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太极宫东暖阁内已飘起袅袅茶香。李承乾放下手中的奏折,揉了揉酸胀的眉心。窗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晋阳公主端着一个红漆食盒,笑吟吟地走了进来。
\"大哥又熬夜了?\"她将食盒放在案几上,取出几样精致小菜,\"我让尚食局照着孙爷爷的方子做了些养神的药膳,你快尝尝。\"
李承乾夹起一块琥珀色的茯苓糕,笑道:\"兕子如今倒成了我的小管家。\"
\"还不是大哥总不知爱惜身子。\"小公主佯装生气地嘟囔,\"昨夜父皇还问起你呢,说你好几日没去请安了。\"
正说着,殿外传来内侍的通传:\"陛下驾到——\"
李世民一身常服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捧着棋盘的近侍。见儿女都在,老皇帝眉开眼笑:\"正好,今日休沐,陪朕手谈一局。\"
李承乾连忙起身让座,晋阳公主已经乖巧地摆好了棋盘。李世民执黑先行,落子如飞;李承乾从容应对,不时为父亲添茶。
\"听说吐蕃那边道路修得不错?\"李世民突然问道。
\"是。松赞干布派了使者来谢恩,还送来了百头牦牛。\"李承乾落下一子,\"儿臣已命人将牛分给陇右各州县,用于耕作。\"
\"嗯,做得好。\"老皇帝满意地点头,\"治国如对弈,有时候退一步,反而能得大势。\"
棋至中盘,晋阳公主忽然\"噗嗤\"一笑:\"父皇要输了。\"
\"哦?\"李世民挑眉,\"兕子何时学会看棋了?\"
小公主指着棋盘一角:\"大哥在这里埋了伏兵呢。孙爷爷说,观棋如观人,大哥下棋最爱声东击西。\"
父子二人相视大笑。这时,马周在殿外求见,呈上一份加急文书。李承乾展开一看,是李泰从岭南发来的家书,除了禀报海事,还特意问候父皇和兄妹。
\"四弟说在占城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稻种,生长期短,正命人送回长安试种。\"李承乾将信递给李世民,\"还特意给兕子带了一箱海边的贝壳,说是给她做药引。\"
晋阳公主眼睛一亮:\"四哥最懂我了!《本草拾遗》上记载,南海砗磲壳磨粉可治心悸呢!\"
\"这小子...\"李世民笑骂一句,眼中却满是欣慰,\"你们兄妹和睦,朕心甚慰。\"
午后,李承乾换了便服,带着晋阳公主出宫探望抱恙的房玄龄。房府老管家见太子亲临,激动得手足无措,连忙引至内室。
房玄龄强撑病体要起身行礼,被李承乾按住:\"房公安心静养,不必多礼。\"
\"老臣惭愧...\"房玄龄咳嗽几声,\"本该去东宫议事,反倒劳殿下亲临...\"
晋阳公主上前为老丞相诊脉,又从药囊中取出几包配好的药材:\"房大人这是积劳成疾,需慢慢调理。这药每日一剂,三碗水煎作一碗服下。\"
房玄龄感动不已:\"老臣何德何能,竟劳动公主亲自看诊...\"
正说着,房遗爱匆匆从衙门赶回,见到李承乾就要下拜。李承乾扶住他:\"遗爱不必多礼。高阳近来可好?\"
\"托殿下的福,内子一切安好,正在后厨督促熬药。\"房遗爱恭敬答道,\"前日内子还说,要带府中新研制的点心去探望晋阳公主呢。\"
离开房府时,暮色已沉。兄妹二人沿着安上门大街缓步而行,沿途商贩正在收摊,见太子和公主经过,纷纷跪拜。李承乾温和地让他们起身,还买了串糖葫芦给晋阳公主。
\"大哥,你看。\"小公主突然指向路边一家灯火通明的店铺,\"那是新开的印书坊吧?这么晚了还在忙活。\"
李承乾走近一看,果然是官办的\"集贤书局\",里面十几个工匠正在排版印刷。掌柜认出太子,慌忙迎出来:\"不知殿下驾到,有失远迎...\"
\"无妨。\"李承乾摆手,\"印的什么书?\"
\"回殿下,是《齐民要术》增订本。\"掌柜恭敬答道,\"魏征大人亲自作的序,说要尽快发往各州县。\"
晋阳公主好奇地翻看校样:\"这插图比旧版精细多了。\"
\"是阎立德大人请将作监的画师重新绘制的。\"掌柜解释道,\"说是要让不识字的老农看图也能明白。\"
回宫路上,兄妹二人遇到正在巡街的金吾卫将军秦琼。老将军虽已须发皆白,但腰板依旧笔挺,见了太子便要行礼。
