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平闷在被子里继续睡,昨儿晚上熬夜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一直神经紧绷。
枪牌撸子放在棺材里隐而未发,连黑市杀人越货的情景,杨福平都预演过。
结果一招没用上。
耳边的大呼小叫,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的。
杨福平睡的天昏地暗。
迷迷糊糊的一睁眼,就看见他爹正坐在炕头笑眯眯的盯着。
吓的瞬间精神了:“爹,人吓人,吓死人!你坐这儿干啥?”
杨远信亮出手里的紫砂壶:“这东西,哪儿来的?”
杨福平穿衣服下地:“斤把腊肉换的!”
杨远信仿若被踩了尾巴一般:“啥?”
杨福平扣好扣子,摸了摸屋里的水壶,给自己倒了杯水,淡定的伴着他爹的一连串疑问喝了下去。
等杨远信说完了之后才开口:“爹,我虽说对紫砂壶没研究,但也能看出来,这是个名家之作。
可现如今是个什么时间,别说我拿肉换了,我就是拿玉米面儿换,也不过就是多几斤少几斤的事儿。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
这东西,不值钱啦!”
杨远信皱眉:“还是觉着有点儿亏心,不行下回见着那人了,你多少让他点儿!”
杨福平胡乱的点头应了下来。
遇得着遇不着还是另一回事儿呢!
喝完水之后。
杨福平汇报起今天的计划:“我下午去西城转转,看看能不能出手一些粮食。
您放心,我就干三天。
干完了就收手!”
杨远信张张嘴,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交代的。
只说了两句要注意安全,就捧着壶乐呵去了。
杨福平打定主意后,就没打算浪费时间。
黑市不能肆无忌惮的卖东西,可流动小贩可以。
正琢磨着,肚里打起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一觉睡到了晌午头,没跟上大部队吃饭。
这会儿捧着李水仙给留的一大碗杂合菜。
吃的鼻尖冒汗。
一边儿吃一边儿捧场:“娘,你这手艺,快赶上惠丰堂了!”
李水仙笑骂道:“就知道找你娘的开心,惠丰堂那烩菜是怎么做的,不是烧烩爪尖儿,就是烩乌鱼蛋汤,不是山珍海味就上不了桌。咱家这杂和菜,里面顶天鸡蛋算是半荤。”
杨福平睡足了,又有热饭进肚。
夹起来一筷子粉条点评道:“话不能这么说,咱家这杂合菜里,放的有木耳有虾米,山珍海味都齐了,还有干菜粉条白菜鸡蛋,多少人想吃还吃不上呢。”
这话倒是不假,吃窝头咸菜条能吃饱,都算是不错的人家。
李水仙催他:“别臭贫了,赶紧的,没看见你媳妇等着你吃完了好刷锅嘛,一点儿眼力见儿没有!”
杨福平一个人吃了一大碗杂合菜,跟两个窝头。
吃完了之后,打了个响亮的饱嗝。
就一头扎进屋里去找出门的行头了。
昨儿晚上那一身是不能穿了,保不齐就有眼尖的来个擦肩而过。
最后还是李水仙找出来了身儿旧棉袄。
灰扑扑的,上面儿还有几个补丁。
拿出来好好的打了一通去去灰,连着一套的同样破的帽子跟棉鞋。
让杨福平很是惊讶:“这谁的衣服?”
杨远信抿了口茶水,眼睛盯在那个什么紫砂壶上,漫不经心的回道:“我的!我得有个十来年了。
那是早年间,去南边儿收茶的时候路上穿的。
远路不敢露富,跟伙计们都穿的不打眼儿。
我还以为早都没了呢,没想到你娘还留着。
你别看这袄子看着破,内里可是老羊皮的。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暖和着呢!”
杨福平欣喜的换上了衣服,这可是再合适不过的工作服了!
出门的时候身上背了个褡裢,趁着胡同里没人,溜了出去。
到了正街上一看,几乎一个开门的都没有,有那么两三个人也跟杨福平差不多,恨不得背生双翼,赶紧飞到目的地。
这会儿城里最不缺的就是溃兵,原本就有的城外的驻兵,还有津门打败退回来的部队。
挤进来的部队太多,安置起来也随意的很。
除非等上一段时间,这种现象才会改善。
要是沿着大街走,说不得就出来三五成群的兵痞子过来检查下身上带的什么东西。
杨福平第一时间把褡裢收到了棺材里,然后捡着小道儿往内城去。
毕竟自己要做的买卖,一般人也掏不出这钱。
全靠两条腿,闷头走了半个钟头。
终于走到了杨福平选定的地方,提前把褡裢挂到身上往胡同里走。
这边儿遗老遗少有那么几户,都是些上不上下不下的,比不过西城的王爷贝勒们。
可也比二平这种在旗穷光蛋的过的滋腻多了!
还没等杨福平靠近,就见胡同口有人迎面儿走了过来。
一个面色红润,人高马大的圆脸儿汉子,腰里袖子里鼓鼓囊囊的,看着也不是个善茬儿!
把人堵到巷子里就盘问:“干什么的?”
杨福平看看左右,小声道:“做点儿小买卖!”
说着把褡裢敞开,让人看了下米面的成色。
这汉子上手摸了两把,然后交代:“你等着,别动啊!”
然后往胡同里走去,一会儿的工夫叫过来了另一个年长的。
看穿着打扮,应该是兄弟俩。
只是不知道,这俩人是看家护院儿的,还是当家做主的。
俩人小声商量了下,又问了问价。
试图讨价还价。
杨福平陪着笑脸,但是嘴上分毫不让:“这大冷的天儿,提着脑袋倒腾这么点儿粮食,您说的价儿,那是指定卖不了。
我也不是一个人的买卖,下面儿一堆人指着我吃饭呐。
您可以出去打听打听,不可能有比这价儿低的!
现如今这粮食,那是要的越多越贵,您要是要个三五十斤,就我刚说的价儿。
要是再多,那价儿就另外商量!”
这哥俩估计是能做主的,商量了之后,决定要上五十斤的米跟五十斤的面,还有一百斤的玉米面儿。
杨福平问完时间,假做回去取,又在外面儿转悠了半个钟头才扛着粮食袋子回去。
粮食袋子放下的时候,不经意的把别在腰上的手枪露出来了一部分。
收钱的时候就挺顺当。
杨福平一样的操作又卖了两家。
一直忙活到天黑,这才忙不迭的往家赶。
该说不说的,这会儿卖粮食,就跟媳妇说的一样,比抢钱来的都快。
粗粗一算,一下午三根儿大黄鱼就进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