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大内。
夜色深沉,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仁宣帝略显疲惫的面容。
他正伏案批阅奏折,忽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
仁宣帝抬起头,只见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落在窗边,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只信鸽。
“陛下,靖王殿下的密信。”
隐卫低声禀报,声音如风,却透着恭敬。
仁宣帝微微颔首,接过信鸽,取下绑在它腿上的密信。
展开密信,他的目光迅速扫过字迹,脸色逐渐阴沉。
信中的内容让他震惊不已——江南道总督郑明辉不仅联合江南道十二府贪污粮草,还与三皇子勾结南疆,意图谋反,甚至计划用蛊毒控制杨依泽!
“放肆!”
仁宣帝猛地一拍桌案,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怒火,“郑明辉,你竟敢如此大胆!”
隐卫依旧跪在地上,纹丝不动,仿佛一尊雕塑。
仁宣帝站起身,背着单手,来回踱步。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怒火。
他快步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密旨,字迹刚劲有力,透着帝王的威严:
“依泽吾儿,密信已阅。郑明辉等人罪行滔天,务必谨慎行事。江南道十二府除郑明辉外,其余十二人皆需一一暗中控制,不可打草惊蛇。切记,不可轻举妄动,务必确保自身安全。”
写完后,仁宣帝将密旨卷起,用火漆封好,交给隐卫:“速将此信飞鸽传书给靖王,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隐卫恭敬地接过密旨,低声应道:“属下遵命。”随即身形一闪,消失在夜色中。
仁宣帝坐回龙椅,目光深沉。他望着窗外的夜色,面露沉思。
“来人。”仁宣帝沉声唤道。
另一名隐卫从暗处现身,单膝跪地:“陛下。”
仁宣帝目光冷峻,低声吩咐:“传朕旨意,密切监视三皇子、郑淑妃,以及郑惯离的一举一动。若有异动,即刻禀报。”
隐卫低头应道:“属下遵命”
仁宣帝挥了挥手,隐卫悄然退下。御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寂静,只有烛火轻轻摇曳,映照出仁宣帝冷峻的面容。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脸上挂满心痛:“启儿,你居然和南疆大皇子勾结,简直胆大包天……”
刑部尚书府内。
烛火昏黄摇曳,映照着郑惯离那张阴沉似水的面庞。
他端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手中反复摩挲着一封密信,正是其子郑明辉传来的,信里提及会尽快将余下粮草运往南疆。
他心里清楚,粮草运输一旦出了岔子,不光整个计划都得泡汤,整个郑家更是要被抄家灭族。
可郑明辉在信中却只字未提靖王一行人是否到了江南府,怎不让他心急如焚。
这时,书房门被轻轻敲响,管家蹑手蹑脚地走进来,神色紧张,低声道:“老爷,淑妃娘娘传来消息,陛下在御书房大发雷霆,具体原因不明,叫咱们最近行事都小心一点。”
郑惯离心头猛地一沉,凭着自己官场多年的直觉,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猜测这恐怕与江南道的事脱不了干系。
“差人去回禀淑妃娘娘,让她务必弄清楚陛下因何发怒。”他神色狠厉,压低声音吩咐道。
管家领命退下后,郑惯离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极重,脑海中疯狂思索应对之策。
他知道,以如今的形式,陛下对江南道之事不可能毫无察觉,陛下一旦动怒彻查,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关系网和阴谋布局都将暴露无遗。
郑惯离咬咬牙,快步走到书桌前,拉开暗格,取出一本名册,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多年来安插在朝中各部、宫里各处的眼线。
是时候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