\"秦将军不必多礼。\"李承乾连忙扶住,\"夜里风大,您该多添件衣裳。\"
秦琼爽朗一笑:\"老臣这把老骨头硬朗着呢!倒是殿下日夜操劳,该多保重才是。\"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小木匣,\"这是老臣家传的伤药配方,对刀剑伤有奇效。听闻公主在编医书,或许用得上。\"
晋阳公主郑重接过:\"多谢秦将军。我正打算在《军中急救》里增补外伤篇呢。\"
次日朝会上,李承乾特意表彰了集贤书局夜以继日印书的工匠,每人赏绢帛两匹。魏征出列奏道:\"殿下仁厚。老臣以为,教化百姓乃根本大计,当在各州县广设乡学。\"
\"魏公所言极是。\"李承乾点头,\"朕已命国子监选派优秀生员赴各地任教。另外...\"他看向户部尚书,\"崔爱卿,乡学束修可从地方常平仓支出,务必让寒门子弟也能读书。\"
崔敦礼拱手应诺:\"臣遵旨。不过...\"他犹豫片刻,\"有些偏远州县,书籍匮乏...\"
\"这个好办。\"李承乾笑道,\"将长安各官署闲置的旧书收集起来,由驿站分批送往各地。另外,集贤书局要加紧刊印《千字文》《论语》等蒙书。\"
朝议结束后,李承乾留下几位重臣在政事堂用膳。侍从端上简单的四菜一汤,众人围坐而食,气氛融洽。
\"说起来,犬子昨日从洛阳来信,说新驰道上已经跑起了民间驿车。\"房玄龄欣慰地说,\"书信往来比从前快了一倍不止。\"
\"是啊。\"魏征难得露出笑容,\"老妻前日收到娘家从太原捎来的新鲜黄粱,说是走驰道加急送来的,粒粒饱满如新摘。\"
李承乾听着众臣闲话家常,心中温暖。这些朝廷栋梁,褪去官袍后也不过是寻常的父亲、丈夫。
午后,李承乾抽空去太医署看望晋阳公主。小公主正在指导几位女弟子辨识药材,见兄长到来,兴奋地拉他去看新设的\"番药圃\"。
\"大哥你看,这是大食来的曼陀罗,这是波斯传来的香附子...\"她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孙爷爷说,等这些药材适应了长安水土,就能为百姓省下不少药钱。\"
李承乾轻轻拂去妹妹鬓角的泥土:\"兕子长大了。记得你小时候最怕吃药,如今倒成了小神医。\"
\"还不是大哥总受伤。\"小公主嘟囔道,\"那年你从马上摔下来,昏迷了三天,可把我吓坏了...\"
兄妹二人正说着,忽听外面一阵喧哗。原来是李泰从岭南派人送来的贝壳到了,足足三大箱,引得太医署众人围观。
晋阳公主欢呼一声,像个普通小姑娘般跑过去翻检。李承乾看着她雀跃的背影,忽然想起那个在病榻前为他落泪的小女孩。时光荏苒,所幸亲情如初。
傍晚时分,李承乾陪李世民在太液池畔散步。夕阳西下,池水泛着金红色的波光。老皇帝忽然驻足,指着远处几个垂钓的老臣:\"瞧,玄龄、如晦他们又在偷闲了。\"
李承乾会意,吩咐侍从准备钓具,父子二人悄悄加入。房玄龄见皇帝和太子亲临,手一抖,刚上钩的鱼又跑了,惹得众人哄笑。
\"今日不论君臣,只叙家常。\"李世民笑呵呵地说,\"承乾,去把兕子也叫来,那丫头最近太用功了。\"
不一会儿,晋阳公主匆匆赶来,手里还捧着个药罐:\"父皇,儿臣新配的养心丸,您每日服一丸...\"
老皇帝接过药罐,宠溺地揉了揉女儿的发髻。夕阳下,三代人的影子在池边拉得很长很长。
夜幕降临,太极宫灯火通明。李承乾伏案批阅奏章,忽然闻到一阵熟悉的香气。抬头一看,晋阳公主端着食盒站在门口,身后还跟着高阳公主和房遗爱。
\"大哥,我们带了些点心来看你。\"小公主笑着说,\"高阳姐姐新研制的胡麻饼,可香了。\"
高阳公主盈盈下拜:\"听闻殿下近日劳累,妾身特制了些点心,不知合不合口味...\"
李承乾尝了一口,赞不绝口:\"高阳的手艺越发精进了。遗爱好福气啊!\"
房遗爱憨厚地挠头,高阳公主则红着脸笑了。四人围坐闲谈,说起儿时趣事,笑声不断。
夜深人静时,李承乾独自登上宫墙。俯瞰着长安城的万家灯火,他的目光温柔而坚定。在这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城里,有他挚爱的亲人,有肝胆相照的臣子,更有千千万万安居乐业的百姓。
这就是他誓死守护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