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林涛的警帽边缘滴落,在\"时光褶皱\"书店的木地板上积成一小滩水洼。他摘下帽子,潮湿的头发紧贴前额,让他想起疗养院地下室那些黏腻的蜘蛛网。书店里弥漫着陈旧纸张和霉菌混合的气味,像是有人把时间装进罐子里发酵了二十年。
\"警官,我们真的要关门了。\"书店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鼻梁上的老花镜用胶带缠着,镜片后的眼睛浑浊却警觉,\"这几天警察已经来过三次了。\"
林涛从内袋掏出陆铭的照片,水珠从相片边缘滑落。\"您确定案发前一天,陆教授来过这里?\"
老人用皱巴巴的手帕擦拭镜片,动作慢得令人心焦。\"来过,那天下午四点左右。\"他指向书店深处的心理学专区,\"他在那里站了将近一小时,翻看几本精神分析学的旧书。\"
林涛的指尖在笔记本上轻轻敲击,节奏与屋顶漏雨的滴答声重合。耳鸣又开始发作,像是有只蜜蜂在颅骨内嗡嗡作响。\"当时店里人多吗?\"
\"周末嘛,人挤人。\"老人咳嗽几声,\"有个戴帽子的年轻人撞到了陆教授,咖啡洒在他袖口上。陆教授去洗手间清理,回来时脸色不太好。\"
林涛的笔尖停在纸上,墨水晕开一个小点。\"戴帽子的年轻人?监控还能调出来吗?\"
\"监控?\"老人苦笑,指了指角落里积灰的摄像头,\"那玩意儿三年前就坏了,装样子用的。\"
一阵穿堂风掠过,书店深处的书页哗哗作响,像是无数窃窃私语的嘴巴。林涛注意到心理学专区的书架上有几本陆铭的着作,其中《镜像人格研究》被抽出一半,书脊上有新鲜的手指印。
\"陆教授离开时,您注意到他袖扣还在吗?\"林涛问,同时观察老人的反应。
老人皱眉思索,喉结上下滚动。\"这个嘛...他走得很急,撞到了门口的书堆。\"他突然拍了下额头,\"对了!那天晚上打烊时,我在心理学区地上捡到一枚袖扣,就放在收银台抽屉里。\"
林涛跟着老人来到收银台。抽屉拉开时发出刺耳的声响,里面零钱和收据之间,静静躺着一枚银质袖扣——与案发现场发现的另一枚正好是一对。
\"您碰过它吗?\"林涛戴上手套,小心地捏起袖扣。金属表面冰凉,在昏暗灯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
\"就捡起来那会儿碰过。\"老人不安地搓着手,\"第二天警察来问,我完全忘了这茬...这很重要吗?\"
林涛没有回答。他将袖扣装入证物袋,注意到内侧刻着的\"L.m\"缩写——陆铭名字的拼音首字母。但奇怪的是,字母边缘有细微的刮痕,像是被人用利器刻意加深过。
雨势突然变大,豆大的雨点砸在书店的玻璃橱窗上,发出密集的敲击声。林涛的手机震动起来,秦越的名字在屏幕上闪烁。
\"袖扣检验有结果了。\"她的声音通过电波传来,冷静中带着一丝林涛熟悉的、发现关键证据时的紧绷,\"纤维成分与书店旧书灰尘吻合,但与张薇家地毯完全不符。还有更奇怪的...\"
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我在袖扣缝隙里检测到微量三氟拉嗪,一种强效镇静剂,八十年代常用于精神科治疗。\"
林涛的呼吸一滞。三氟拉嗪——杨振的\"镜面计划\"档案里多次提到这种药物,用于\"抑制原人格活性\"。
\"秦越,\"他压低声音,\"这枚袖扣在案发后被塞进张薇手里的可能性有多大?\"
\"百分之八十七点六。\"秦越的回答精确到令人不安,\"死者死后肌肉松弛,有人掰开她手指塞进去的。但技术很高明,几乎看不出人为痕迹。\"
挂断电话,林涛的目光落在书店墙上的日历上。1989年7月的页面被人用红笔圈出一个日期:21日。正是圣心疗养院发生\"重大医疗事故\"的日子,也是那串神秘数字的最后一部分。
\"这日历一直在这里吗?\"林涛问。
老人眯起眼睛看了看:\"怪了,上周还没有的。\"他凑近观察,\"这字迹...有点像老杨的笔迹。\"
\"老杨?\"
\"杨医生啊,以前疗养院的精神科主任。\"老人的声音突然压低,\"他偶尔会来买些旧医学期刊,最近一次是...对了,就是陆教授来店的前一天!\"
林涛的太阳穴突突跳动。杨振已经死了,死在疗养院的地下室。除非...
