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九年秋,长安城桂子飘香。
李承乾站在太极殿前的丹墀上,看着一队队新科进士鱼贯而入。这是改制后的第一次殿试,三百名来自各州的举子中,寒门子弟占了七成,甚至有来自岭南、陇西的偏远学子。
\"宣,进士及第者入殿觐见!\"
随着礼官的高唱,新科进士们依次入殿。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为首的那个青衫士子身上——此人名叫张大素,出身寒微,却在策论中提出了\"平籴法\"的设想,与他记忆中的历史上刘晏改革如出一辙。
\"陛下有旨,赐新科进士杏园宴!\"
仪式结束后,李承乾正要离开,忽见一名内侍匆匆走来:\"殿下,淮安王府来人报丧,说是...说是王爷昨夜突发风疾薨了!\"
李承乾手中笏板\"啪\"地掉在地上。淮安王李神通,正是父亲前日提到的那个暗中兼并田地的叔祖!怎会突然...
\"备马,孤要立即去淮安王府!\"
淮安王府门前已挂起白幡,府中哭声一片。李承乾刚踏入灵堂,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吴王李恪,他的三弟,正跪在灵前烧纸。
\"三弟何时回京的?\"李承乾皱眉问道。李恪本该在安州就藩,无诏不得回京。
李恪转身,眼圈通红:\"二哥...我是接到叔祖病危的消息才连夜赶回的,已向父皇请过罪了。\"
李承乾点点头,上前给李神通上香。棺椁中的老者面容安详,看不出任何异常。但当他目光扫过跪在旁边的王府属官时,发现几人神色慌张,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叔祖何时发病的?可请太医看过?\"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管事颤声道:\"回殿下,王爷昨夜饮酒后突然昏厥,还没来得及请太医就...\"
李承乾眼睛微眯。李神通虽年过六旬,但素来身体硬朗,怎会突然暴毙?他正欲细问,忽听门外一阵骚动。
\"陛下驾到!\"
李世民一身素服踏入灵堂,身后跟着大理寺卿孙伏伽。皇帝亲自给堂叔上香后,突然问道:\"淮安王近日可有什么异常?\"
王府属官们面面相觑。那个山羊胡管事硬着头皮道:\"回陛下,王爷前日收到封家书后,就一直心神不宁...\"
\"家书?\"李世民目光一凛,\"拿来朕看。\"
管事哆哆嗦嗦地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李世民展开一看,脸色顿变:\"好大的胆子!\"
李承乾凑近一看,信上赫然写着:\"《均田令》将推行至宗室,王爷名下三千顷田恐难保全。侄已联络各藩王联名上书,望王爷带头反对...\"
落款是\"陇西李孝恭\"——河间郡王,李世民的堂兄,时任雍州牧。
\"孙伏伽!\"李世民厉声道,\"即刻带人搜查王府,所有文书账簿一律封存!\"
这一搜,竟搜出了更惊人的东西——李神通与各地藩王往来的密信,内容全是抵制新政;还有十几本暗账,记录着强占民田、私征租赋的罪证。最令人震惊的是,在书房暗格中发现了一包砒霜!
