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见汉武帝对巫蛊的态度有所缓和,觉得是时候引入当下局势的话题,便接着说道:“王老爷,实不相瞒,在下曾亲身经历过一些事,足以证明有人利用巫蛊之名行龌龊之事。就拿税银案来说,当时地方上忽然传出税银被施了巫蛊之术,取税银之人非死即伤,闹得人心惶惶。但深入调查后发现,不过是当地一些不法之徒为了谋取私利,故意散布巫蛊谣言,制造混乱,趁机盗走税银。”
汉武帝听闻,神色一凛,追问道:“竟有此事?如此行径实在可恶。看来这巫蛊确实常被人用作阴谋手段。”
“正是如此,王老爷。”秦风点头应道,“此事绝非个例,可见巫蛊往往成为心怀不轨者达成目的的工具。” 他稍作停顿,观察汉武帝的反应,见其若有所思,便决定顺势谈及朝堂局势。
汉武帝沉吟片刻,目光深邃地看向秦风,问道:“秦公子,依你之见,目前这朝堂局势又如何呢?”
秦风心中明白,这是个关键节点,需谨慎措辞。他微微皱眉,一脸凝重地说道:“王老爷,今朝堂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在下听闻一些风声,似乎有人蓄意挑起事端,想嫁祸于太子,从而引起朝堂动荡。”
“哦?你可有证据?”汉武帝眼神瞬间锐利起来。
秦风心中暗忖,此时不能直接指出具体人物,以免引起汉武帝反感,便委婉说道:“目前虽无确凿证据,但种种迹象表明,针对太子的流言蜚语无端而起,且传播甚广,背后恐有势力推波助澜。这些流言一旦坐实,朝堂必将陷入混乱,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最终受损的还是大汉江山和天下百姓。”
汉武帝面色沉了下来,秦风所言与他近日的疑虑不谋而合。他深知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若真有人蓄意陷害太子,那后果不堪设想。
“秦公子,你继续说,你觉得这些人为何要这么做?”汉武帝语气严肃,急于探寻背后的缘由。
秦风见汉武帝重视此事,心中稍安,思索一番后说道:“无非是为了权力。太子仁厚,心怀天下,若顺利登基,定会推行利民之策,那些妄图谋取私利的势力便难以得逞。所以他们想先下手为强,扳倒太子,为自己的野心铺路。”
汉武帝听闻,重重地哼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怒色。秦风的分析让他对朝堂的暗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警惕起来。而秦风则希望通过这番言论,能让汉武帝擦亮眼睛,看清局势,从而保护太子,稳定朝堂。汉武帝在书房中,正对着堆积如山的奏章皱眉沉思。最近朝堂之事纷扰繁杂,各种琐事和疑难奏报让他心烦意乱。他揉了揉太阳穴,试图缓解那阵阵袭来的疲惫与烦闷。
恍惚间,他的思绪飘到了秦风身上。在这充斥着权谋算计的朝堂与宫廷之中,秦风的形象宛如一股清流。他不攀附权贵,行事磊落,且总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过人的智慧。汉武帝心中一动,觉得与秦风交谈或许能让自己暂时摆脱这烦闷的心境。
于是,他召来范昆,吩咐道:“你去福满楼订个雅间,邀秦风来此一聚,就说朕想与他小酌几杯。”
范昆领命而去,不敢有丝毫耽搁。他深知皇上此时的邀约非同寻常,秦风在这微妙的局势中或许有着特殊的作用。不多时,范昆便来到秦风的府邸,将汉武帝的旨意传达给秦风。
秦风听闻后,心中暗自思忖。他明白,这既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若能借此机会让汉武帝对当前局势有更清晰的认识,或许能为太子一方争取到更多的主动。
“烦请范将军稍等片刻,我收拾一下便随你前去。”秦风说道。他快速整理了一下衣冠,怀揣着诸多应对之策,与范昆一同前往福满楼。
来到福满楼,秦风被引入雅间。不一会儿,汉武帝也在侍卫的簇拥下悄然到来。秦风赶忙行礼:\"见过王老爷。”
汉武帝微笑着摆摆手:“不必多礼。来,坐下一同饮酒。” 两人入座后,侍从斟上美酒。汉武帝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目光看向秦风,似有深意地说道:“秦风啊,今日找你来,就是想与你畅聊一番,你且不必拘谨。” 秦风心中明白,接下来与汉武帝的对话,每一个字都至关重要,他必须谨言慎行,把握好这难得的机会,为太子,也为大汉的未来,开启一线转机。
秦风与汉武帝在福满楼雅间相对而坐,桌上佳肴飘香,美酒泛着诱人的光泽。汉武帝依旧以富商王老爷的身份自居,他看似随意地端起酒杯,轻晃着杯中的酒水,目光却紧紧盯着秦风,缓缓问道:“秦公子,如今这长安城内外,听闻巫蛊之事泛滥,人心惶惶,不知你对此是怎样的看法?”
