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杭州总院,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药膳园里的桂花就飘来了甜香。5 岁的萧念桃穿着小小的蓝布围裙,站在厨房的矮灶台前,手里攥着比他手掌还大的勺子,眼神里满是认真 —— 今天,他要在娘的指导下,亲手给张阿婆做一碗 “小米红枣粥”。
“念桃,先把小米淘干净,水要没过小米,轻轻搓几下就行。” 苏软桃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个小水盆,帮儿子把小米倒进去。念桃踮着脚,小手伸进盆里,学着娘的样子搓小米,可力气没控制好,溅出的水花打湿了他的袖口,他却浑然不觉,只盯着盆里的小米,小声念叨 “轻轻搓,不溅水”。
淘好小米,软桃帮他把水沥干,倒进小砂锅里:“接下来要加水,水和小米的比例是 3:1,念桃数数,加三碗水好不好?” 念桃点点头,拿起小瓷碗,一碗一碗往砂锅里倒水,倒到第三碗时,手一抖,水洒了些在灶台上,他赶紧用小抹布去擦,脸憋得通红:“娘,我洒了……”
“没关系,” 软桃蹲下来,帮他擦干净小手,“第一次做都会这样,娘小时候煮粥,还把锅烧糊过呢。咱们把水擦干净,继续煮就好。”
接下来是放红枣。软桃提前把红枣去核,切成小块,放在小碟里:“红枣要放五块,念桃数清楚,一块一块放进去。” 念桃拿起红枣块,一块一块往砂锅里放,放完后还数了一遍,确认是五块,才放心地盖上锅盖。
开火的时候,念桃踮着脚,够不到灶台的开关,萧璟渊走过来,轻轻抱起他,让他的小手能碰到开关:“慢慢转,听到‘咔嗒’声就好,火要调小,不然粥会煮糊。” 念桃跟着父亲的指导,小心地转动开关,看到蓝色的火苗冒出来,眼睛一下子亮了,兴奋地说 “爹,火开了!”
粥煮的时候,念桃守在灶台边,每隔一会儿就掀开锅盖看看,软桃笑着说 “粥要慢慢煮,不能总掀锅盖,不然会煮不熟的”。他听话地放下锅盖,却还是盯着砂锅,时不时问 “娘,粥好了吗?阿婆会不会等急了?”
张阿婆坐在庭院里的竹椅上,看着厨房门口的祖孙三人,手里拿着软桃给她织的毛线袜,嘴角忍不住上扬。她从江南来京城后,就一直帮着照顾念桃,看着他从牙牙学语的婴儿,长成会帮着煮药膳的小不点,心里比谁都欣慰。
半个时辰后,小米红枣粥终于煮好了。念桃小心翼翼地端起砂锅,软桃赶紧在旁边扶着,怕他烫到。他把粥盛在阿婆常用的蓝花碗里,还特意撒了点桂花,然后端着碗,一步步走到阿婆面前,仰着小脸说 “阿婆,粥好了,您快尝尝”。
张阿婆接过碗,吹了吹热气,喝了一口。小米熬得软烂,红枣的甜混着桂花的香,在舌尖散开,暖得她心里都热乎了。她看着念桃满是期待的眼神,笑着说 “真好吃!比阿婆煮的还好吃!咱们念桃长大了,会做药膳孝敬阿婆了”。
念桃听到夸奖,开心地跳起来,跑到软桃身边,拉着她的手说 “娘,阿婆说好吃!我还要给爹做一碗!” 软桃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眼眶有点红:“好,咱们再给爹做一碗,以后念桃还要给更多人做药膳,好不好?”
萧璟渊走过来,接过软桃手里的砂锅,笑着说 “念桃做的粥,爹也想尝尝。咱们念桃不仅会做药膳,还懂孝敬,真是个好孩子”。他拿起碗,盛了一碗粥,喝了一口,点点头说 “确实好吃,比你娘第一次给我煮的粥还香”。
软桃拿出相机,拍下念桃给阿婆喂粥的画面,还有他满是面粉的小脸,打算把这些照片放进《江南药膳集》终极版的 “传承影像” 部分。她看着眼前的景象 —— 念桃围着阿婆转,萧璟渊在旁边笑着,庭院里的桂香飘满了整个总院,心里满是幸福。
她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跟着母亲学煮药膳,母亲总说 “药膳不仅是用来吃的,更是用来传递心意的”。现在,念桃也开始学着传递这份心意,用一碗小小的小米红枣粥,温暖着身边的人。软桃知道,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 不是把手艺刻在纸上,而是把爱和心意,一代代煮进药膳里,永远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