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多福看着三个儿子,满意地点了点头。
蹲在屋檐下看书的吴藏海,抬起眼皮瞥了这边一眼,眼神里没什么波澜,又低下头去,不知道在想什么。
在万福村,盖房子是大事,规矩不能乱。
吴多福先是提了礼物,去见了村里的里正,说明了情况,然后又特意请了邻村一位有名的风水先生来看宅基地,选定吉位,避开了所谓的“冲煞”。
动土前一天,吴家在老宅堂屋摆了香案,吴多福带着儿子们,恭恭敬敬地祭拜了祖先,又拜了土地爷,祈求保佑工程顺利,家宅平安。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选定的吉时一到,吴多福在划好的地基线上,挖下了第一锹土!
正式的动工,开始了!
吴家这次可不是盖几间凑合的茅草屋,而是要起一座结结实实的砖木结构大院子!
消息传开,村里和吴家交好,或者单纯想换一顿好饭菜的乡亲,一下子来了十几个男人!
不用吴家招呼,大家就自发地分好了工。
有力气的负责挖地基;懂点手艺的跟着吴铁柱处理木料;还有几个会烧窑的,直接在村边空地上盘了临时的土窑,准备自己烧青砖!
整个宅基地上,顿时热闹起来。
张金花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魄力。她指挥着媳妇们,在临时搭起的灶台边,煮饭炒菜。
大铁锅里,五花肉炖豆角,油光锃亮,整只的鸡和蘑菇一起熬煮,香气飘出老远,金黄的炒鸡蛋,油汪汪的烧豆腐……光是硬菜就好几道!
主食是掺了细面的杂粮窝头,管够管饱!
这饭菜标准,别说平时,就是过年也没几家舍得这么吃!
来帮忙的乡亲们都惊呆了。
“多福哥,金花嫂子,你们这也太破费了!”一个帮忙夯土的汉子擦着汗,不好意思地说。
吴多福咧着嘴笑,一挥手:“破费啥?大家伙儿来给我老吴家帮忙,出的是力气,流的是汗,吃顿好的应该的!晚上咱还备了好酒!”
这话引得一片欢呼,干活的热情空前高涨。
屋外,帮忙建房的汉子们甩开膀子干得热火朝天,饭菜的香味一阵阵飘过来,勾得人馋虫直叫。
按照村里大多数人家的老规矩,这种待客的席面,家里的女人和孩子是不能上桌的,得等男人们吃完,才能去厨房吃点剩菜剩饭。
几个孩子扒在厨房门口,眼巴巴地往外瞅,咽着口水。
连带着准备饭菜的袁氏、柳氏等人,也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黎巧巧看着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走到婆婆张金花身边,低声说:“娘,我看这规矩,能不能改改?”
张金花正忙着看顾锅里的肉,闻言一愣:“改?改啥规矩?”
“您看,外面干活的大哥们吃得香,咱们在厨房忙活的,还有这些孩子,也都饿着肚子呢。等他们吃完,好菜估计也剩不下几口了,凉飕飕的,吃着也没滋味。”
黎巧巧尽量把话说得委婉,“再说了,如今咱家豆腐坊的生意,咱们女人家出的力也不少。我想着,不如咱们就在厨房这边,也摆上一桌,菜色就跟外面的一样,让娘、嫂子们和孩子们也趁热吃。咱们自己吃自己的,不耽误外面男人们喝酒说话,您看行不?”
话音刚落,厨房里忙活的几个女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惊讶地看着黎巧巧。
就连一向不怎么管事的吴翠云,眼睛都亮了一下。
张金花皱起了眉头,下意识就想反驳,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看着黎巧巧,再想到如今家里的生意,一大半功劳确实要算在这个四儿媳头上。
沉吟了片刻,最终,还是让了步。
“行!”张金花一拍大腿,“就按巧巧说的办!咱们女人孩子,也在厨房开一桌!菜都留出来,跟外面的一样!”
“哎哟!谢谢娘!”袁氏第一个笑开了花。
柳氏也抿着嘴笑了。孩子们更是欢呼起来。
很快,厨房里也摆开了一张桌子。
张金花亲自掌勺,把各种菜肴都匀了满满一大份出来,热气腾腾地摆上桌。
红烧肉,鸡肉炖蘑菇,炒鸡蛋……一点不比外面的差。
一直躲在黎巧巧身后的如意,也被黎巧巧拉着,小心翼翼地坐在了桌边的一个凳子上。
自从被正式认为四房的养女,老吴家的孙女后,如意虽然还是不大愿意接近人,但明显胆子大了一些,开始走出自己的房间,到处走走。
此刻,她看着满桌的菜,小手紧紧抓着衣角,眼睛里有害怕,但更多的是一种受宠若惊的欢喜。
孩子们对这个不会说话的妹妹都很好奇,佩兰还主动夹了块鸡蛋放到她碗里。
如意吓得缩了一下,看看黎巧巧鼓励的眼神,又看看碗里的鸡蛋,最终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
吃饭的时候,黎巧巧看着手里的杂面窝头,又有了新主意。
她拿起一个窝头,用手从中间小心地掰开,但不完全掰断,然后夹了几块炖得烂烂的五花肉和豆角进去,又淋上一点汤汁。
“来,娘,嫂子,翠云,你们尝尝这样吃。”她把第一个做好的“夹肉窝头”递给了张金花。
张金花接过来,好奇地咬了一口。
窝头吸收了肉汁的咸香,搭配着软烂的肥肉和豆角,口感丰富,味道比单单吃窝头就菜不知道好了多少!
“嗯!这个吃法好!又方便又入味!”张金花连连点头。
其他人也纷纷学着样子,给自己做“夹肉窝头”,连小如意都尝试着把一小块豆腐和一点炒蛋塞进窝头里,吃得嘴角沾了碎屑。
“巧巧,你这脑子咋这么好使?这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新鲜吃法?”袁氏一边大口吃着,一边含糊不清地问。
黎巧巧笑了笑:“这哪是我想的,是铁牛。他说是在书局翻杂书的时候看到的,说有些地方的人,就这么吃干粮,又方便又顶饱。”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夸赞吴涯看的书有用。
而此时,屋外的院子里,又是另一番景象。
几张大方桌拼在一起,上面摆满了和大厨房里一样的硬菜。
帮忙的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吃得满头大汗,笑闹声不绝于耳。
吴多福作为主人,陪着大家。
而他最引以为傲的,是坐在他身旁的两个男人。
一个是吴涯,虽然穿着粗布衣服,但吃相斯文,举止从容,偶尔和长辈说句话,也显得有条有理。
另一个则是吴藏海,他端着一副读书人的架子,细嚼慢咽,与周围狼吞虎咽的乡亲们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