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破界”静悬于“碎星回廊”边缘的“盲点”陨星带。此处空间结构扭曲,破碎的星骸与永不停歇的能量乱流形成了天然的视觉与神识屏障。鹿笙将尘影符与坤元迹敛术催发至极致,星槎如同彻底融入背景噪音,成为混乱图景中一个微不足道的静态像素点。
她面前,由《弈天筹》具现出的立体星图正缓缓旋转,其上标注着“万寂塔”大致道标区域,以及数个不同色彩、正在缓慢移动的光点。
“目标区域监测中……标记单位A(星痕阁,标识色:银蓝),已抵达预定坐标外围,正在建立前沿观测站,行为模式:谨慎勘探,高频次扫描。”
“标记单位b(噬组织,标识色:暗红),已突破外围干扰区,行动轨迹呈现明确的指向性,疑似掌握部分内部路径信息,行为模式:激进渗透。”
“标记单位c(未知第三方,标识色:灰白),于三标准时前失去稳定信号,最后消失位置位于道标区域侧翼,存在主动隐匿或已被清除两种可能。”
鹿笙冷静地分析着反馈数据。局势大体在她预料之内,但细节需要微调。
星痕阁果然谨慎,选择了最稳妥的“建立据点、逐步探索”方案,这能有效降低风险,但也会拖慢进度。
噬组织的激进则有些出乎意料,他们似乎对“万寂塔”内部环境并非一无所知,这让她对“噬”组织与寂灭一脉,或者说与“影渊”的关联有了更深的评估。
至于那第三方,她的“匿名传讯”似乎石沉大海,对方要么没上当,要么有其更隐秘的计划。
“星痕阁进度过慢,可能导致‘噬’组织过早接触核心,打破平衡。”“噬”组织进展太快,需稍作抑制。“弈天筹,推演对‘噬’组织进行适度干扰的方案,要求:加剧其与遗迹防卫机制的冲突,延缓其进度,且不暴露干扰源。”
“推演完成。方案一:模拟‘巡时者’波动,定向投射至‘噬’组织先锋小队所在区域,引动该区域时空结构不稳定……成功率75%,可能引发‘巡时者’本体关注,风险较高。”
“方案二:解析‘噬’组织当前路径,向其前方预设区域投放经过伪装的‘时空陷阱’(基于‘归寂源炁’特性模拟),诱导其触发……成功率68%,需精确计算投放时机与能量强度。”
“方案三:间接引导。向‘星痕阁’匿名发送‘噬’组织已突破至‘沉眠回廊’区域的加密信息(附部分真实路径数据),刺激星痕阁采取更积极行动,对‘噬’组织形成牵制……成功率85%,风险最低。”
鹿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方案三。直接介入冲突风险不可控,而引导星痕阁去给“噬”组织制造麻烦,无疑是最符合她“藏智于内”宗旨的做法。
她再次动用《弈天筹》与归寂源炁,伪造了一份看似由星痕阁内部侦察单元发出的、带有加密校验的紧急军情。信息内容暗示“噬”组织可能掌握了快速通往核心区的密径,并附上了一段被“偶然”记录下的、‘噬’组织小队突破某处机关屏障的模糊影像。信息经由复杂的路径匿名发送至星痕阁那个刚刚建立的前沿观测站。
做完这一切,她便继续耐心观望,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监控着“项目”进展,只在必要时进行微小的资源调配和风险管控。
数个时辰后,效果显现。星痕阁银色光点的行动模式骤然改变,从稳健的勘探转变为更具攻击性的突进姿态,数股强大的灵力波动明显加速,直插“万寂塔”道标区域,其前进方向,恰好能对“噬”组织的侧翼形成包夹与干扰。
“驱虎吞狼,第一步达成。”鹿笙心中默念。她并不指望星痕阁能就此消灭“噬”组织,只要双方能纠缠起来,互相消耗,为她后续的真正入场创造机会,便已足够。
就在她以为可以继续安静观察时,置于膝上的“寂灭令”再次传来异动。这次的嗡鸣不再是持续的低沉共鸣,而是转为一种断断续续、带着特定节奏的急促震颤。与此同时,《弈天筹》捕捉到,“万寂塔”道标区域的核心,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某种规律的、如同“呼吸”般的脉动。
“警告:检测到‘万寂塔’入口稳定性正在周期性波动。根据‘寂灭令’反馈韵律及空间脉动模型推演,‘入口开启窗口期’将于约十二个标准时后出现,持续时间预估:三十七息。”
“机会只有一次。”鹿笙眼神一凝。她必须在这极短的时间内,避开所有耳目,精准进入。
她立刻开始调整状态,将自身灵力、神识调整至最佳。同时,《弈天筹》全力运转,结合最新监测到的星痕阁与“噬”组织的实时位置、行动轨迹,以及“万寂塔”入口周边的环境参数,开始推演最优潜入路径。
无数条光路在神识海中生成、碰撞、优化。她需要一条能最大限度利用双方视线盲区,避开可能存在的空间裂缝与隐匿陷阱,并且在时间上完美契合那三十七息窗口的路径。
“路径推演中……计算冲突点……规避‘噬’组织巡逻线……利用星痕阁推进造成的能量扰动作为掩护……”
这是一场极其复杂的计算,需要将数十个变量同时纳入考量。鹿笙心神高度集中,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她的眼神依旧冷静,如同最精密的算盘,拨弄着每一个可能。
最终,一条蜿蜒曲折、时机要求苛刻到毫秒的潜入路径被规划出来。
“就是它了。”她深吸一口气,将路径每一个细节刻入脑海。
星槎依旧静默,如同蛰伏的猎手。鹿笙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只待那决定性的三十七息到来。她将以一个绝对“隐形”的姿态,潜入这场由她亲手掀起的风暴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