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清晨,长安城外的神策军大营已是一片肃杀之气。李承乾身披轻甲,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台下三千精锐。这些士兵手持新式的神机弩,腰挎改良横刀,背上的箭囊里装着特制的破甲箭,在朝阳下泛着冷光。
\"放!\"
随着李承乾一声令下,三千张神机弩同时发射,箭矢如暴雨般倾泻向三百步外的靶场。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弩箭竟有近半穿透了包裹铁皮的木靶!
\"好!\"站在李承乾身旁的李靖忍不住喝彩,\"有此利器,突厥铁骑何足惧哉!\"
李承乾微微一笑,转向将作监大匠阎立德:\"阎卿,连发测试如何?\"
阎立德立即命人取来一台改进后的神机弩:\"回殿下,按您设计的齿轮组,现已能做到十连发而不卡弦。只是...\"
\"但说无妨。\"
\"钢制机括锻造不易,量产尚有困难。\"
李承乾点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唐代的冶金技术虽然领先世界,但要达到后世水平还有差距。他转向李靖:\"药师以为,当优先装备哪些部队?\"
李靖抚须沉思:\"老臣建议先装备边军,尤其是陇右、河东两道,以御突厥。\"
\"正合我意。\"李承乾当即拍板,\"命将作监全力打造三千具,优先配给朔方军。\"
离开校场,李承乾带着众将来到新落成的\"武备研究院\"。这座由他提议设立的机构,专门研究改良各类武器装备。刚进门,众人就被一架巨大的机械吸引了目光。
\"这是...\"李靖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由水轮驱动的复杂装置。
\"水力锻锤。\"李承乾介绍道,\"利用水流力量反复捶打铁坯,可锻造出更加坚韧的钢甲。\"
阎立德亲自演示:一块烧红的铁胚在机械锤击下渐渐成型,火花四溅。短短一刻钟,一件胸甲粗坯就完成了,比传统手工锻造快了十倍不止。
\"妙哉!\"李靖抚摸着尚有余温的甲片,\"此甲厚度均匀,质地紧密,防护力定然更佳。\"
李承乾又展示了其他新式装备:改良的明光铠减轻了重量却增强了防护;带血槽的横刀更容易造成致命伤;甚至还有根据大食希腊火改良的\"猛火油柜\"。
参观完毕,李靖感慨万千:\"老臣征战半生,从未见过如此精良武备。殿下真乃神人也!\"
\"药师过誉了。\"李承乾谦逊道,\"装备虽好,终需善战之士使用。本宫有意改革军制,还望老将军指点。\"
当日下午,李承乾在东宫召开军制改革会议。除了李靖等老将外,还有兵部尚书侯君集等文官。
\"当今天下虽安,然突厥未灭,吐蕃虎视,不可不防。\"李承乾开门见山,\"本宫欲行'府兵制'与'募兵制'并行之策,诸位以为如何?\"
侯君集首先提出疑问:\"殿下,府兵制乃我朝根本,为何要改?\"
\"府兵制有其优势,亦有其弊。\"李承乾早有准备,\"府兵半农半兵,训练不足;且征战日久,田地荒芜,反成负担。\"
他详细阐述了新方案:保留府兵制基础,但在边境设立常备\"边军\",招募职业军人,给予优厚粮饷;同时建立\"军校\",系统培养军官。
李靖沉吟道:\"殿下此议甚善。然边军粮饷从何而出?\"
\"商税。\"李承乾指向户部尚书,\"去岁海上贸易获利三百万贯,足以供养五万边军。\"
这个数字让在场众人都吃了一惊。他们没想到,李承乾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竟有如此深远的军事考量。
经过三日激烈讨论,新军制方案终于确定:
一、边境设十大军区,每区驻守五千至一万边军;
二、边军实行职业化,优给粮饷,允许携家带口;
三、长安设\"讲武堂\",培养军官;
四、改良府兵制,减其负担,精其训练;
五、建立军功爵位制度,战功可抵罪,可传子孙。
方案呈报李世民后,立即得到批准。这位马上皇帝敏锐地意识到,这套制度既能保持大唐军力,又可减轻百姓负担。
春去夏来,改革迅速展开。朔方、陇右等边境要地,一座座崭新的军营拔地而起。讲武堂的首期学员也正式开课,教材是李承乾亲自参与编写的《新修武经总要》,融合了古今中外的军事智慧。
这日,李承乾正在讲武堂讲授\"步骑协同\"战术,忽有急报传来:突厥颉利可汗亲率十万骑南下,已破云州!