\"您确定那是杨医生本人?\"
老人被问得一愣:\"戴着口罩,但声音和身形都像。他还特意问了心理学区的位子...\"老人突然噤声,像是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不得了的事。
雨声中,书店的玻璃门被推开,带进一股潮湿的冷风。秦越站在门口,白大褂下摆被雨水打湿成深灰色。她手里拿着一个透明证物袋,里面是那枚从张薇手中取出的袖扣。
\"比对结果出来了。\"她径直走到林涛面前,声音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两枚袖扣的磨损痕迹几乎一致,但书店这枚内侧有新鲜刮痕——有人近期刻上去的缩写。\"
林涛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有人在复制陆铭的私人物品,而且做得近乎完美,只有最细微的差别。
\"需要看这个。\"秦越从平板调出一段模糊的监控视频,是书店对面咖啡馆的户外摄像头拍到的。画面中,一个穿深色风衣、戴鸭舌帽的身影在书店门口徘徊,身形与陆铭相似,但走路时左肩略微前倾——与陆铭因右肩旧伤导致的姿势正好相反。
\"模仿者。\"林涛喃喃道,\"他在观察陆铭,等待下手机会。\"
秦越放大画面一角:\"看这里。\"那人转身时,袖口闪过一道银光——一枚与陆铭同款的袖扣。但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下一帧:他似乎察觉到被拍摄,抬头对着摄像头露出微笑,嘴角上扬的弧度与陆铭习惯性的温和笑容分毫不差。
\"这不是普通的模仿。\"秦越的声音异常冷静,\"这是经过长期观察和训练的复制。肌肉记忆、微表情、甚至...\"
\"甚至人格。\"林涛接上她的话,想起杨振地下室那些笔记,\"'镜面计划'的真正目的不是治疗,而是创造完美的人形镜子。\"
书店的老式挂钟突然敲响六下,声音沉闷如同丧钟。老人不安地来回踱步:\"警官,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老杨以前是好人,后来听说在疗养院出了事就...\"
\"什么事故?\"林涛敏锐地抓住关键词。
老人紧张地舔了舔嘴唇:\"八九年夏天,有病人自杀了,闹得很大。具体我不清楚,但之后疗养院就关了,老杨也销声匿迹了好些年。\"他瞥了眼日历上那个被红笔圈出的日期,\"好像是七月二十一号的事。\"
林涛的手机再次震动,是一条匿名短信:\"你以为7号病人是陆明远?猜错了。7号是镜子。\"附带的照片上是一面破碎的镜子,每块碎片都映出不同的人脸——陆明远、杨振、陆铭,还有一块碎片里,隐约可见一个戴鸭舌帽的模糊侧影。
\"我们得回警局。\"林涛收起手机,声音紧绷,\"陆铭的审讯应该开始了。\"
警局的审讯室永远弥漫着咖啡、汗水和焦虑混合的气味。单向玻璃后,林涛看到陆铭坐在金属桌前,西装依然笔挺,但眼下青黑一片。他的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右袖口——那里少了一枚袖扣。
陈志刚的声音从审讯室传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陆教授,解释一下为什么你的袖扣会出现在死者手里?\"
\"我已经说了三遍。\"陆铭的声音疲惫但清晰,\"那天在书店,有人撞到我,之后袖扣就不见了。我以为是掉在什么地方...\"
\"巧合太多了吧?\"陈志刚打断他,\"鞋印、监控、现在又是袖扣。所有证据都指向你,而你只有'巧合'这个解释?\"
陆铭突然抬头,目光直直看向单向玻璃——仿佛能看见玻璃后的林涛。\"有人在陷害我。\"他一字一顿地说,\"而且这个人非常了解我的习惯,甚至...在模仿我。\"
林涛的耳鸣骤然加剧,审讯室的声音变得忽远忽近。他看见陆铭从内袋掏出一张照片推过桌面——上面是年轻的陆铭和另一个与他长相酷似的男人站在疗养院门前。
\"这是我哥哥陆明远,1989年在圣心疗养院去世。\"陆铭的声音带着某种决绝,\"他才是7号病人,而杨振利用他进行了'镜面计划'的第一阶段实验。\"
陈志刚皱眉看着照片:\"这能证明什么?\"
\"证明有人重启了那个实验。\"陆铭的指尖点在照片中杨振的脸上,\"而且技术更成熟了。他们不再需要长期药物控制,只需要精确的行为建模和...\"
审讯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一名警员匆匆进来,在陈志刚耳边低语几句。陈队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他示意暂停审讯,大步走向观察室。
\"林涛,\"他压低声音,\"陆铭的妻子沈静来了,说有重要证据提供。但她状态很奇怪...\"
接待室里,沈静端坐在椅子上,双手紧握着一个牛皮纸信封。她穿着得体的黑色套装,妆容精致,但眼神涣散,像是透过墙壁看着很远的地方。
\"沈女士,\"林涛轻声问,\"您说有关键证据?\"
沈静缓缓抬头,瞳孔微微扩大:\"不是我丈夫。\"她将信封推到桌子中央,\"上周开始,我就发现有人在监视我们家。窗帘总是被动过,陆铭的私人物品会莫名其妙消失又出现...直到前天晚上,我看到了他。\"
\"他?\"林涛小心地打开信封,里面是几张模糊的照片,拍的是一个穿风衣的男人站在他们家后院,手里拿着什么闪闪发亮的东西——放大后能辨认出是一枚袖扣。
