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三个人美美的睡了一觉。
第2天就分开前往不同的供销社,买回来了一些铁钉,木板,耙子。
买完东西之后,在下午的时候,就继续去到更远的供销社采购。
这一回买的东西,有爬树扣子,有滑雪板,有零下50度保暖的皮靴,皮裤,皮衣,皮帽,皮手套,还买了不少的塑料布。
当天晚上,高凯前往了黑市,购买了一些在他的清单当中,在供销社没办法买到的东西,这当中就包括了三个望远镜。
这些望远镜,最远可以看到1千米外,如果天气不是很好的话,也能看出去三四百米远。
到了要去林场的最后一天,高凯他们三个人,将能够邮寄的东西,全部都打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包裹,寄到了塔河县二十二站林场邮政局。
里面大多数的东西,都是在寒冷的零下50度冬天,能够用到的东西。
那一些不能够邮寄的东西,比如枪支,子弹,望远镜,他们就直接包裹在了他们身上背着的破棉袄和破被子里面。
寄完东西之后,就开始将整个院子的院墙底下,布满了尖尖的耙子,然后直接把院门给封死,把那四个屋子的门,也直接用木板钉死。
到了第3天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就背上用床单包起来的包裹,前往革委会那边集合。
到了早上8:00的时候,要上山下乡的知青,基本上都已经在革委会门口排队。
所有人的身边,都有着家人在送行,唯独高凯他们三个人,就那样子孤零零的站在那里,没有人在意。
等到点完名,方主任慷慨激昂的讲了一番话之后,早已经准备在边上的锣鼓队,开始敲起了锣鼓欢送他们。
“捅捅它,捅捅它,它不捅它,它捅它,它捅它,捅它,捅它,捅捅它。”
“捅捅它,捅捅它,它不捅它,它捅它,它捅它,捅它,捅它,捅捅它。”
听到这些锣鼓的声音节奏,高凯的心中烦躁不已,恨不得赶紧结束这个闹剧,直接坐上船前往林场。
以前的知青上山下乡,可没有这个待遇,谁让这一两年,都没有人愿意主动去上山下乡,这才请了这些锣鼓队,来意思意思一下。
这一些领导们的脑子是真的有包,只想着自己怎么爽,想怎么搞就怎么搞,都不在意他们这些知青真正的想法。
好不容易听完锣鼓的捅他捅捅他之后,一众人才前往码头,坐上了前往呼玛县的船。
想要从哈尔滨坐船前往塔河县的二十二战林场,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首先他们要坐船前往呼玛县,然后从呼玛县下了船之后,要继续坐上前往林区的单轨火车。
这一些单轨火车的车厢,就只有一块板,人要是坐在上面,碰见刮风下雨,那都要好好的受着。
现在还好一点,天气没有那么的寒冷,坐在这一些单轨火车上面,还能够顶得住。
如果是到了冬天下大雪的时候,坐在这一些单轨火车上面,那简直就是受老罪了。
如果没有通往林场的单轨火车,那他们就必须从呼玛县坐车,前往塔河县的十八站林场,这就需要将近一天的时间。
从十八站林场,再继续坐车前往二十二站林场,这中间又要花费将近一天的时间,因为这时候的道路,是真的不好走,又是颠簸,又是崎岖。
从哈尔滨坐船前往呼玛县,就需要四天的时间,再加上前往二十二站林场,也需要大概两天的时间。
所以想要从哈尔滨顺利的抵达二十二站林场,总共需要6天的时间,这还是江面没结冰的情况,如果到了冬天,那这个时间再翻上个一两倍。
跟他们一同前往大兴安岭的知青有100多人,但是被分到二十二站林场的知青仅仅只有8个人。
高凯他们三个人,一路上都没有跟任何人进行交流,身上除了用床单包着的包裹之外,还带了不少在路上吃的干粮。
反正他们兜里有钱,也不缺各种票据,到了一个停靠的地点,只要能够买到吃的东西,他们都不会有任何的吝啬。
其他知青看他们这样子大手大脚,眼睛里面都是说不出的羡慕。
在这一些知青的眼里面,那就是他们三个人的家境应该不错,离开的时候,家里应该给了不少钱。
有一些知青,看到这一幕,心中不断的在泛着酸水,凭什么大家都是来大兴安岭当知青,一路上他们就只能啃着那硬邦邦的干粮。
高凯他们三个人,却是每到一个地方,都可以买到热腾腾的饭菜。
有着同样想法的人,聚集到了一块,在船上面,就已经开始拉帮结派了。
高凯可不想将精力,浪费在这些无谓的事情里面,叮嘱刘大憨和李天顺不要节外生枝,吃饱了饭,就靠着包裹闭目养神,两耳不闻窗外事。
看到他们这个样子,刚开始那些不满的知青,还只是窃窃私语,到了后面几天,说话都开始不背着人了。
对于这一切,高凯他们三个人依旧不予理会,依旧我行我素,管你们如何泛着酸水,说着酸溜溜的话,填饱自己的肚子才是最重要。
他就喜欢看着这种对自己不满,又干不掉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