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斜切过玻璃幕墙,将指挥室的长桌一分为二,明暗交界处,那支红笔静静躺着,笔帽尚未合拢,墨迹在空气中微微发散。陆轩站在白板前,指尖轻轻划过“应急协同备忘录”几个字,纸面还残留着昨夜落笔时的温度。他没有回头,只低声说:“把人叫来,今天不开作战会,开务虚会。”
脚步声陆续响起,张涛抱着平板,眉头微锁;李刚大步迈进,肩背挺直,眼神里仍带着未散的战意;孙明紧随其后,公文包边缘磨得发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拉链。赵宇最后一个进来,手里拿着一叠刚打印的图表,神情沉静。
陆轩转身,目光扫过众人:“昨天我们签了名字,不是为了活过今天,是为了五年后还能站在这里,决定自己的命运。”
李刚一愣,随即皱眉:“现在‘绿能一号’还没完全稳住,刘猛那边虎视眈眈,这时候谈五年?是不是太早了?”
“早?”陆轩轻笑一声,走到投影屏前,调出一张成本演进曲线图,“三年后,国家对稀有金属的管控必然收紧,环保标准再升一级。如果我们现在不布局替代材料、不整合上游资源,等政策落地那天,我们连投标的资格都没有。”
张涛低头翻动数据,忽然抬头:“你是说,我们得提前把技术路线再推一代?”
“不止是技术。”陆轩在白板上画出一条斜向上升的曲线,“是整个生态。从材料冶炼到系统集成,从国内试点到国际认证,每一步都得提前五年落子。今天不做,明天想做都来不及。”
赵宇将一张国际政策趋势图投上屏幕:欧盟碳关税的实施时间轴清晰标注,2012年起,高碳排产业将面临额外征税。数据下方,一行小字写着:“绿色壁垒,正在成型。”
“我们拼的不是谁现在成本低,是谁未来合规快。”陆轩声音沉稳,“刘猛砸钱抢项目,陈龙勾结审批口,他们争的是地盘。我们争的,是规则。”
李刚握拳抵住桌面,眼神依旧锐利:“可拳头不硬,说什么都是空话。我们要是没实力,谁听你定规则?”
“拳头当然要硬。”陆轩点头,“但真正的实力,不是今天打了谁,而是明天谁能活下去。我们打北辰,能出一口气;可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设计院、没有材料厂、没有认证体系,下一次,别人照样能用同样的手段,把我们卡死。”
张涛忽然开口:“如果我们把碳足迹追踪系统嵌入产品全生命周期呢?从原料开采到模块报废,每一环都可追溯。这不仅是合规,更是壁垒。”
陆轩目光一凝,缓缓点头:“一旦建成,谁想进国际市场,都得按我们的标准来。”
孙明终于开口,语气谨慎:“可这种投入周期太长,回报不确定。股东那边……”
“正因为不确定,才更要投。”陆轩打断他,语气坚定,“短期利润是水,流得快,也干得快。长期生态是河床,决定水往哪流。我们现在每一分钱,都是在为五年后的主航道挖深一寸。”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阳光缓缓移动,照在白板上的技术曲线,2015年那个“x-7材料突破”的标记,在光线下微微反光。
赵宇忽然开口:“如果我们联合几家民营冶金厂,成立技术联盟呢?共享数据,共担风险,既能加速研发,又能分散成本压力。”
“好。”陆轩立即回应,“把名单列出来,优先选那些有自主提纯能力、但缺市场渠道的。我们出技术,他们出产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孙明低头记录,笔尖一顿:“可资金……我们现在的现金流,撑不起这种规模的长期投入。”
陆轩走到桌前,打开一份加密文件,调出“绿能一号”全周期成本模型:“从第四季度开始,我们将逐步释放部分非核心业务的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不是卖命,是换船票。我们要的不是钱,是资源协同。”
张涛眼神一亮:“用资本换生态?”
“对。”陆轩点头,“钱是工具,不是目的。我们要建的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个能自我进化、持续扩张的系统。技术自研、产业协同、标准输出——三阶跃迁,一步都不能少。”
李刚沉默片刻,终于开口:“那武力呢?我们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万一有人趁虚而入?”
“虚?”陆轩回头看他,“真正的虚,不是没人守门,而是门后没有未来。胡军的队伍不会撤,但他们的任务要变——从‘守地盘’变成‘护生态’。每一个合作方,都是我们的战略支点,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赵宇补充:“我们还可以建立‘绿色供应链认证体系’,只有通过我们标准的企业,才能进入樊星阁的采购名单。这既是控制力,也是影响力。”
“没错。”陆轩在白板上写下“可持续发展”四个字,笔力沉稳,“我们不做一锤子买卖,要做百年基业。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五年后的主战场铺路。”
会议渐入尾声,阳光已铺满整张长桌。林娜轻轻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的文件,封面上写着《绿色能源产业整合可行性分析》。
陆轩接过文件,没有立即翻看,而是将它缓缓放入一个深灰色档案袋。他拿起红笔,在封口处写下一行字:“五年内,不得启封。”
他抬头,对林娜说:“除非‘绿能一号’亮灯。”
林娜点头,将档案袋小心收进保险柜。柜门合上时,发出一声轻响。
陆轩站在窗前,望着城市天际线。远处工地上,“绿能一号”的钢架结构已初具轮廓,像一座沉默的巨人,在晨光中缓缓挺立。
张涛走到他身边,低声问:“如果我们真的建成了这个系统,下一步呢?”
陆轩没有立刻回答。他从西装内袋取出一张纸,是昨夜写下的战略框架草图。他在“标准输出”之后,添了一个箭头,指向空白处。
笔尖悬停片刻,落下两个字: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