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了摸清秦风的底细与来意,决定亲自设局。他精心化装成一名富商模样,身着华丽却不失低调的绸缎长袍,头戴黑色方巾,脸上还特意贴上了两撇胡须,乍一看,俨然是一位富甲一方的商贾。
安排妥当后,他找到绣衣将军范昆,吩咐道:“范昆,朕命你出面,以你的身份,邀请秦风到福满楼一聚。就说朕是你的至交,听闻秦风才华出众,想与他结识一番。”
范昆领命,心中虽对陛下此举略有疑惑,但深知君命不可违。他迅速派人去寻找秦风的踪迹,不多时便得知秦风近日常在福满楼附近活动。
范昆亲自前往,见到秦风后,抱拳行礼,笑着说道:“秦风兄,别来无恙啊!今日特来相邀,我有一位好友,乃是城中富商,听闻兄台才华横溢,仰慕已久,想在福满楼备下薄酒,与兄台畅聊一番,不知兄台可否赏脸?”
秦风心中有些诧异,自己在长安结识的人不多,这位范昆将军突然带着富商前来相邀,不知是何用意。但他行事向来谨慎,思索片刻后,微笑道:“范将军客气了,既然盛情难却,秦风自当前往。”
当日傍晚,秦风如约来到福满楼。范昆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到秦风,赶忙迎上前,将他引入一个布置精美的包厢。包厢内,化装成富商的汉武帝正坐在主位,见到秦风进来,起身拱手,满脸笑意地说道:“久闻秦风公子大名,今日有幸相见,实乃王某之荣幸。”
秦风回礼,心中暗自打量着这位自称王某的富商。只见此人虽穿着富商服饰,但言行举止间却隐隐透着一股上位者的威严。秦风心中警惕顿生,不知此次会面,将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变数,而汉武帝又能否从这次接触中,探知到他想要的信息,一场看似平常的宴饮,实则暗藏玄机。
汉武帝听秦风对天下大势分析得头头是道,心中一动,决定试探秦风对治国之策的见解。他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看似随意地问道:“秦风公子,依你之见,如今这大汉要如何治理,才能长治久安,国势更盛呢?”
秦风心中明白,这是对方在试探自己,既然猜测眼前人便是汉武帝,他便顺着汉武帝一贯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说道:“依秦风之见,推行推恩令不失为良策。诸侯势力坐大,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推恩令可让诸侯王将土地分封给更多子弟,如此一来,诸侯国越分越小,地方割据的局面便能逐渐瓦解,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汉武帝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示意秦风继续说下去。
秦风见状,接着道:“再者,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形成内外朝分权的格局也至关重要。丞相权力过大,有时会对皇权造成掣肘。中朝由陛下直接掌控,选拔亲信参与决策,可有效分散丞相权力,使陛下能更好地把控朝政。”
说到此处,汉武帝神色专注,认真聆听。
秦风又道:“完善制度,派遣刺史监察地方亦是关键。地方官员远离朝廷,难免会出现懈怠、贪腐等问题。刺史代表朝廷巡查地方,可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确保朝廷政令畅通无阻。”
汉武帝听完,心中暗自惊叹。秦风所提出的这些见解,与他推行的诸多政策不谋而合,且秦风分析得透彻清晰,足见其对治国理政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汉武帝不禁对秦风的才华更为欣赏,同时也在思索,这样一个人才,该如何为朝廷所用,而秦风又是否愿意为自己效力呢?这场在福满楼的交谈,正悄然影响着汉武帝对秦风的看法,也为秦风在长安的未来,埋下了新的伏笔
汉武帝对秦风有关政治方面的见解颇为认可,心中好奇他在经济领域又有何高见,便不动声色地问道:“秦风公子,政治清明固然重要,可这国家的运转,经济也是关键。不知在经济方面,公子有何看法?”
