河上游水势如何?\"
\"因雨季刚过,水流湍急。\"当地向导回答,\"尤其经过瓦纳拉西峡谷时,波涛汹涌。\"
\"峡谷两侧可有小路?\"
\"有是有,但极其险峻,大军难以通行...\"
李承乾眼中精光一闪:\"传令全军停止前进,扎营造饭,多设旗帜,做出长期对峙假象。另选三千精锐,今夜随我从小路绕行!\"
当夜,李承乾亲率三千唐军和五千天竺勇士,在向导带领下沿隐秘小路迂回。这条所谓的\"路\"其实是在悬崖上开凿出的羊肠小道,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脚下是百丈深渊。
\"殿下,太危险了!\"杜荷死死拽住李承乾的衣袖,\"让末将带队吧!\"
\"不行。\"李承乾坚决摇头,\"此战关键,必须我亲自指挥。\"
艰难跋涉一整夜,黎明时分,这支奇兵终于绕到大食军背后。从高处俯瞰,哈桑的大军营帐连绵数里,大部分士兵还在睡梦中。
\"发信号!\"李承乾低声命令。
三支火箭腾空而起,在晨曦中划出耀眼的轨迹。这是约定好的总攻信号!刹那间,埋伏在河对岸的拉贾主力发起冲锋,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大食军营。
\"敌袭!全军迎战!\"哈桑匆忙披挂上马,却听到身后传来更可怕的喊杀声。
\"大唐万胜!\"
李承乾率领奇兵从高处俯冲而下,如猛虎下山。唐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瞬间就冲破了大食军的后防线。哈桑腹背受敌,阵型大乱。
\"将军!后营失守!\"副官惊慌来报。
\"顶住!给我顶住!\"哈桑怒吼着砍翻一名天竺士兵,却见自己的中军已被唐军铁骑冲得七零八落。
战斗持续到正午,大食军终于崩溃。哈桑带着残部向北逃窜,联军乘胜追击,一举收复德干高原数个战略要地。
战后清点,联军伤亡两千,歼敌万余,俘获辎重无数。更重要的是,此战切断了天竺南北大食军的联系,为全面反攻创造了条件。
捷报传回锡兰,又通过快船送往长安。李承乾在捷报中详细阐述了经略天竺的战略意义,并请求增派文官和工匠,帮助重建被大食破坏的城镇。
\"殿下,拉贾将军求见。\"杜荷走进临时帅帐,脸上带着古怪的表情,\"他...他不是一个人来的。\"
帐帘掀起,拉贾带着十几位天竺王公鱼贯而入。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往日高傲的统治者此刻都恭敬地跪伏在地。
\"诸位这是...\"李承乾诧异道。
\"殿下。\"拉贾庄重地说,\"我们天竺诸王公一致决议,愿奉大唐为宗主国,永世臣服!\"说着,他捧上一个镶嵌宝石的金盒,\"这是天竺二十六国的盟书和印玺,请殿下过目。\"
李承乾心头一震。这意味着大唐将不费一兵一卒,直接获得大半个天竺的宗主权!他强自镇定,接过金盒:\"诸位请起。大唐愿与天竺永结盟好,共抗外敌。\"
当夜,李承乾在营中设宴款待天竺王公。酒过三巡,拉贾悄悄将他请到一旁:\"殿下,还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拉贾压低声音:\"天竺连年战乱,民生凋敝。我们想学习大唐的农耕、水利技术,还有...\"他犹豫了一下,\"那神奇的霹雳炮。\"
李承乾沉吟片刻:\"农耕水利自当相助,但火器乃国之重器...\"
\"我明白。\"拉贾急忙说,\"只要殿下允许我们购买成品即可,绝不强求制法。\"
\"这个可以考虑。\"李承乾点头,\"另外,我建议在天竺设立大唐商会,促进两国贸易。\"
\"太好了!\"拉贾大喜,\"我国盛产香料、宝石、象牙,正好与大唐互通有无!\"
就在宾主尽欢之际,一名满身血污的唐军斥候踉跄闯入:\"殿下!紧急军情!大食哈里发震怒,已调集十万大军,由皇太子亲自统帅,正向天竺杀来!\"
帐内瞬间鸦雀无声。十万大军!这几乎是大食在东方全部的精锐!
拉贾脸色煞白:\"殿下,这...\"
\"不必惊慌。\"李承乾镇定自若,\"传令各部,按预定计划撤退到德干高原固守。另派快船回南海求援,再征调两万水师前来!\"
\"殿下要正面决战?\"拉贾吃惊地问。
\"不。\"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要请君入瓮,让大食这十万大军...有来无回!\"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恒河与亚穆纳河交汇处:\"这里,将是决定天竺命运的地方!\"
众将面面相觑,不明白太子殿下又有何妙计。只有李承乾自己知道,他准备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现后世一场着名的歼灭战——坎尼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