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将作监宽阔的校场上。李承乾站在一座两人高的水轮模型前,仔细检查每一个榫卯结构。周围十几名工匠屏息凝神,等待太子的评价。
\"轴承这里还要再打磨光滑些。\"李承乾指着水轮中心的铁制轴套,\"摩擦越小,损耗越少。\"
\"殿下慧眼!\"将作少监阎立本连忙记下,\"下官这就命人改进。\"
李承乾拍了拍手上的木屑:\"走,去看看纺车的进展。\"
一行人穿过喧闹的作坊区,来到纺织试验坊。这里摆放着五六种不同样式的纺车,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装有多个纱锭的大型机械。
\"按殿下设计的图纸,这'大纺车'可同时纺三十二锭。\"负责的匠作介绍道,\"比传统纺车快了十倍不止!\"
李承乾满意地点头。这是根据后世珍妮纺纱机的原理改良的,虽然还比较粗糙,但已经展现出惊人的效率。
\"试过棉线了吗?\"
\"试过了!\"匠作取来一束洁白柔软的棉线,\"岭南送来的棉花纺出来的,比麻线细腻多了。\"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声。一个工匠飞奔而来:\"殿下!成了!玻璃烧成了!\"
李承乾眼前一亮,快步走向西北角的琉璃坊。自从从天竺商人那里得到玻璃制作方法后,他就命将作监秘密试验,如今终于有了成果。
琉璃坊内热气蒸腾,工匠们正小心翼翼地从窑中取出一块块透明中泛着淡绿的玻璃板。虽然还有些气泡和杂质,但已经比当下浑浊的琉璃通透多了。
\"好!\"李承乾拿起一块对着阳光查看,\"纯度还要提高,但已经很不错了。立即着手制作望远镜片!\"
\"殿下,这透明琉璃...不,玻璃,有何用处?\"阎立本好奇地问。
李承乾神秘一笑:\"用处大了。可以做窗户,保暖透光;可以做器皿,美观卫生;最重要的是...\"他压低声音,\"可以制作千里镜,让将军们料敌先机!\"
阎立本恍然大悟,立即加派人手研究玻璃提纯技术。
离开将作监时,李承乾遇到了前来参观的李泰。
\"大哥!\"李泰兴冲冲地跑过来,\"听说你又在搞新鲜玩意儿?\"
李承乾笑着揽过弟弟的肩膀:\"来得正好,带你看个好东西。\"
他领着李泰来到一处戒备森严的工坊,里面摆放着几台造型奇特的金属器械。
\"这是...?\"李泰好奇地摸着冰冷的金属。
\"水力镗床。\"李承乾骄傲地介绍,\"可以用来加工精密金属件,比如...\"他从木盒中取出一根铜管,\"霹雳炮的炮管。\"
李泰瞪大眼睛:\"这可比手工锻造的平整多了!\"
\"不止如此。\"李承乾又展示了新研制的车床、钻床等机械,\"有了这些,我们的兵器精度能提高十倍。\"
参观完毕,兄弟二人在将作监的花园里小憩。李泰兴奋地说:\"大哥,有了这些神器,我大唐军力必将冠绝天下!\"
李承乾却摇摇头:\"利器虽好,终需善用之人。四弟,我打算在国子监增设'格物院',专门培养精通机械制造的学子。\"
\"妙啊!\"李泰拍案叫绝,\"不如让我来操办此事?\"
李承乾欣然同意。他知道李泰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三日后,李世民在朝会上宣布成立\"格物院\",隶属国子监,专门研究各种机械制造技术。消息一出,天下能工巧匠纷纷来投。
初夏时节,格物院的第一批成果已经显现。除了改良纺车、水力机械外,最引人注目的是\"飞梭织布机\",将织布效率提高了五倍。
\"陛下请看。\"李承乾在御前演示新式织机,\"传统织机一日不过织布三丈,而这飞梭机可织十五丈!\"
李世民看得目不转睛:\"妙!太妙了!若推广全国,我大唐布帛产量...\"
\"至少翻两番。\"李承乾自信地说,\"儿臣已命人在剑南道试种棉花,若成功,百姓穿衣问题可大大缓解。\"
朝臣们议论纷纷,有人欣喜,也有人忧虑。户部尚书唐俭出列奏道:\"殿下,生产效率提高固然好,但恐导致大量织工失业...\"
\"唐公所虑极是。\"李承乾从容应答,\"因此儿臣建议,一方面逐步推广新技术,另一方面开设'工坊',吸纳闲散劳力。\"
