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盐监的急报抵京时,澈儿正在擦拭一把锈迹斑斑的古剑。剑鞘是鲨鱼皮的,已磨得发亮,露出底下暗金的缠枝纹,剑身的锈迹像干涸的血迹,擦去一层,又露出一层,仿佛永远也擦不干净。他用鹿皮顺着剑脊轻拂,铁锈簌簌落在青玉案上,积成薄薄一层红,像谁不小心泼翻的胭脂。
报上的火漆被汗水浸得发潮,封泥边缘晕开黑痕,拆开时,纸页因受潮而发脆,字里行间都是火:“龙泉盐井突发火井,烈焰冲天,烧毁井架三十余座,盐工被困井下!井口喷出的火舌有丈高,连井边的青石都烧裂了,裂纹里渗着火星!”墨迹被火烤得发焦,边角卷成了筒,像被火舌舔过的样子。
几乎同时,北境军器监的奏报也到了。奏报的纸更粗糙,带着边塞的风沙气,字里行间都是锈:“边军甲胄兵器锈蚀严重,弓弩弦断,刀枪卷刃,急需新械,然国库暂缺银两,难以及时赶制。”奏报旁附了块甲片,边缘已锈得像锯齿,轻轻一碰就掉渣,放在案上,发出细碎的响,像在叹气。
澈儿摩挲着古剑上的锈,忽然想起《天工开物》里的话:“卤水可克火,亦可除锈。”他转身取来《水经注》,翻到“蜀盐篇”,书页间夹着片风干的盐花,晶莹如碎玉。“卤水至咸,性烈,能蚀腐肉,亦能去顽锈。”他指尖点着书页上的字,忽然提笔写下两封旨意,墨汁在纸上晕开,像卤水漫过铁锈:“蜀中盐监:速集所有卤水灭火,灭火后之卤水,尽数北运,不得有误!”“军器监:备齐锈蚀兵甲,待卤水至,以卤淬之,朕要亲眼看着锈迹褪尽!”
龙泉盐井的火还在烧,井口喷出的烈焰把夜空染成橘红,连天上的云都被烧得发焦,像块块黑炭。盐工们捧着陶罐,踩着滚烫的石板,石板烫得能烙熟饼,鞋底冒烟也顾不上。他们往火里泼卤水,“滋啦——”白雾猛地腾起,裹住火焰,带着刺鼻的咸味,呛得人眼泪直流。可卤水一泼完,火就反扑上来,比之前更旺,把盐工的眉毛都燎了,焦糊味混着盐味,像锅烧糊的菜。
“不够!再运!”盐监嘶吼着,嗓子被烟呛得发哑,咳出的痰里带着黑灰。他指挥盐工凿开附近的废井,引出更浓的卤水,用木桶一桶桶往上吊。吊桶的麻绳被火烤得发脆,断了好几次,有个年轻盐工为了抢捞木桶,被火舌燎到了胳膊,皮肉立刻起了水泡,他却咬着牙,把木桶推给同伴:“快……快泼!”
七日后,当最后一批卤水泼进火井,烈焰终于没了力气。先是火舌矮了半截,变成青蓝色,像条垂死的蛇,接着猛地缩成一团,最后“噗”地灭了,只留下一团裹着盐粒的青烟。青烟带着浓烈的卤味,飘了三天三夜,所过之处,草木上都结了层白霜,舔一口,咸得发苦。盐工们把灭火的卤水装进陶缸,卤水黑沉沉的,像淬了火的铁,缸壁上凝着盐粒,亮晶晶的,晃得人眼晕。
卤水运抵北境时,军器监的院子里堆满了锈蚀的甲胄。甲片上的红锈像干涸的血,层层叠叠,有些甲胄的缝隙里还长了青苔;刀剑更是锈得拔不出鞘,有把刀鞘里都长出了蘑菇,白生生的,透着股霉味。匠人们用大缸盛了卤水,把锈蚀的兵器一件件浸进去,卤水刚没过刀身,就听见“滋滋”的响,锈迹像活物般往下掉,在缸底积成层红泥,细看竟像血。
奇迹发生了!锈迹在卤水中迅速剥落,露出底下的金属光泽,比新打的还亮。三天后捞出,用清水一冲,刀剑竟重现寒光,刃口能映出人影,连剑身上的云纹都看得清;甲片也变得光滑如新,敲击时“当”的一声,清越得像铃铛。“比用醋泡快十倍!”老匠人大喜过望,捧着淬好的刀,手都在抖,刀身映出他眼角的笑纹,“这卤水淬过的兵器,不爱生锈!盐井的火气,都被它收了,变得又韧又利!”
澈儿来军器监时,正赶上第一批淬好的剑出炉。他拔出剑,剑身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刃口还带着淡淡的卤味,像刚从盐井里捞出来。“以卤血洗锈,以火炼刃。”他挥剑斩断旁边的铁条,切口整齐,铁屑飞溅,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这盐井的火,没白烧。”老匠人在一旁补充:“殿下您看,这剑脊上的锈坑,都被卤水填实了,比打磨过的还平整!”
边军收到新淬的兵器时,正赶上敌骑来犯。士兵们挥着带着卤味的刀,砍断了敌兵的长矛,刀刃上沾的血一擦就掉,连血丝都不挂;甲胄挡住了箭矢,箭簇滑开时,发出“噌”的响,像被盐粒硌了一下。有个老兵说,这刀上有盐井的味道,带着股韧劲——就像那些灭火的盐工,和淬火的匠人,硬得能扛住烈火和风霜。
龙泉盐井后来重新开凿,产的盐比以前更咸,腌的肉能存三年不腐,炖出来的汤,不用加别的料就鲜得很。盐工们在井口盖了座小庙,庙里不供神,供着一把用卤水淬过的剑。剑用红绸裹着,挂在梁上,剑身的寒光透过绸布渗出来,比庙里的烛火还亮。他们说,是这剑镇住了火气,也护着大家平安。有个被火燎过胳膊的盐工,每次下井前都要对着剑作个揖:“您可把火气收好了,咱们好好产盐,别再闹了。”
军器监的院子里,从此多了几口盛卤水的大缸。老匠人说,卤水越陈,除锈效果越好,缸底的红泥积得越厚,淬出来的兵器就越锋利。有次澈儿路过,看见几个新兵在擦拭淬好的刀,刀身映出他们年轻的脸,眼里的光比刀刃还亮。他忽然想起那把生锈的古剑,此刻正挂在殿里,剑身已被卤水擦得锃亮,鲨鱼皮剑鞘上,仿佛也沾了点淡淡的卤味——那是火与盐的味道,是熄灭的战火,和新生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