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时光褶皱\"书店的玻璃窗蜿蜒而下,将霓虹灯折射成扭曲的色块。林涛推门时铜铃发出喑哑的声响,柜台后的老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球在镜片后缓慢聚焦。
\"又是您啊,警官。\"老板用一块绒布擦拭着老花镜,\"上次那枚袖扣有线索了?\"
林涛将照片推过柜台:\"您确定是这位陆教授买的《犯罪心理学》?\"照片里陆铭站在讲台上,金丝眼镜反射着顶灯,像两簇冰冷的火焰。
老人眯起眼睛:\"是他,但书不是他买的。\"枯瘦的手指点了点照片边缘,\"那天有个穿黑风衣的男人一直站在书架后面,陆教授结账时,那人突然冲出来撞了他一下。\"
\"记得长相吗?\"
\"戴着口罩,但这里...\"老人戳了戳自己左眉骨,\"有道疤,像被什么利器划的。\"他转身在抽屉里翻找,\"本来有监控,但三天前系统自动覆盖了。\"
林涛的指尖在柜台上敲出不安的节奏。太巧了,就像有人算准了警方调查的步调。
雨水在警车顶棚敲打出密集的鼓点。秦越的电话劈开雨声:\"头儿,袖扣上的灰尘化验结果出来了——主要成分是旧书纸张纤维,但和张薇公寓的地毯样本完全不匹配。\"
\"说明袖扣被转移过?\"
\"不仅如此。\"秦越的声音混着键盘敲击声,\"灰尘里检测到微量的溴氰菊酯,这种杀虫剂五年前就禁用了,而张薇住的是新装修的公寓。\"
雨刷器在挡风玻璃上划出扇形轨迹。林涛望着大学城方向,霓虹灯在雨幕中晕染成血色光晕。如果袖扣是栽赃,那么真凶不仅熟悉陆铭的习惯,还知道警方会如何取证。
电脑屏幕在黑暗的办公室里泛着幽蓝的光。林涛点开新收到的匿名邮件,压缩包解压出十几张泛黄的照片——圣心疗养院的铁栅栏门前,穿白大褂的医生们站成两排。他放大第三张照片,年轻时的陆远山站在中央,左手搭在一个瘦削男孩肩上。男孩低着头,但左腕上缠绕的纱布清晰可见。
照片背面用褪色墨水写着:7号样本进展良好。
打印机突然自动启动,吐出一张空白A4纸。林涛猛地回头,走廊上的感应灯依次亮起又熄灭,像有什么无形的存在正掠过长廊。
\"周小雅?\"
接待区的灯光下,心理学助教像只受惊的兔子蜷缩在长椅上。她的指甲啃得参差不齐,听到脚步声时整个人弹了起来。
\"我、我有事报告。\"她神经质地环顾四周,\"陆教授上周收到过恐吓信,就夹在他常看的《犯罪心理学》里。\"
林涛注意到她说\"犯罪心理学\"时右手抽搐了一下:\"信上写什么?\"
\"'镜子该碎了'。\"周小雅突然抓住林涛的手腕,\"还有数字7,用红墨水写的,像...像血。\"她的瞳孔剧烈收缩,\"教授说可能是当年治疗过的病人...\"
\"病人?\"
\"他父亲留下的档案里有个7号病人。\"她的声音越来越低,\"据说有镜像人格障碍,后来在火灾中...\"
玻璃门突然被狂风吹开,雨丝斜射进来。周小雅尖叫着跳起来,笔记本从她包里滑落,散开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写满\"7\"这个数字,有些笔迹力透纸背,几乎划破纸张。
沈静诊所的薰衣草香氛裹着雨水的腥气。心理医生将茶杯推过来时,林涛注意到她左腕内侧有一道淡白色疤痕,像条蛰伏的蛇。
\"镜像人格不是简单的双重人格。\"她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疤痕,\"而是一个完全相反的自我,就像...\"
\"照镜子?\"
\"不,是镜子里的那个人走了出来。\"沈静突然倾身,长发垂落遮住半边脸,\"陆铭找过我,说他总梦见自己站在疗养院火场里,但镜子里的人却在笑。\"
窗外的闪电照亮她半边脸庞,那一瞬间林涛仿佛看见两个截然不同的表情在同时浮现。
档案馆的霉味混着灰尘钻进鼻腔。管理员摊开双手:\"1985到2000年的医疗档案都在三年前数字化时销毁了,纸质版...\"他指了指角落里泡水的纸箱,\"就剩这些。\"
林涛蹲在纸箱前,手指触到一张烧焦的病例卡——\"7号,杨振,镜像投射治疗中\"。突然,整个档案室的灯熄灭了。黑暗中,金属架发出细微的震颤,像有什么人正轻手轻脚地离开。
刹车踏板在雨夜里突然失灵时,林涛正驶过跨江大桥。仪表盘警报灯疯狂闪烁,后视镜里一辆无牌黑色轿车正稳稳咬在后方。方向盘在湿滑路面剧烈抖动,护栏在车灯照射下像白骨般森然。
在车辆撞向护栏的最后一秒,他瞥见副驾驶座上多了一张字条。
警局打印机散发着微热的温度。林涛盯着刚刚吐出的字条,宋体五号字像机器冷漠的审判:\"证据越完美,真相越遥远\"。
走廊尽头,安全出口的绿灯在黑暗中规律闪烁,像某种生物平稳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