秦风心中一凛,他知道这看似平常的询问背后,实则暗藏深意。汉武帝对巫蛊之事极为敏感,自己的回答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但这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若能借此消除汉武帝对巫蛊的恐惧与误解,对太子一方的局势将大为有利。
秦风沉吟片刻,整理好思绪,神色恭敬而沉稳地说道:“王老爷,依在下之见,所谓巫蛊,大多是心怀不轨之人利用百姓的无知与迷信,编造出的害人手段,并无真实的神秘力量。这些人借此蛊惑人心、制造混乱,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汉武帝微微皱眉,追问道:“哦?你为何如此笃定巫蛊并无神秘之力?这巫蛊之说流传已久,难道都是空穴来风?”
秦风不慌不忙,拱手答道:“王老爷,世间诸多所谓的‘神秘之力’,究其根本,多是人为操纵。就如巫蛊,常以人偶施咒等形式出现,看似诡异,实则是利用了人们的心理暗示。当一个人坚信自己中了巫蛊之术,便会在心理作用下,产生各种不适症状。而那些所谓中蛊之人的悲惨下场,很多时候是被别有用心之人暗中推波助澜,将结果刻意夸大,以讹传讹,使得巫蛊之术愈发神秘可怖。”
汉武帝若有所思,轻轻转动着手中的酒杯:“照你这么说,这巫蛊只是一种骗人的把戏?可为何还有如此多人深信不疑?”
秦风见状,知道汉武帝已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观点,于是继续说道:“王老爷,一来是百姓知识匮乏,容易被误导;二来是某些势力为了自身利益,故意宣扬巫蛊之厉害,让众人恐惧,从而更好地掌控局势。比如一些江湖帮派,借此聚敛钱财;朝堂之上,亦有人可能利用巫蛊诬陷他人,铲除异己。” 汉武帝听闻此言,心中似有所触动,他放下酒杯,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凝视着秦风,似乎在思索着他这番话背后的深意。而秦风则静静等待着汉武帝的回应,他知道,自己已将观点清晰阐述,接下来,便是看汉武帝如何看待这一切了,这将对后续局势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秦风见汉武帝陷入沉思,知道自己的话已引起了他的兴趣,决定顺着汉武帝推崇儒家的心思继续深入阐述。
“王老爷,在下从不信巫蛊之术。这世间诸事,皆有其理,巫蛊之说毫无科学依据,不过是荒诞之谈。”秦风顿了顿,观察到汉武帝微微点头,便接着说道,“至于民间巫蛊之事泛滥,究其根源,实乃民智未开。百姓不了解事物的本质,容易被邪说迷惑。若想根除巫蛊之害,当以教化民众为根本之策。”
“教化民众?你且详细说来。”汉武帝目光灼灼,催促道。
“王老爷,当今圣上推崇儒家,实乃明智之举。儒家倡导仁爱、礼义,以道德教化民众,能使人心向善,明事理,辨是非。若以儒家思想广开教育,让民众学习知识,知晓天下道理,那巫蛊这类蛊惑人心的邪说自然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秦风言辞恳切,一脸真诚。
“依你之见,如何以儒家思想教化民众?”汉武帝追问道,此时他已完全沉浸在与秦风的讨论中,仿佛忘记了自己富商的伪装身份。
秦风思索片刻,说道:“可在各地兴办学校,聘请饱学的儒士为师,教授民众儒家经典。不仅让年轻人学习,也鼓励成年人参与。同时,官府可组织宣讲团,深入乡村市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民众讲解儒家的道理,让大家明白,世间之事皆可通过努力和智慧解决,而非依赖虚无的巫蛊之术。”