朝堂上,主战主和两派争论不休。李承乾仔细研究军报后,提出了一个大胆计划:
\"颉利此来,必以为我大唐仍如往年,只能固守。不如出其不意,主动出击!\"
\"殿下,突厥铁骑来去如风,如何制之?\"老将张公谨忧心忡忡。
李承乾命人抬上一个沙盘:\"本宫研究过突厥历年入寇路线,其必走阴山南麓。此处...\"他指向一处山谷,\"名为白道,地势险要。若以精兵埋伏于此,再用新式装备...\"
他详细阐述了作战计划:以少量边军诱敌深入,主力埋伏于白道峡谷,利用神机弩和猛火油柜的远程优势,在突厥骑兵发挥威力前给予重创。
李靖仔细推演后,抚掌赞叹:\"殿下此计大妙!老臣愿为先锋。\"
李世民最终拍板:\"朕御驾亲征,承乾为副,李靖为行军总管,即日发兵十万,迎击突厥!\"
出征前夜,李承乾特意视察了新组建的\"神机营\"。这支三千人的精锐全部装备神机弩和猛火油柜,是此战的秘密武器。
\"将士们!\"李承乾站在点将台上,\"明日之战,将检验我大唐军改成果。尔等手中利器,乃万千工匠心血所铸。望尔等奋勇杀敌,扬我国威!\"
\"誓死效忠!\"三千壮士的吼声震彻云霄。
次日黎明,大军开拔。李承乾骑着白蹄乌,与李世民并辔而行。望着绵延数十里的军阵,他心中豪情万丈——这是检验军事改革成果的关键一战!
十日后,唐军抵达阴山南麓。按计划,李绩率轻骑诱敌,果然引得颉利大军紧追不舍。当突厥骑兵进入白道峡谷时,埋伏多时的唐军突然杀出。
\"放!\"
随着李承乾一声令下,数千神机弩同时发射,特制的破甲箭如飞蝗般射向突厥骑兵。更可怕的是,数十台猛火油柜喷出烈焰,瞬间将谷口化为火海。
突厥人猝不及防,阵型大乱。颉利可汗急令撤退,却被李靖亲率的铁骑截住后路。经过六个时辰激战,突厥十万大军溃不成军,被斩首三万,俘虏五万。颉利仅率亲卫突围,却在途中被早已埋伏的边军生擒。
捷报传回长安,举国欢腾。李世民在军前大会上感慨万千:\"此战之胜,非唯将士用命,更因军制革新,装备精良。太子之功,不可没也!\"
战后,李承乾又提出三项建议:
一、在突厥故地设安北都护府,驻边军三万;
二、准许归降突厥人加入\"蕃兵\",给予同等粮饷;
三、建立驿站系统,加强边境与长安联系。
这些措施将有效巩固战果,防止突厥死灰复燃。李世民全部采纳,并加封李承乾为\"天策上将\",总领全国军务。
秋高马肥时,李承乾在长安举办了盛大的\"武备展\",向各国使节展示唐军新式装备。当神机弩百步穿杨、猛火油柜烈焰腾空时,各国使者无不色变。
\"有此利器,大唐江山固若金汤!\"吐蕃使者私下感叹。
展会后,李承乾召集心腹,提出了更大胆的计划:\"本宫欲建一支'远洋水师',装备楼船百艘,可远征万里。\"
\"殿下是要...\"李靖若有所思。
\"不错。\"李承乾目光炯炯,\"大食虽暂退,终为心腹之患。不如主动出击,控制波斯湾,永绝后患!\"
这个宏大的战略构想让在场众人心潮澎湃。虽然实施还需时日,但所有人都相信,在太子的带领下,大唐军威必将照耀四海!
寒冬腊月,李承乾站在新落成的讲武堂最高处,俯瞰着操场上训练的学员。这些年轻军官将把新式战术和理念传播到全军,成为大唐军事改革的中坚力量。
\"殿下,第一期的《武经总要》已经刊印完成。\"阎立德呈上一本装帧精美的兵书。
李承乾翻阅着这本凝聚了众人心血的着作,里面不仅有传统兵法,还新增了火器运用、步骑协同等新内容,更有详细的外军研究。
\"好!立即分发各边军,命将领研习。\"他顿了顿,\"另外,开始编写第二期,重点增加海战内容。\"
走出讲武堂,李承乾望着西垂的落日,心潮起伏。军事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这只是开始。在他的蓝图中,大唐不仅要有一支无敌的陆军,还要打造一支能够纵横四海的强大水师。
远处,新一批学员正在练习旗语——这是他为未来海战准备的通讯方式。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李承乾仿佛看到了大唐军队的未来: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术先进的铁血之师,将扞卫这个伟大帝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