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实验室的紫外线灯管嗡嗡作响,将林涛的影子拉长成扭曲的剪影。他盯着解剖台上张薇的尸体,那些Y型缝合线在冷光下像一条条蜈蚣。秦越的白大褂下摆掠过不锈钢托盘,发出金属般的轻响。
\"看这个。\"她镊起死者右手无名指,指甲缝里嵌着几丝灰蓝色纤维,\"与陆铭书房窗帘材质一致,但...\"她转动镊子,纤维在光下泛出奇异光泽,\"混入了聚酯纤维,而陆铭家全是纯棉。\"
林涛的钢笔悬在记事本上方,墨水在纸面洇出一个小黑洞。窗外雨势渐弱,积水从屋檐滴落的节奏像某种摩尔斯电码。\"死亡时间再确认一次?\"
\"11:05到11:35之间。\"秦越的乳胶手套划过尸体颈部淤青,\"但有个矛盾点——\"她突然掰开死者下颌,\"舌骨骨折角度显示凶手比陆铭高至少五公分。\"
林涛猛地抬头,解剖台顶灯在他眼中炸开一片光斑。监控里那个身影经过路灯时,影子确实比园艺剪的投影长出一截。
\"还有更奇怪的。\"秦越调出电脑里的三维建模,\"根据鞋印受力分析,凶手体重应该在75公斤左右,而陆铭体检报告显示他只有68公斤。\"屏幕上的脚印模拟图突然卡顿,跳帧间闪过一个残缺的\"7\"字水印。
走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陈志刚推门而入,带进一股潮湿的烟草味:\"省厅派了步态分析专家,监控视频已经——\"
\"我需要陆铭近半年的所有影像资料。\"林涛打断他,\"尤其是上下楼梯和转身的片段。\"
陈志刚的指节在门框上留下四道白印:\"你还在纠结那个左撇子动作?技术科确认过了,紧张时出现镜像行为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这个。\"林涛掏出手机播放剪辑片段,\"看11点23分18秒。\"
画面定格在神秘人影路过儿童沙坑的瞬间。秦越突然倒吸一口气:\"右脚陷入沙地的深度比左脚印浅2毫米...他在刻意控制步态!\"
陈志刚的瞳孔收缩了一下。林涛放大画面边缘——沙坑旁歪倒的玩具桶把手上,残留着半个灰扑扑的指纹。
刑侦队会议室的投影仪发出蜂鸣般的噪音。步态分析专家唐教授推了推眼镜,激光笔红点停在监控画面中的人影膝盖处:\"正常人行走时膝关节弯曲角度在15到20度之间,但这位...\"红点移到另一个对比画面,\"陆铭教授上周学术报告时的步态记录显示,他习惯性保持12度微曲。\"
林涛的钢笔尖戳破了纸张。唐教授切换幻灯片,两组重叠的骨骼线图在幕布上形成诡异的双影:\"更明显的是骨盆倾斜度。监控对象左右摆动幅度达到4.7厘米,而陆铭的日常平均值是3.1厘米。\"
\"能确定是两个人吗?\"小王忍不住插嘴。
\"除非他半年内做过髋关节置换术。\"唐教授调出热成像分析,\"肌肉发力模式完全不同。这位...\"他敲击键盘,监控人影的腿部轮廓突然泛出红斑,\"主要靠腓肠肌发力,而陆铭...\"另一张图的蓝斑集中在股四头肌,\"典型的久坐学者特征。\"
林涛的耳鸣突然尖锐起来。他想起陆铭审讯时那个诡异的换手动作——就像身体里有两个人在争夺控制权。窗外一道闪电劈过,投影幕布上的影像顿时变成x光片般的惨白色。
\"还有决定性证据。\"唐教授放大身影路过喷泉的帧数,水面倒影里,那人的右肩比陆铭实际肩膀多出一道棱角分明的肌肉线条,\"斜方肌发达程度显示,此人经常进行单侧负重训练。\"
秦越突然站起身,白大褂带翻了咖啡杯:\"比如长期用左肩背医疗箱?\"
褐色液体在会议桌上蔓延,流过林涛刚画的简易关系图。在\"圣心疗养院\"几个字旁边,他昨晚随手记下的\"7号病房\"正被咖啡渍晕染成血泊般的形状。
青藤书店的铜铃在风中发出垂死般的叮当声。林涛推开雕花木门时,老吴正用鸡毛掸子清扫一本皮面精装书,封面上烫金的《多重人格障碍诊疗史》字样已经斑驳。
\"那个鸭舌帽男人?\"老吴的眼镜滑到鼻尖,\"上周四下午三点十七分,他在这读了四小时书,期间去了两次洗手间。\"枯瘦的手指翻开登记簿,\"用的名字是杨振。\"