秦风略微沉吟,便侃侃而谈:“王老爷,在秦风看来,盐铁之利,关乎国计民生,理应官营。盐铁乃百姓生活与生产之必需,若由民间私营,一来容易被不法商人垄断,哄抬物价,致使百姓生活成本增加;二来朝廷难以从中获取足额税收。官营盐铁,可将这两大重要产业掌控在朝廷手中,增加朝廷收入,如此便能有充足的财力支撑军队,巩固国防。”
汉武帝眼中闪过一抹亮色,盐铁官营正是他准备推行的重要政策之一,秦风能有此见解,可见其眼光不凡。
秦风接着说道:“统一货币也刻不容缓。如今货币繁杂,不仅给百姓交易带来诸多不便,更不利于国家经济的整体规划与调控。实行均输平准法,可有效稳定市场。均输法可优化物资运输调配,避免资源浪费与过度囤积;平准法能根据市场供需调节物价,防止物价大幅波动,维持市场秩序,保障百姓生计。”
汉武帝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兴修水利同样不容忽视。水利乃农业之命脉,良好的水利设施可确保农田灌溉,提高粮食产量,从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推广代田法,可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耕种效率,增加农作物收成。此外,移民屯田对保障边疆经济稳定也至关重要。边疆地区地广人稀,通过移民屯田,既能充实边疆人口,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又能为边疆驻军提供粮草补给,减轻内地运输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汉武帝听完秦风这一番经济论述,心中大为震动。秦风对经济治理的全面且深入的认知,远超他的预期。他越发觉得秦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若能为朝廷所用,必能为大汉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但同时,他也在考量,秦风如此才华横溢,是否能真心实意地效命于朝廷,这其中又该如何权衡与谋划,成为了汉武帝心中思索的新问题。
汉武帝惊叹于秦风在治国理政及经济方面展现出的卓越才华,忍不住直接问道:“秦风公子,以你的才华,若在朝廷为官,定能大有作为,封侯拜相也并非难事。可为何当初要辞官而去呢?”
秦风心中明白,这是汉武帝在探寻自己的过往经历与内心想法。他神色坦然,微微拱手,缓缓说道:“回……王老爷,当初辞官,实有诸多缘由。彼时,我虽在官场任职,身患顽疾而不能胜任。再者,父母父母已年岁已老,身体也不是很好”
秦风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者我以为,为官之道,不应仅仅着眼于升迁与权势,更应心系天下苍生。当时我深感自身能力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便决定辞官游历,增长见识,深入了解民间疾苦,寻求更好的治国安民之法。”
汉武帝静静听着,心中对秦风的这番解释暗自思量。他能感受到秦风言语中的真诚,同时也察觉到秦风对官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追求。
“那如今你来到长安,又是为何?是觉得自己已找到治国良策,准备再度出山,为朝廷效力了吗?”汉武帝目光灼灼,紧紧盯着秦风,试图从他的回答中捕捉到更多信息。
秦风感受到汉武帝那探寻的目光,思索片刻后说道:“此次来长安,是因机缘巧合。我在游历过程中,对天下局势有了新的认知。长安乃大汉中枢,汇聚各方贤才与信息,我希望能在此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至于是否再度为官,为朝廷效力,还需看机缘”
汉武帝听闻秦风的回答,心中对秦风的来意虽仍存疑虑,但对他的才华与志向却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福满楼的包厢内,两人的交谈犹如一场无声的博弈,汉武帝试图看清秦风的全貌,而秦风则在谨慎应对中,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底线,这场对话,也将对秦风在长安的命运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汉武帝听了秦风关于来长安缘由的回答,心中的好奇与探究之意愈发浓厚。他又进一步试探道:“秦风公子,以你的才学,若肯为朝廷效力,高官厚禄自是不在话下,荣华富贵也可轻易获取,难道这些都不能打动你吗?”
秦风微微一笑,神色坦然且坚定地说道:“王老爷,高官厚禄于我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我心中真正在意的,是能与家人相伴,与朋友畅聊。家人的平安喜乐,朋友间的真挚情谊,才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他微微抬头,目光中透着温和与坚定,继续说道:“我曾见过太多人,为了追逐名利,迷失了自我,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人。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即便身处高位,却失去了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即便拥有万贯家财,却换不回那份真挚的情感,又有何意义呢?”
