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余晖透过会展中心高耸的玻璃幕墙,斜斜地切割着展台边缘的金属支架,将李刚的身影拉长成一道锐利的剪影。他站在樊星阁展位后方的临时办公区,手中握着一叠厚厚的资料,纸页边缘已被反复翻阅得微微卷起。展台的喧嚣已渐渐退去,人群如潮水般散去,只剩下零星工作人员在拆卸设备、清点物资。
他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坐在一张折叠桌前,将八家重点企业的信息逐一摊开,像排兵布阵般在桌面上重新排列。
每一份资料上都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红色代表资源雄厚但决策缓慢,蓝色代表技术互补性强但规模有限,绿色则是合作意愿强烈、响应迅速的潜在快攻对象。李刚的目光在“启明自动化”那份蓝色文件上停留最久。那家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临别时的一句话还在他耳边回响:“我们不求大,只求深。”
他翻开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家企业的核心诉求:有的要独家代理权,有的要求定制化开发,有的则希望樊星阁承担全部前期投入。他一支笔一支笔地划掉那些与樊星阁战略方向背道而驰的条款,动作果断,不留情面。
“合作不是施舍,更不是凑数。”他低声自语,指尖敲了敲启明那份文件,“真正能走远的,是敢把底牌亮出来的人。”
他最终圈定四家:两家大型能源集团,一家海外设备商,再加上启明自动化。前两者能带来市场覆盖与资本背书,后者则是技术拼图中缺失的一角。他合上笔记本,起身走向陆轩的临时指挥车——一辆停在地下车库的黑色商务舱。
陆轩正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手指轻轻搭在膝盖上,呼吸平稳。听到脚步声,他睁开眼,目光清明如初雪。
“筛完了?”他问,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四家。”李刚递上精简后的名单,“两家大块头,一家海外渠道,还有一个‘小而尖’的——启明。他们的动态负载预测算法,精度比我们现有模型高出至少两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精密制造场景下。”
陆轩接过名单,指尖在“启明自动化”上轻轻摩挲了一下,随即点头:“安排见面,明天上午。先谈模式,再谈利益。”
“他们提过,想参与联合调试,还要共享部分训练数据。”李刚补充。
“合理。”陆轩目光未移,“技术互补的前提是互信。数据可以给,但必须分级授权,核心算法框架不能动。”
李刚记下要点,正要离开,陆轩却忽然开口:“别只看技术。问问他们,为什么选我们?”
“什么意思?”
“合作不是交易,是方向的对齐。”陆轩缓缓坐直,“有人想借我们的势,有人想补自己的短,但真正能并肩走远的,是那些和我们一样,想把路走宽的人。”
李刚沉默片刻,重重点头。
第二天上午九点,樊星阁总部会议厅。
阳光透过百叶窗斜射进来,在长桌上投下一道道光栅。陆轩坐在主位,西装笔挺,神情沉稳。对面坐着启明自动化的技术总监陈峰,四十出头,穿着朴素的格子衬衫,眼神里透着技术人的执拗。
“我们愿意开放80%的训练数据集。”陈峰开门见山,“但前提是,你们的控制层必须允许我们嵌入自定义算法模块,并保留在特定场景下的独立调度权限。”
陆轩微微颔首:“理解。但权限开放意味着风险——一旦你们的模块出现异常,可能触发整个系统的连锁反应。”
“所以我们要求联合调试期不少于三十天。”陈峰语气坚定,“期间所有操作留痕,责任可追溯。”
“可以。”陆轩应下,“但调度权不能完全独立。工业电网不是试验场,任何决策都必须通过我们的安全校验层。”
“那你们的校验逻辑会不会过度干预?”陈峰皱眉,“我们的算法依赖实时反馈,延迟超过50毫秒,精度就会断崖式下跌。”
“我们能做到30毫秒内响应。”陆轩平静道,“而且,校验不是阻碍,是护航。就像赛车,再快的引擎,也需要刹车系统。”
陈峰沉默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像是在计算某种无形的参数。
“还有一个问题。”他抬头,“利益分配。”
陆轩示意他继续。
“如果这套融合系统落地,产生的节能收益,我们要求分成不低于15%。”陈峰直视陆轩,“这不是技术授权费,是成果共享。”
陆轩轻轻靠向椅背,目光未闪:“15%?你们投入了什么?”
“算法、调试人力、场景数据积累,还有三年试错成本。”陈峰语气渐强,“我们不是来蹭热度的,是来拼技术的。”
“我尊重拼技术的人。”陆轩声音依旧平稳,“但樊星阁承担的是系统稳定性、客户信任、市场风险。如果系统崩了,砸的是我们的牌子。”
“所以我们才要求联合调试!”陈峰声音提高,“就是为了降低风险!可现在你连合理的收益都不愿让渡,谈何共赢?”
会议室气氛骤然紧绷。
李刚坐在侧位,手指在笔记本上微微收紧。他看得出,双方都在坚持自己的底线——一个要控制权,一个要回报率。这不是技术问题,是信任的博弈。
陆轩没有立刻反驳,而是缓缓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三个词:控制、责任、回报。
“我们换个角度。”他转身面对陈峰,“如果系统因你们的算法缺陷导致故障,谁来担责?”
“我们承担直接损失。”陈峰答。
“间接呢?客户信任崩塌,市场份额流失,这些怎么算?”
陈峰语塞。
“我提个方案。”陆轩笔尖轻点白板,“前两年,收益分成按8%计算,由你们享有。期间所有调试数据双向共享,我们共同优化模型。两年后,若系统稳定运行超过99.9%,且客户满意度达标,分成自动上调至12%,并开放部分调度权限。”
陈峰眉头紧锁:“还是不够。”
“那你说,多少才够?”陆轩直视他,“15%?20%?还是想当股东?”
“我要的是尊重!”陈峰猛地站起,“不是施舍!我们不是来当你们的外包团队的!”
陆轩静静看着他,眼神如深潭。
“你想要尊重,很好。”他缓缓开口,“但尊重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你今天敢把算法亮出来,我就敢把客户资源交出去。可你要的不只是分成,是主导权——而这,恰恰是最不能让的。”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有力:“我可以给你舞台,但不能把方向盘交出去。这车,必须由我们一起开,而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
陈峰站在原地,胸口起伏,眼神剧烈波动。
李刚悄悄看向陆轩,发现他的手指在桌沿轻轻敲击——那是他思考到关键处的习惯动作。
“如果我们……”陆轩忽然开口,语速放缓,“设立一个联合技术委员会,由双方各派三人组成,重大决策共同投票。收益分成按阶段递增,最高可达14%,但前提是系统通过第三方权威认证。”
陈峰眼神一动。
“而且。”陆轩补充,“第一单试点项目,由你们主导实施,我们提供资源支持。成,功劳归你;败,责任共担。”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寂静。
阳光移动了一寸,光斑从桌面爬上了陈峰的鞋面。
他缓缓坐下,手指在桌面上划了一道线:“试点项目,必须是我们最核心的客户。”
“可以。”陆轩点头。
“分成阶梯,必须写进合同。”
“没问题。”
“联合委员会,一周一议,决策透明。”
“当场签字。”
两人对视良久,谁都没有先移开目光。
李刚屏住呼吸,他知道,这一刻的沉默,比任何言语都沉重。
终于,陈峰伸出手:“那就……试试看。”
陆轩没有立刻回应,而是从西装内袋取出一支钢笔,拧开笔帽,放在桌面上。
“笔给你。”他说,“合同,你来写第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