林涛的指腹擦过登记页边缘——纸张在这里有频繁翻折的痕迹。老吴突然压低声音:\"第二次从洗手间出来时,他白大褂袖口沾着血。\"
\"白大褂?\"
\"揉成一团塞在挎包里。\"老吴的喉结上下滚动,\"他洗手时我瞥见右手腕内侧...有个数字纹身。\"
窗外的雨又密了起来,水珠在玻璃窗上蜿蜒成扭曲的路径。林涛的目光扫过那个阴暗角落,扶手椅旁的茶几上摆着半杯早已冷透的茶。当他俯身查看时,发现杯底沉淀的茶叶排列成一个微妙的\"7\"字形。
\"他还借过这本书。\"老吴从柜台下抽出一本泛黄的《镜像神经元与人格分裂》,借阅卡最后一栏赫然写着\"杨振\",日期是1992年10月7日。林涛翻到扉页,藏书章上\"圣心疗养院资料室\"的印泥已经褪成淡粉色。
后门突然被风吹开,潮湿的空气中飘来一丝福尔马林的味道。林涛冲进小巷,暴雨立刻浇透了他的衬衫。巷尾的积水里漂着一张被浸湿的照片,他捞起来时,图像已经模糊得只剩轮廓——十几个穿病号服的孩子站在疗养院台阶上,前排最瘦小的那个男孩右手腕打着石膏,但左腕隐约可见深色疤痕。
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第七组实验对象,1992.9.30\"。
沈静公寓的落地窗映出林涛疲惫的面容。他注意到客厅所有镜面都被黑布遮盖,连电视机屏幕都蒙着深色丝巾。
\"陆铭的噩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林涛的钢笔悬在记事本上方。
沈静的手指绞着睡袍腰带,腕间的檀木佛珠相互碰撞:\"去年冬至那天...他参加完疗养院义诊回来,白大褂上全是血。\"她的目光扫过被遮盖的镜子,\"他说是帮护士搬器械划伤的,可是...\"一个战栗顺着她的脊椎爬上来,\"陆铭晕血啊。\"
林涛的视线落在玄关鞋柜上——两双同款皮鞋并排放置,其中一双的鞋底纹路间嵌着几粒细沙。\"他最近换过鞋吗?\"
\"上周四他突然把常穿的皮鞋扔了,说沾了油漆。\"沈静突然哽咽,\"第二天警察就来家里搜走另一双...\"
厨房传来水龙头滴答声。林涛循声望去,洗碗槽边缘残留着几片茶叶,排列形状与书店茶杯里如出一辙。沈静随着他的目光突然僵住:\"那天...有个医生来找他,喝了茶就走...\"
\"什么时候?\"
\"张薇死前一周。\"她的指甲陷入掌心,\"那人戴着口罩,但眼睛...太像了,像到可怕。\"
林涛的手机突然震动。秦越发来的尸检补充报告显示,张薇指甲缝里的纤维不仅含有聚酯成分,还检测出微量三溴乙醇——一种九十年代常用的麻醉剂。
窗外,一辆救护车鸣笛驶过,红蓝灯光在对面建筑玻璃上投下闪烁的倒影。某一瞬间,林涛仿佛看见玻璃映出的不是自己的脸,而是一张右眼下有疤的陌生面孔。
\"陆铭提过7号病房吗?\"他轻声问。
沈静的佛珠突然断裂,木珠滚落一地。在它们最终静止的图案中心,七颗珠子诡异地排成了北斗七星形状。
市局档案室的日光灯管频闪不停。林涛翻开1992年的旧报纸合订本,泛黄的纸页在指尖簌簌作响。社会版角落有条豆腐块新闻:《圣心疗养院突发火灾 七名病患不幸遇难》,日期是1992年10月8日——杨振借书的后一天。
\"找这个吧?\"秦越递过一份尘封的档案,牛皮纸袋封口处印着\"绝密\"字样。里面是七份残缺的病历,第六页上用红笔圈出个名字:杨振(实习医生),备注栏写着\"7号项目负责人\"。
林涛抽出夹在最后的照片:年轻版的杨振站在疗养院走廊,白大褂袖口露出数字\"7\"纹身。他的右手搭在一个瘦小男孩肩上,男孩的左手腕打着石膏——与青藤书店后巷发现的照片是同一人。
\"火灾调查报告有问题。\"秦越指着法医备注,\"尸体碳化程度与燃烧时间对不上,而且...\"她的指尖停在某行小字上,\"所有遇难者牙齿记录都被刻意销毁了。\"
林涛的太阳穴突突跳动。他翻到档案最后一页,附着张烧焦的儿童画残片,勉强能辨认出七个火柴人站在镜子前,最矮小的那个被红颜料涂满了全身。