汉武帝微微一怔,他在官场与宫廷中周旋多年,见惯了世人对权力和财富的追逐,秦风这样的回答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但从秦风的神情和言语中,他又能真切地感受到秦风对家人和朋友的重视并非虚言。
“如此看来,公子倒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只是这天下苍生,也需有志之士挺身而出,以才华和抱负去庇佑。公子若不为朝廷所用,岂不可惜了这一身的才华?”汉武帝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劝说秦风。
秦风轻轻摇头,说道:“王老爷所言极是,天下苍生的确需要有人为之努力。但我认为,并非只有入朝为官这一条路才能做到。我即便不在朝堂,也会以自己的方式,为百姓谋福祉,为天下的太平尽一份力。”
汉武帝看着秦风,心中对他的评价又多了几分复杂。秦风既有非凡的才华,又有着与众不同的处世态度,这样的人,若能为朝廷所用,无疑是一大助力,但他对高官厚禄的淡泊,又让汉武帝一时难以找到将他纳入朝廷体系的切入点。这场在福满楼的交谈,让汉武帝对秦风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他陷入了对如何处置秦风这一问题的沉思之中。
汉武帝对秦风仍存疑虑,秦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为了彻底打消汉武帝担心自己对阳石公主和太子有不良想法的顾虑,秦风思索片刻后,神情诚挚地说道:“王老爷,实不相瞒,如今我心中最牵挂的,唯有寻找我的挚爱。这份深情,自我们分别后,便日夜萦绕心头,难以消散。”
秦风微微皱眉,眼中流露出深深的眷恋与执着,继续说道:“这些日子,我四处奔波,虽来到长安,但所思所想,皆是如何能早日与她重逢。在我心中,官场的功名利禄、宫廷的纷繁纠葛,都不及与她相聚的片刻时光。”
汉武帝看着秦风,见他提及挚爱时,眼中的深情毫不做作,心中的疑虑不禁减轻了几分。在这宫廷之中,权力斗争无处不在,他不得不对接近皇室成员的人保持高度警惕。
“哦?看来公子是个至情之人。只是这寻找挚爱与为朝廷效力,难道就不能兼顾吗?”汉武帝依旧试图探寻秦风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也想看看是否还有说服他为朝廷所用的可能。
秦风苦笑一声,说道:“王老爷有所不知,我与她失散已久,如今毫无头绪。在找到她之前,我实在无心旁顾。只有寻回她,我这颗心才能安定下来,届时若有机会为朝廷效力,且能不违背我的本心,我自当义不容辞。但此刻,寻找她才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汉武帝默默点头,秦风的这番话,让他对秦风的行为动机有了新的理解。他明白,对于秦风这样重情之人,感情上的羁绊或许真的比权力和财富更能左右他的行动。在这福满楼的包厢内,随着秦风的一番剖白,气氛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汉武帝对秦风的态度,在疑虑与欣赏之间,逐渐有了新的权衡。
汉武帝听闻秦风那番情真意切的话语,凝视着他片刻,缓缓说道:“从你所作的几首曲子,如《来生缘》等,便能深切感受到你对你挚爱所怀藏的深情厚意。希望你能早日寻得她,与她重逢相聚。”
秦风何等聪慧,立刻听出汉武帝话中之意,这无疑是在下逐客令了。他心中暗自庆幸,这场与汉武帝的意外会面,虽充满试探与揣测,但自己总算是应对过来了。于是,秦风赶忙起身,恭敬地抱拳行礼道:“多谢王老爷吉言。今日与王老爷和范将军相谈甚欢,只是秦风还有要事在身,便先行告辞了。”
汉武帝微微点头,示意秦风可以离去。范昆也起身相送,将秦风送至福满楼外。
秦风离开福满楼后,漫步在长安的街道上。夜晚的长安,灯火辉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但秦风的心思却全然不在这繁华的街景上。他深知,此次与汉武帝的接触,虽暂时打消了对方的一些疑虑,但自己在长安的处境依旧充满变数。
一方面,血影杀手和幕后世家大族的威胁仍如高悬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另一方面,汉武帝对自己的态度虽有所缓和,但并未完全信任。秦风心中明白,接下来的日子,行事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而此刻,在福满楼的包厢内,汉武帝看着秦风离去的方向,陷入了沉思。秦风的才华、重情以及对官场的态度,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思索着,秦风这样的人,究竟该如何对待,是拉拢为朝廷效力,还是继续观察,抑或是……汉武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这场因秦风引发的宫廷与江湖的微妙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长安城的风云,也将因秦风的存在,继续变幻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