\"那不是陆铭。\"沈静的声音开始颤抖,\"虽然很像,但...他走路没有声音,像飘着一样。而且...\"她突然抓住林涛的手腕,指甲陷入皮肤,\"他对着我们的结婚照练习陆铭的表情!\"
秦越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手里拿着刚打印出来的检验报告。\"沈女士,\"她冷静地插话,\"您丈夫最近有没有异常行为?比如反复确认私人物品的位置?\"
沈静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他...最近总是检查袖扣和领带夹,说感觉被人动过。还有他的钢笔,明明放在书房,第二天会出现在卧室。\"她苦笑一声,\"我以为是他工作压力大,记性变差了...\"
林涛和秦越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不是普通的骚扰,而是系统性的观察和复制——有人在收集陆铭的行为数据,精确到每一件私人物品的使用习惯。
\"还有这个。\"沈静从钱包夹层取出一张折叠的纸条,\"塞在我们家门缝下的。陆铭看到后脸色变得很难看。\"
纸条上是一行打印字:\"第三个模仿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方法。你准备好见7号了吗?\"背面用红笔画着一面镜子,镜框上刻着\"1989.7.21\"。
林涛的太阳穴突突跳动。7月21日——圣心疗养院事故日,那串神秘数字的最后部分,现在又出现在这张诡异的纸条上。
\"沈女士,\"秦越突然问,\"您丈夫和杨振医生有过接触吗?\"
沈静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瞬:\"杨医生?他不是已经...\"她的目光游移到那张陆铭与陆明远的合影上,\"等等,陆铭确实提过,大约三个月前,有个自称杨振旧识的人联系他,说要讨论他哥哥的病例。\"
\"联系方式?\"林涛急切地问。
\"不知道,陆铭没说详情。\"沈静揉着太阳穴,\"但那之后他就变得很紧张,开始在书房加锁,甚至...\"她突然停住,像是想起什么可怕的事,\"有天半夜我醒来,发现他站在镜子前,用左手练习签名。\"
审讯室的喇叭突然传来刺耳的电流声,接着是陆铭提高的嗓音:\"那不是我的袖扣!看内侧的刻痕,L和m之间的角度不对!我所有的袖扣都是请伦敦的匠人定制的,字母连接处有特殊弧度!\"
林涛猛地站起身,证物袋里的袖扣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他想起秦越说过的话——袖扣内侧的刻痕是新的,有人刻意复制了陆铭的私人物品,但细节处仍有破绽。
\"秦越,\"他压低声音,\"我们需要重新检验所有物证,特别是...\"
他的话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技术科的小王站在门口,脸色煞白:\"林队,你快来看!有人往证物室送了东西!\"
证物室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包裹严实的纸箱,没有寄件人信息。拆开后,里面是一本发霉的疗养院登记册,翻开的页面显示\"7号病人:陆明远\",但名字被人用红笔划掉,改为\"镜子项目\"。
箱底还有一个小塑料袋,装着几粒蓝色药片——经过快速检测,正是三氟拉嗪,与袖扣上残留的药物一致。
\"看这个。\"秦越戴上手套,从登记册夹页中抽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年轻的杨振站在一面双向镜前,镜子另一侧是穿着病号服的陆明远。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两人做着完全同步的动作,就像镜中倒影。
照片背面写着:\"第一阶段成功,7号已成为完美的镜子。下一步:擦除原版。\"
林涛的手机再次震动,又是一条匿名信息:\"物证不会说谎,但镜子会说谎。猜猜谁是原版?\"附带的照片上是一双41码的皮鞋,鞋底沾满泥土,旁边放着一枚银质袖扣——与证物室里的那枚一模一样。
\"这不是栽赃...\"林涛的声音嘶哑,\"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人格替换。有人在用'镜面计划'的方法,把陆铭变成下一个'7号病人'。\"
秦越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上杨振的脸:\"技术升级了。他们不再需要囚禁目标,只需要让所有人相信他就是凶手...\"她的声音突然变得很轻,\"包括他自己。\"
雨点砸在警局窗户上的声音越来越急,像是无数手指在敲打玻璃。林涛感到一阵眩晕,耳鸣声中,他仿佛又听见了疗养院地下室那个诡异的敲击节奏——三长两短,然后是漫长的静默。
\"24小时...\"他喃喃自语,想起陈志刚给的最后期限,\"在那之前,我们必须证明陆铭的清白,同时...\"
\"同时找出谁在继承杨振的工作。\"秦越冷静地接上他的话,解剖刀在她指间转了一圈,\"因为根据药物残留分析,这个模仿者比杨振更专业,更...完美。\"
证物室的灯突然闪烁了几下,在完全熄灭前的瞬间,林涛似乎看见玻璃窗上映出一个戴鸭舌帽的身影,但当他转身时,身后只有空荡荡的走廊和越下越大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