电脑突然弹出新邮件提示。匿名发件人,附件是段模糊的监控视频:深夜的疗养院走廊,一个穿白大褂的身影正用左手推开7号病房的门。虽然画面颗粒感严重,但那人转身时的步态——右肩前倾的角度与云顶苑监控里的身影分毫不差。
视频最后突然跳帧,闪过一行血红色的数字:1992.10.07→2023.10.07。
秦越的咖啡杯砸在地上。她和林涛同时看向墙上的电子日历——今天是2023年10月6日。
临港市精神病院的隔离病房泛着淡蓝色幽光。陆铭蜷缩在墙角,右手在防撞墙上机械地画着圆圈。林涛隔着观察窗注视他,注意到对方左手腕的\"7\"字疤痕在冷光下呈现出诡异的荧光色。
\"杨振是谁?\"林涛推门而入。
陆铭的指甲在墙面上刮出刺耳声响:\"镜子...镜子那边的...\"
林涛将青藤书店的登记簿拍在桌上:\"上周四下午三点十七分,杨振在那里待了四小时。\"他翻开《镜像神经元与人格分裂》的借阅页,\"同一时刻,你家楼下咖啡厅监控显示你也坐在窗边位置。\"
陆铭的瞳孔剧烈收缩:\"不可能...我在改论文...\"
\"咖啡厅服务员记得很清楚。\"林涛放出手机录音,\"『陆教授那天用左手搅拌咖啡,还把方糖排成了数字7』。\"
防撞墙上的抓痕突然组成一个模糊的\"7\"字。陆铭开始用后脑勺撞击墙壁:\"他在镜子里!每次我照镜子,他的动作都比我慢半拍!\"他的声音突然变成气音,\"去年冬天...义诊时我看见了...7号病房的铭牌在储物间...\"
林涛想起沈静说的白大褂血迹。他慢慢举起从疗养院档案室找到的相框:\"认识这孩子吗?\"
照片里打石膏的男孩站在杨振身旁,右手腕的石膏上画着歪扭的星星。陆铭的尖叫突然卡在喉咙里,他的右手不受控制地伸向照片,却在触碰瞬间如遭电击般弹回。
\"他...是我...\"陆铭的眼泪大颗滚落,\"但也不是我...\"
病房的灯光突然频闪。在明灭的间隙里,林涛看见观察窗玻璃映出的陆铭倒影——那个虚像的嘴角正缓缓上扬,露出一个绝不属于陆铭的狰狞笑容。
法医实验室的紫外线灯不知何时变成了暗红色。秦越将张薇指甲里的纤维样本放入光谱仪,屏幕上的波峰图突然扭曲成心电图般的锯齿状。
\"这不是普通纤维。\"她的声音发紧,\"里面编织了纳米级电极,能接收特定频率的神经信号。\"显微镜下,那些\"灰尘\"显露出精密电路结构,\"最新型的脑机接口材料,军方去年才解密专利。\"
林涛的钢笔啪地折断。墨水溅在袖口,形成与陆铭白大褂上相似的血迹形状。他调出云顶苑监控的原始文件,用音频软件分离背景音——在沙沙的雨声底下,藏着一段17.5赫兹的次声波脉冲。
\"次声波能诱发恐惧幻觉。\"秦越调出医学数据库,\"如果配合特定视觉暗示...\"她的手指突然僵在键盘上,\"林涛!看这个!\"
屏幕上是张薇电脑里恢复的最后一组搜索记录:《镜像神经元同步率与行为操控》《圣心疗养院7号实验日志》。缩略图显示她下载过一份pdF,文件创建日期赫然是1992年10月7日。
打印机突然自动启动,吐出一张模糊的扫描件。泛黄的实验记录纸上,杨振的签名旁边贴着张脑部扫描图,左右半球间有七根红色线条相连。标题用德文写着《Spiegelverhalten Kontrolle》(镜像行为控制),最下方盖着血手印般的\"7号项目\"印章。
林涛的手机在此刻亮起。匿名号码发来彩信:圣心疗养院三楼窗口,有人用红光笔画出巨大的\"7\"。拍摄时间显示是五分钟前。
暴雨再次倾盆而下。林涛抓起车钥匙时,秦越突然按住他的手腕:\"等等...\"她将光谱仪连上电脑,张薇纤维样本的分子结构在屏幕上旋转重组,最终呈现出一个三维的\"7\"字形,\"这些纳米纤维...它们在特定频率下会组成数字7的立体投影。\"
解剖台上的无影灯突然炸裂。在玻璃碎片坠地的脆响中,林涛听见收音机自动打开的电流杂音,那个孩子气的声音又在数数:\"...6...7...7号该醒了...\"
车钥匙在他掌心刻出深深的血痕。电子钟显示23:07,距离10月7日还有5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