汉武帝听闻此言,心中暗自思量。他一直致力于推行儒家思想,以巩固统治,秦风的这番言论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若真能通过儒家教化消除巫蛊之患,既能稳定民心,又能进一步弘扬儒家,实乃一举两得。
“秦公子所言,倒也有几分道理。只是这推行教化,恐非一朝一夕之功。”汉武帝微微皱眉,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秦风赶忙说道:“王老爷所言极是,教化之事,确实需要长久之功。但只要下定决心,从当下做起,持之以恒,必能见到成效。况且,此举不仅能消除巫蛊之害,更能提升民众的素养,使国家长治久安,乃是利在千秋的大业。”
汉武帝默默点头,对秦风的见解愈发欣赏。此刻,他心中对巫蛊的恐惧,在秦风的一番论述下,似乎减轻了几分。而秦风也明白,自己已在汉武帝心中种下了一颗以儒除蛊的种子,接下来,便是等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为破解当前的困局带来转机。
秦风见汉武帝对以儒家教化民众除巫蛊的提议有所心动,决定趁热打铁,进一步消除汉武帝内心对巫蛊的恐惧。
“王老爷,其实皇家本就有龙气护体,国运昌盛相伴,这是天然的屏障,区区巫蛊邪物,又怎能伤其分毫。”秦风神色庄重,语气坚定地说道。他知道,对于汉武帝这样极为看重皇权天授、国运昌盛的帝王来说,强调皇家的特殊之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的担忧。
汉武帝微微挑眉,眼神中闪过一丝兴趣,示意秦风继续说下去。
“而儒家所倡导的浩然正气,更是一股强大而无形的力量。”秦风接着说道,“此正气存于人心,发于言行,秉持正义、坚守正道之人,皆能汇聚浩然正气。当这股正气充盈于世,那些巫蛊邪术便如黑暗中的鬼魅,见不得光,自然无所遁形。”
“哦?这浩然正气竟有如此威力?”汉武帝疑惑地问道。
“确实如此,王老爷。儒家经典中记载,古之仁人志士,以浩然正气为指引,不畏强权,不惧邪祟,匡扶正义,福泽万民。这正气所至,邪不压正。若朝堂上下、天下万民皆以儒家思想为准则,心怀浩然正气,那巫蛊之术又怎会有滋生的余地?所以说,巫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被邪念蒙蔽,失去了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秦风慷慨陈词,试图从思想层面上彻底打消汉武帝对巫蛊的恐惧。
汉武帝陷入了沉思,秦风所说的这些观点,从皇家龙气到儒家浩然正气,不仅新颖,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契合了他一直以来对皇权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他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因为对巫蛊的恐惧,而有些过度担忧了。
“秦公子,你对这些见解颇为独到,让本老爷大开眼界。”汉武帝缓缓说道,脸上的忧虑之色似乎淡了几分。
秦风见状,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也清楚,要彻底改变汉武帝的想法,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机。不过,今日能在与汉武帝的交谈中取得这样的进展,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为后续应对围绕巫蛊和太子的复杂局势,增添了几分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