他详细阐述了建立官营工坊的计划:利用新式机械大规模生产,同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工坊不仅生产布匹,还将制造农具、瓷器等各种商品。
\"更重要的,\"李承乾展开一幅地图,\"我们可以将这些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商路销往各国,换取真金白银!\"
这个宏大的计划让李世民龙颜大悦:\"准奏!先在长安、洛阳、扬州三地设工坊试行。\"
就在工商业改革如火如荼时,李承乾又开始了新的计划。这日,他召集将作监和格物院的骨干,展示了一张神秘的图纸。
\"诸位,这是本宫设计的'蒸汽机'原理图。\"李承乾指着图纸上的气缸和活塞结构,\"利用水烧开后蒸汽的力量推动机械,可以不受水力限制,在任何地方工作。\"
工匠们面面相觑,这想法太过超前。只有阎立本若有所悟:\"殿下是说,像茶壶喷气那样驱动机械?\"
\"正是!\"李承乾欣喜于有人理解,\"虽然现在还难以实现,但我们可以从小型模型开始试验。\"
他知道,以唐代的冶金技术,要造出实用的蒸汽机还很困难。但这颗工业革命的种子,必须尽早种下。
秋去冬来,格物院不断传出喜讯:玻璃纯度显着提高,已经可以制作简易的望远镜;水力机械广泛应用到造纸、冶铁等行业;新式织机在长安工坊投产,效率震惊了整个纺织业。
腊月里的一天,李承乾正在东宫测试新制的单筒望远镜,李泰兴冲冲地闯了进来。
\"大哥!成功了!\"他挥舞着一块亮闪闪的金属,\"格物院按照你的配方,炼出了'锌'!现在可以制作真正的黄铜了!\"
李承乾大喜。锌的冶炼成功意味着货币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制作更精密的机械零件。
兄弟二人正在庆贺,忽有内侍来报:\"殿下,陛下急召!\"
两仪殿内,李世民正与几位重臣议事。见李承乾到来,立即展示了一份奏报:\"承乾,你看!扬州工坊上月产出细布十万匹,其中三成销往大食,获利三十万贯!\"
李承乾接过奏报细看,心中欣喜。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财富。
\"父皇,这只是开始。\"他自信地说,\"儿臣已命人在广州设立'市舶司',专管海上贸易。假以时日,海外利润将远超国内。\"
户部尚书唐俭激动地说:\"殿下,若照此发展,不出三年,国库岁入可翻一番!\"
\"不止如此。\"李承乾又抛出一个新想法,\"儿臣建议在长安东市设立'交易所',商人可在此买卖货物契约,无需实物交割。另外,还可发行'飞钱',方便异地交易。\"
这实际上是早期的证券交易和纸币雏形。李世民虽然不太明白其中奥妙,但基于对儿子的信任,还是点头同意试行。
离开两仪殿时,李承乾遇到了前来谢恩的阎立本。这位将作少监因为主持格物院有功,刚被擢升为工部侍郎。
\"殿下大恩,下官没齿难忘!\"阎立本激动地说。
李承乾扶起他:\"阎卿不必多礼。本宫只希望你能继续带领格物院,研发出更多利国利民的器物。\"
\"下官定当竭尽全力!\"阎立本郑重承诺,\"对了,殿下上次说的'印刷机',下官已经有了些想法...\"
李承乾眼前一亮。改进印刷术是他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只有降低书籍成本,才能普及教育、传播知识。
\"好!明日带图纸来东宫,我们详谈。\"
走在回东宫的路上,李承乾思绪万千。农业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工商业正在蓬勃发展,接下来就是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改进了。虽然每一项改革都面临阻力,但他有信心一步步推动这个古老帝国向前迈进。
夜色渐深,东宫书房的灯依然亮着。李承乾伏案绘制着新的图纸——这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的规划图,将分为文学院、格物院、医学院、农学院等。他要在自己有生之年,为大唐打造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