\"陛下!\"孙伏伽查验后确认,\"王爷确是中毒身亡,但非砒霜,而是一种罕见蛇毒。\"
李世民面沉如水:\"查!给朕彻查!\"
离开淮安王府时,李承乾注意到李恪神色异常,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他心中一动,故意落后几步:\"三弟似乎很紧张?\"
李恪浑身一颤:\"二...二哥何出此言?我只是伤心过度...\"
\"是吗?\"李承乾直视弟弟的眼睛,\"那三弟可知,叔祖为何会突然收到那封家书?\"
李恪眼神闪烁:\"我怎会知道...\"
当夜,东宫烛火通明。李承乾正在审阅孙伏伽送来的初步验尸结果,杜荷突然慌慌张张跑来:\"殿下!吴王府一名侍女求见,说有要事相告!\"
来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小丫鬟,一见李承乾就跪地痛哭:\"太子殿下救命!奴婢...奴婢看见吴王殿下往淮安王的酒里加了东西...\"
李承乾心头剧震:\"你可看清是什么?\"
\"是...是一个小瓷瓶里的液体。吴王说是什么'一日醉'...\"小丫鬟浑身发抖,\"可当晚淮安王就...奴婢害怕极了,连夜逃出王府...\"
\"来人!\"李承乾拍案而起,\"立刻秘密控制这名侍女。杜荷,去请房相和长孙无忌!\"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匆匆赶来,听完叙述后面面相觑。长孙无忌沉吟道:\"此事牵涉皇子,必须慎重。若贸然行动,恐引起朝野震动。\"
\"但若不查,如何向陛下交代?\"房玄龄忧心忡忡,\"况且吴王此举,明显是针对《均田令》...\"
李承乾沉思良久:\"不如这样...\"
次日清晨,一则消息震惊长安——淮安王是被人毒杀的,凶手很可能是府中一个因贪腐被责罚的管事。那管事已\"畏罪自尽\",留下一封认罪书。
正当百姓议论纷纷时,又一则密报传入宫中:吴王李恪连夜离开长安,返回安州去了!
\"果然做贼心虚。\"李世民冷笑一声,\"朕已派密探跟着他,看他能逃到哪里去。\"
李承乾却道:\"父皇,儿臣以为,三弟只是一时糊涂。不如...\"
\"你还要为他求情?\"李世民厉声打断,\"他毒杀叔祖,就是为了抵制新政!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朕绝不轻饶!\"
李承乾跪下:\"父皇明鉴,若严惩三弟,恐引起宗室恐慌,反而不利于新政推行。不如...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李世民沉默良久,突然问道:\"你想怎么做?\"
\"儿臣请命亲赴安州,晓之以理。若三弟愿主动交出强占的田产,并带头支持《均田令》,或可网开一面。\"
李世民凝视着儿子,缓缓点头:\"准了。不过...\"皇帝话锋一转,\"朕会派李积率兵在边境接应。若李恪执迷不悟,休怪朕不顾父子之情!\"
十日后,安州。
李承乾只带二十名侍卫,轻车简从来到了吴王府。府门紧闭,墙头隐约可见弓箭手的影子。
\"三弟,二哥来看你了。\"李承乾在门外高声道,\"就我一个人,开门吧。\"
良久,府门缓缓打开。李恪一身素服,面色惨白地站在庭中:\"二哥...是来抓我的吗?\"
李承乾独自走入,随手关上大门:\"我是来救你的。\"
厅内,李恪跪地痛哭:\"我一时糊涂...叔祖坚决反对我收留那些逃户,说要告到父皇那里...我...我只是想让他病几日,没想到...\"
\"那蛇毒从何而来?\"
\"是...是河间郡王给的。\"李恪颤抖着掏出一封信,\"他说这药只会让人昏迷数日,正好错过朝议...\"
李承乾接过信一看,果然是李孝恭的手笔。看来这位堂叔才是幕后主使,利用李恪对《均田令》的不满,借刀杀人!
\"三弟,现在回头还来得及。\"李承乾扶起弟弟,\"只要你主动交出强占的田产,并带头支持新政,二哥保你无事。\"
李恪泪流满面:\"可...可那些田产是我苦心经营多年的...\"
\"糊涂!\"李承乾厉声道,\"你身为皇子,却与民争利!可知那些失去田地的百姓,有多少沦为流民,多少卖儿鬻女?\"
见李恪低头不语,李承乾又放缓语气:\"三弟,你我兄弟一场,二哥不希望你步上前朝那些亡国公子的后尘。交还田地,做个贤王,青史留名不好吗?\"
李恪沉默良久,突然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摞地契:\"这是我名下所有田产,共一千二百顷。另有三百逃户,都已登记造册...\"他跪地双手奉上,\"臣弟知罪,请太子殿下发落!\"
李承乾接过地契,扶起李恪:\"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明日随我回京,亲自向父皇请罪。\"
就在兄弟二人准备启程时,一名侍卫慌张来报:\"殿下!不好了!河间郡王率三千府兵围住了安州城,说是要'清君侧'!\"
李承乾心头一震。好个李孝恭,这是要造反啊!
