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太极殿的金瓦上时,李承乾已经整装立于殿外。玄色的朝服上绣着暗金色的龙纹,在晨光中若隐若现。他轻轻抚平衣袖上的一道褶皱,指尖触到内袋里晋阳公主昨日偷偷塞给他的槐花糖。
\"太子殿下,时辰到了。\"侍从轻声提醒。李承乾微微颔首,迈步踏入大殿。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他的目光越过众人,与端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短暂相接。父皇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随即恢复了朝堂上惯有的威严。
\"启奏陛下,河南道蝗灾已平,新推广的捕虫法成效显着。\"民部尚书杜淹手持玉笏出列,\"只是...\"他犹豫地瞥了太子一眼,\"有御史弹劾,说'以虫治虫'有违天道。\"
殿内顿时议论纷纷。李承乾注意到崔敦礼嘴角微微上扬,那老狐狸显然又在暗中作梗。他正要出列,却见李世民轻轻抬手。
\"朕倒要问问,\"皇帝的声音不疾不徐,\"是看着百姓颗粒无收合天道,还是用几只虫子保住收成合天道?\"说着从案几上拿起一个琉璃罐,里面几只赤色小虫正在啃食蝗虫卵,\"这是太医署新培育的食蝗虫,诸卿不妨传看。\"
琉璃罐传到李承乾手中时,他发现罐底刻着一行小字:\"晋阳与泰儿所捕\"。想象着两个小家伙趴在草丛里捉虫的样子,他差点笑出声来,连忙以咳嗽掩饰。
散朝后,李承乾被单独留了下来。李世民从龙案下取出一个锦盒:\"你母后新制的薄荷膏,说是能提神醒脑。\"打开盒子,清新的药香扑面而来,膏体上还细心地印着竹叶纹路——这是长孙皇后独有的标记。
\"儿臣听说母后近日凤体违和?\"
\"不过是着了凉。\"李世民将一本奏折推到他面前,\"倒是这个,你看看。\"
奏折是边关将领所上,提到突厥人在边境频繁活动。李承乾仔细阅读时,发现页脚有几个小小的墨点,排列形状竟与他和父皇约定的暗号一致——这意味着情报已经核实过。
\"儿臣以为,当加强陇右道的屯田...\"
父子二人的商议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晋阳公主提着裙摆跑进来,发髻上的蝴蝶钗摇摇欲坠:\"父皇!二哥!泰儿把蚂蚁放进杜如晦的茶里了!\"
御花园里,李泰正满脸委屈地站在长孙皇后身边。见到父兄,他立刻躲到了李承乾身后。\"我只是想让他看看新发现的食蚁兽...\"小家伙拽着太子的衣袖小声辩解。
长孙皇后无奈地摇头,手中的绣帕上还别着针线。李承乾注意到那是一件未完工的小衣,看尺寸应该是给晋阳的。阳光透过梧桐叶的间隙,在皇后略显疲惫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母后该多休息。\"李承乾接过宫女端来的药碗,亲自试了试温度才奉上。
\"听说你昨日又熬夜了?\"长孙皇后轻啜一口汤药,眉头微蹙,\"你父皇年轻时也这样,后来落下了头疼的毛病。\"
李世民闻言挑眉,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正好,这是太医署新拟的作息表。\"展开一看,上面不仅详细规划了起居时间,还画着几个憨态可掬的小人图——显然是晋阳的杰作。
晚霞满天时,李承乾在东宫后院发现了正在斗蟋蟀的两个小家伙。\"大哥快来!\"晋阳兴奋地招手,\"我的'大将军'已经连胜三局了!\"李泰不服气地嘟着嘴,从袖中掏出一个小竹筒:\"我还有秘密武器!\"
竹筒里是一只奇特的黑色蟋蟀,背上隐约有金色纹路。李承乾一眼认出这是西域进贡的品种,想必又是哪个大臣为了讨好皇子送的。他蹲下身,指着蟋蟀的尾须:\"看这里,它已经受伤了。强行让它上场,非死即残。\"
李泰的小脸顿时垮了下来。晋阳眼珠一转,突然把自己的蟋蟀笼子推过去:\"那...那把我的'大将军'送给你吧!\"
看着弟弟妹妹推来让去的样子,李承乾忽然想起今早朝堂上那些勾心斗角。他伸手揉了揉两个小家伙的脑袋:\"走,我带你们去个更好的地方。\"
太液池边的芦苇丛中,萤火虫已经开始闪烁。李承乾教弟妹用细纱做成网兜,小心翼翼地捕捉这些\"夜明珠\"。晋阳的网兜不小心挂破了,急得直跺脚。太子解下腰间玉佩上的流苏,三两下就补好了破洞。
\"大哥什么都会!\"李泰仰慕地说。
李承乾笑着摇头,指向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宫殿:\"那是因为有父皇母后在前面遮风挡雨啊。\"
夜色渐深,两个小家伙被嬷嬷带走后,李承乾独自站在水榭边。池水中倒映着满天星斗,恍惚间仿佛看到了今日自己第一次随父皇上朝时的紧张模样。那时他连笏板都拿不稳,是父皇在袖中悄悄握住了他发抖的手。
\"殿下,明日早朝的奏折已经备好。\"侍从轻声禀报。
李承乾收回思绪,转身走向书房。案几上整齐摆放着明日要议的奏章,最上面那份关于漕运改革的折子,页边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的批注。烛光下,一枚小巧的槐花糖静静躺在砚台旁——那是他特意留给批完奏折后的奖励。
窗外,一轮明月悄悄爬上枝头。太极殿的灯火依然明亮,隐约可见李世民批阅奏折的身影。而在立政殿,长孙皇后正就着烛光缝制一件新的冬衣,看尺寸,该是给太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