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谢云逸一行人还是是在酒店吃的午饭。
因为老四和老五的哀怨,还是跟在宿舍一样,老大最终没能绷得住。
所以只得在酒店吃完午饭再去。
本来谢云逸也有点昏昏沉沉的,但看过佳宇的流程日志的关于这个发动机的参数以后,他就瞬间不困了!
这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啊,因为这对于推进他接下来的计划相当关键。
宿舍4人快速的吃完饭,只是吃饭的过程中,大家都默契的一字不提关于华新的事,反而一顿吃喝,说着一些最近身边遇到的趣事。
但是等下到停车场,谢云逸坐上驾驶位,他捋着思路,后视镜里看着三人陆续上车,关上车门,主动道:
“这会儿我们去公司吧,下午兄弟几个应该都有空吧?”
“我没关系,都可以”
“下午有空!”
只有陈梓涛沉思了下,他看了下腕表,道:
“下午五点我要赶回去,飞机是在3点起飞,这中间的时间都可以。”
谢云逸发动圈迪,驶出停车场,然后缓缓驶上了道路。
“我今天早上跟你们说的那个好东西是一台40吨级的液氧甲烷发动机!”
“我们之前的时候不是讨论过,几个公司,各自造零配件,然后组装成一台完整火箭的方案吗?”
三人一听谢云逸直接进入正题,神色纷纷变得若有所思起来,特别是老四和老五,原本昏昏沉沉的他们瞬间支棱了起来。
“是有这么回事,当时我记得我们还开玩笑说,让你先造一台40吨级的液氧甲烷发动机来着。”
“这么说你说的好东西就是这台40吨级的液氧甲烷机?”李兴业顿时兴致缺缺了起来。
因为他们家这样的发动机有好几款,这样吨位的发动机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尺寸跟60到70吨级的发动机差别不大,但是推力小了三分之一,功率密度有点可怜。
主要还是推重比低,比冲低,经济效益考量上并不划算。
至少,效益上,它并不是一个最优解!
可以说,这样的发动机完全是个过渡产品。
如果谢云逸介绍他们手里的那台手机,那李兴业可能更感兴趣一些。
但李兴业可不会无的放矢直接开问,他期待老三能主动说出来!
“你们可能有些误解,那时候我们讨论的那台甲烷机和现目前讨论的这台甲烷机的区别!”说到这个谢云逸此时心里已经心潮澎湃了。
如果不看佳宇给他的图片,他可能心态可能也和这几个哥们一样,不就40吨级的甲烷机嘛,有啥好惊讶的?
但看了参数,尤其是看到图片中的华新员工和真实发动机尺寸对比,那种震撼感,在懂行的人眼里,简直是晴天霹雳。
三观都要碎裂的那种震撼!
因为在航天领域,你造个大件,多大都能造,造出来之前,你要算好你的需求参数和实际的用途,加入一些力学特征和轨道物理学特征作为约束条件,其实都好做。
唯独是你要把一个大件缩小到一定的尺寸,尤其是发动机,要将它小型化这等同于从零开始再造了台新的发动机。
要把这台发动机打磨到成熟,稳定的工况,这估计是另一个以10年为单位的艰难历程!
只是发动机小型化到一定的缩比以后,它的输出功率会随着进一步体型缩小而成指数级下降。
既要又要,对于任何工程师来说都是灾难!
佳宇的暴力美学就是,它用极致的人员,资源调配来完美地堆出了这台在正常人类思维中完全不可能的发动机。
在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从网络上,从智能工厂,从一些研究所的物理隔离资料中,再结合它本身的能力特点,几乎完美地完成了这次甲烷机小型化既要又要工程。
“误解?你又搞出了点啥新鲜东西?”伍智祥一脸来了兴趣的神色。
陈梓涛也从原本的疑惑变成了一种隐隐的期待。
他的工作使然,他对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并没有太多跟进,但是他相信谢云逸。
谢云逸没有任何理由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又给他们展示一个稀松平常的东西来让他自己掉价!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谢云逸想要给他们展示的是什么了:
一台小型化到非常离谱的发动机!!
众人套上防尘鞋帽踏入一扇气密门后,在展厅的中\/央就看到了一台非常迷你的火箭发动机装在一个透明的隔离箱中。
只大致扫过一眼,众人都开始懵逼起来!
只因为它的尺寸太小了。
“小新,来给大家介绍下你的最新杰作!”谢云逸进入展厅后直接就对小新说道。
“好的!小新这就为股东们介绍华新航天最新制造的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还未没有命名,这款发动机是小新收集了众多发动机的特点,分析了它们的优点,并根据新型材料的特点,从而研发的属于华新航天天的新型液氧甲烷发动机”
“它的推力:40吨”
“它的自重:64.69公斤”
“它的推重比:618.25”
“真空比冲:380秒”
“海平面比冲:345秒”
“尺寸....”
听到谢云逸与小新的对话,最先反应过来的是陈梓涛,他开口问道:
“等等,老三,再确认下,你刚刚提到这是智能助手小新的杰作对吧?”
“我没记错的话,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款已知的发动机缩小到这个尺寸还有40吨的推力!你们测试过了吗?稳定性如何?”陈梓涛说到最后,他发现自己有些微微的颤抖。
如果真是这样的尺寸和推力,那么自己的位置是不是可以...
在伍智祥和李兴业都从懵逼中回过神来,双眼冒光看着这台甲烷机的时候,谢云逸没有回答他们,回答他们的是来自小新的声音。
“这台发动机还没有测试,它属于刚刚组装完成的机器,现在处于静平衡状态,现在测试的话,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陈梓涛定了定神,然后快步走到谢云逸跟前,非常认真地看着他,少见地急促说道:
“老三,这台机器可以直接试机吗?我需要测试的结果,所有的损失由我来承担如何?”
他又又补充道,“如果成功测试,这样的尺寸如果能稳定输出20吨的推力,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至少拿到一个非常稳定的订单!”
“这么小的尺寸,它的稳定输出功率真的能达到20吨吗?如果有个15吨的输出推力,都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火箭发动机了!”李兴业靠近了甲烷机,隔着透明箱体,仔细看着整个发动机的结构,边看边说着。
“就外表看,它就跟一些常规的液氧甲烷机完全不同!貌似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中间那个环状结构应该是个燃料泵和氧化剂泵,接在一起的应该是燃烧室,只是不知道它的散热是用的什么方案...”李兴业蹲在发动机旁边,左右打量着。
这时候伍智祥倒是非常实在地说:“小新,你给我们解释下这中间的技术呗?这不会有违反你什么机器人三定律之类的规则吧?!”
“好的!这款新型发动机是一款旨在实现高度集成与超高功率密度的液氧甲烷发动机,设计之初就已经基本放弃了传统液氧甲烷机的框架,转而采用完全创新的拓扑优化算法与激光烧结工艺,整个发动机的零部件相比传统甲烷机,零部件数量减少约75%以上。”
“发动机整体重量同比减少80%”
“在最优算法基础上,我们得出的理论最优比冲与推重比分别为...”
听着小新的逐步讲解,每个人的神色都开始变得凝重起来。
无论是陈梓涛还是伍智祥或是李兴业,尤其是后两者,无论平常表现的有多纨绔,但本质上来说,他们还是非常了解航天,了解这个世界真实的物理规则是有多残酷的。
所有人都定定地看着谢云逸。
看到所有人都看向他,谢云逸念头一转。
他点了点头,开完笑道:
“你们这么沉重干嘛?大家都这样说了,那就做呗,毕竟你们是华新的大股东!”
几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后,都纷纷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