\"三弟,你府上有多少兵马?\"
\"只有...只有二百护卫。\"李恪面如土色,\"二哥,我们快从密道走吧!\"
李承乾却笑了:\"走?为何要走?\"他转向侍卫,\"发信号,请英国公进城!\"
原来李承乾早有准备,李积率领的两千精兵就埋伏在城外十里处。看到城中升起的狼烟,立即挥师进城。
河间郡王李孝恭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把安州围住,背后就杀出一支劲旅。不到一个时辰,这场闹剧般的\"叛乱\"就被平息,李孝恭被五花大绑押到李承乾面前。
\"李孝恭,你可知罪?\"李承乾厉声喝问。
李孝恭冷笑:\"成王败寇,有何好说?只恨李恪这个废物,坏我大事!\"
\"大胆!\"李积怒喝,\"竟敢对太子无礼!\"
李承乾却摆摆手:\"郡王是长辈,不得无礼。\"他俯身看着这位满脸怨毒的堂叔,\"孤只问你一句,为何要毒杀淮安王?\"
\"为何?\"李孝恭狞笑,\"那老东西优柔寡断!《均田令》都要骑到我们宗室头上了,他还说什么'从长计议'!不除掉他,如何联合各藩王抵制?\"
李承乾叹息一声:\"就为了那些田地,你连亲叔都杀?\"
\"田地?\"李孝恭突然激动起来,\"你懂什么!那些田地是我们李家几代人攒下的基业!你父子轻飘飘一道诏令就要夺走,凭什么?\"
李承乾不再多言,命人将李孝恭押下。转身看向瑟瑟发抖的李恪:\"三弟,现在你明白了吧?有些人,根本不值得你卖命。\"
回到长安后,李世民当朝宣布处置结果:河间郡王李孝恭赐死,家产充公;吴王李恪因主动认罪,削去三百户食邑,仍保留藩王之位。更令人震惊的是,皇帝宣布所有宗室必须在一个月内上报田产,逾期不报者以谋反论处!
朝堂上一片哗然,但有了李孝恭的前车之鉴,无人敢公开反对。
退朝后,李世民留下李承乾:\"这次你处理得很好,既惩治了首恶,又给了其他人改过的机会。\"皇帝话锋一转,\"不过朕担心,宗室虽然表面上服从,暗地里恐怕...\"
\"父皇放心。\"李承乾胸有成竹,\"儿臣已命人编纂《宗室仪范》,明确规定宗室待遇和权限。另外...\"他取出一份奏章,\"这是儿臣拟定的'宗室科举'方案,请父皇过目。\"
李世民接过一看,眼前一亮:\"好!规定宗室子弟若要出仕,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此策甚妙,既能选拔贤才,又可防止宗室坐大。\"
离开两仪殿时,秋日的阳光洒在李承乾肩头。他知道,这场与宗室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但有了《均田令》和\"宗室科举\"这两把利剑,改革的车轮已经不可阻挡。
\"殿下。\"马周匆匆走来,\"这是新拟的《科举细则》,请殿下过目。\"
李承乾翻开一看,不仅详细规定了宗室科举的流程,还新增了\"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条款,确保无人敢徇私。
\"很好。\"李承乾满意地点头,\"对了,张大素安排了吗?\"
\"已按殿下吩咐,任为户部度支司员外郎,专司'平籴法'试点。\"
李承乾望向远处巍峨的宫墙,心中充满期待。土地问题解决后,接下来就是经济改革了。这个他一手推动的新大唐,正在向着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