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雁慢吞吞走回自己的院子。
这是她第一次不想要东西,甚至可以说是在顶嘴,心里不慌是假的,她草草洗漱后,便将自己埋进柔软的锦被里,试图用睡眠驱散心头纷乱的思绪。然而,一闭上眼,药叟那句“养雀儿”的话就在耳边反复回响,沈淮川那双看似含笑却深不见底的眸子也不断在脑海中浮现。
她烦躁地翻了个身,将自己裹得更紧。明明告诉自己不要在意,不要多想,安安分分当那双面间谍攒钱跑路就好,可心口那点酸涩却不受控制地蔓延开来。她知道自己反应过激了,沈淮川那样的人,怎么可能顾及她这点微不足道的小情绪?可越是明白,就越是觉得无力。
在一刻钟之前,主院书房内。
沈淮川处理完几份密报,揉了揉因停药而隐隐作痛的额角,抬眼看了看窗外的天色。暮色已深,府内各处陆续点起了灯。
他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从书案抽屉里取出一只小巧的紫檀木盒。打开盒盖,里面静静躺着一支玉簪。簪身是上好的羊脂白玉,温润无瑕,簪头却别出心裁地雕成了一只展翅欲飞的雁鸟,鸟喙衔着一颗极小却璀璨夺目的红宝,翅羽纹理清晰,栩栩如生。
这支簪子,是今日他吩咐阿亦从私库里取出的那块玉料,让工匠加紧赶制的。他今日起来,鬼使神差地想到了这个。谈不上多深思熟虑,只是一时兴起,觉得这簪子似乎挺衬她,或许能让她高兴一下,省得总一副战战兢兢、随时准备躲开的模样。
他指尖摩挲挲着冰凉润泽的玉簪,想象了一下她收到时可能出现的表情,大约是眼睛先一亮,下意识地想要,又努力克制,装出一副“王爷赏赐不敢不收”的乖顺样子,但眼角眉梢那点藏不住的欢喜,估计和她偷偷攒钱时的表情差不多。
想到这儿,沈淮川唇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他合上盒盖,扬声唤道:“阿亦。”
书房门被推开,阿亦应声而入:“王爷。”
“把这个,”沈淮川将木盒递过去,语气随意,“给西暖阁送去。”
阿亦接过盒子,并未多问,只应道:“是。”转身便欲离去。
“等等。”沈淮川又叫住他,顿了顿,似是随口补充,“若她问起,就说……本王瞧这玉料还成,放着也是放着。”
他自觉这话已算得上解释,甚至带了几分难得的“体贴”,毕竟,他沈淮川赏东西,何时需要向人说明缘由了?
阿亦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诧异,但依旧面色沉静地领命:“属下明白。”
沈淮川挥挥手,重新拿起一份公文,心思却莫名有些飘忽,竟有些期待阿亦带回的反馈。那只小雀儿,见了这簪子,总该扑腾两下漂亮的羽毛,欢欣雀跃了吧?或许还会难得主动地过来谢个恩?
时间一点点过去,书房里静得只能听到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沈淮川面前的公文许久未翻一页。他微微蹙眉,送个东西而已,需要这么久?
终于,门外再次响起脚步声。
阿亦一人回来了。
他走到书案前,躬身将那只原封不动的紫檀木盒呈上,声音一如既往的平板无波:“王爷。”
沈淮川目光落在那个盒子上,眸中的一丝期待瞬间冷却,眉梢微挑:“怎么回事?”
“回王爷,”阿亦垂首道,“盒子没送出去,王妃看也没看就说不要,并且让属下转达,说明日她会好好演戏的。”
阿亦复述得尽可能客观,但这几个字,落在沈淮川耳中,却显得格外刺耳。尤其是结合她之前溜得飞快的背影。
是了,她一向“胆小”。但往日他赏下金银元宝时,可没见她“不敢收”,那双眼睛里都快伸出小爪子来了。
身子乏了?下午在茶楼看戏时精神不是挺好?回来时还有力气半路溜号,跑去那老药罐子那儿待了半晌。
沈淮川的脸色沉了下来。他不是傻子,这话里显而易见的推拒和疏离,他听得出来。
为什么?
下午分开时还好好的,虽然似乎有点心事,但也不至于此。是去了药叟那儿听了什么闲话?还是……单纯只是在闹脾气?因为他哪句话没说对?还是因为他没立刻告诉她全部计划?
可他能告诉她什么?那些肮脏的算计,步步惊心的陷阱,他自己深陷其中便罢,何必将她也彻底拖下水?让她待在相对安全的地方,看戏拿钱,不好么?
沈淮川发现,自己竟有些无法理解宋清雁这突如其来的情绪。
他指节分明的手指在紫檀木盒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的笃笃声,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眼底那点因期待而泛起的微澜早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拂逆的不悦和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困惑。
他自认待她已足够宽容,甚至称得上纵容。纵容她在府里过得舒坦,纵容她偶尔没大没小的顶嘴,纵容她那些小心思小动作。他从未对任何人如此过。
可她似乎并不满足,或者说,并不像他以为的那样,轻易就能被这些物质和表面的安宁所取悦。
她到底想要什么?
沈淮川挥了挥手,语气听不出喜怒:“知道了。下去吧。”
阿亦悄然退下,轻轻带上了房门。
书房内重归寂静。沈淮川独自坐在灯下,目光幽深地盯着那只未能送出的木盒。玉簪在盒内静静躺着,温润的光泽此刻看来却有些碍眼。
他忽然觉得有些可笑。他竟会花费心思去琢磨一个女人的情绪,甚至试图用一支簪子去哄她?
真是荒谬。
他将木盒随手扔回抽屉,发出“哐当”一声轻响,仿佛想将刚才那片刻的莫名情绪也一并锁进去。
然而,抽屉可以关上,心头那点难以言喻的滞涩感,却迟迟未散。
他重新拿起公文,试图集中精神,却发现上面的字迹似乎都在晃动。
最终,他烦躁地将公文掷在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