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轿车在北域物流园区门口稳稳停下,轮胎碾过地面的碎石发出细微的咯吱声。陆轩推门下车,风迎面扑来,带着工地特有的尘土与钢铁气息。他没有抬头看楼顶的标识,脚步笔直地穿过玻璃大门,身后两名随行人员快步跟上。
大厅里,北域物流总经理陈志远已等候多时,眉头微锁,目光在合同文本与陆轩之间来回游移。
“陆总,我们信任樊星阁的技术,可这次合作涉及三个区域调度中心、上千台设备接入,一旦系统出问题,整个物流链都会瘫痪。”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沉重,“我们不是怕担责,而是怕拖累你们。”
陆轩点头,将西装外套搭在椅背上,露出笔挺的衬衫肩线。他走到会议桌前,目光扫过在场十余名技术主管与运营负责人。
“我明白你们的顾虑。”他开口,声音沉稳,却如铁锤落砧,“但我要说一句——今天签的不是一份免责协议,而是一份共同冲锋的军令状。”
他从公文包中抽出一份文件,轻轻放在桌上。
“过去五年,我们为二十七家企业提供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可靠的保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陈志远脸上。
“我可以承诺——若因我方系统缺陷导致停运,樊星阁全额赔偿损失。但我也要求你们一件事:全力配合数据对接,派驻最懂业务的人,和我们的团队并肩作战。”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一名技术主管低声问:“如果市场突发波动,比如运力骤增或能源价格跳涨,系统能实时响应吗?”
“市场从不会等任何人。”陆轩嘴角微扬,“所以我们的系统,也不允许自己‘等待’。它不是预判,是感知;不是计算,是反应。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而且——”他看向提问的技术主管,“后续项目推进中,我们会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策略,确保始终走在需求前面。”
赵宇起身,接过话头:“我已经联系了华东、华南两个数据中心的运维团队,明天上午完成资源预占。技术对接组今晚就入驻贵司调度中心,先做数据映射和接口测试。另外,我已协调三支应急响应小组,二十四小时待命。”
他语速平稳,条理清晰,像一把精准的尺子丈量着每一步进程。
“资源调配方面,优先保障北域主干网络升级和智能仓储模块上线。”赵宇翻开计划表,“设备供应商那边,我们以‘战略合作项目’名义申请了绿色通道,首批智能分拣机下周三前到场。”
一名物流调度负责人皱眉:“但我们这边的旧系统还没完全下线,新旧并行期间,会不会有数据冲突?”
“这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赵宇递上一份流程图,“我们采用双轨并行、灰度切换模式。前七天只开放10%流量导入新系统,监控稳定性;每提升一个阶段,都由双方技术组联合签字确认。安全,永远是第一原则。”
陆轩听着,微微颔首。
会议节奏逐渐明朗,疑云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务实的分工与部署。
这时,孙明打开笔记本电脑,投影出一份财务模型。
“本次合作总预算三点八亿,涵盖系统部署、硬件升级、人员培训及三年运维服务。”他声音冷静,“其中,樊星阁承担核心技术投入与算法优化成本,北域物流主要承担本地化改造与基础设施适配费用。”
他手指轻点,图表切换。
“我们按季度划分成本节点,预留15%弹性预算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特别是电力模块和储能设备,近期原材料价格浮动较大,我们已锁定三家备用供应商,确保成本可控。”
财务主管翻看数据,忽然抬头:“你注意到锂电模组的供应情况了吗?最近南美矿山罢工,全球库存紧张。”
“注意到了。”孙明眼神一凝,“我们正在评估替代方案,同时与国内两家厂商洽谈紧急备货协议。一旦主渠道出现延迟,可在七十二小时内启动应急采购流程。”
陆轩听着,目光沉稳。
他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但此刻,不是担忧的时候,而是启程的时刻。
“从今天起,这个项目不再属于某一家公司。”他站起身,环视全场,“它属于每一个愿意打破旧秩序、拥抱新效率的人。我们不做旁观者,不做跟随者,我们要做规则的改写者。”
他抬起手,指向墙上挂着的物流网络图——那是一张覆盖全国的脉络,红蓝线条交织,如同血脉奔流。
“三个月后,我要看到这张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因我们的系统而跳动得更稳、更快、更强。这不是目标,是命令。”
会议室里,气氛骤然升温。
有人低头记录,有人默默点头,还有人眼中燃起久违的斗志。
陈志远终于笑了,伸手拿起笔:“陆总,我信你这一仗,能打出个新天地。”
合同在众人见证下签署完毕,印章落下,清脆一声。
陆轩没有多留,转身走向门口。
赵宇紧随其后,低声汇报:“华能智造那边也确认了试点重启,他们的培训团队明天到总部报到。另外,张涛在准备‘智能微电网’的前瞻报告,预计后天提交。”
陆轩脚步未停:“告诉张涛,报告不仅要讲技术,更要讲格局——我们要的不是单点突破,是生态重构。”
“明白。”赵宇点头,“我已经安排马亮跟进国际动态,特别是山本一郎的动向。”
陆轩眸光微闪,未语。
风从走廊尽头吹来,卷起他衬衫的袖口,露出手腕上那道淡淡的旧伤疤——那是十五岁那年约架留下的印记,如今早已褪色,却从未消失。
他走出大楼,阳光刺眼。
不远处,工地泵车的轰鸣声依旧,红色警示灯在暮色中闪烁,像是黑暗里的信号。
他没有回头,径直走向停在路边的黑色轿车。
司机看了一眼后视镜,有些意外。
陆轩摇头:“先去数据中心。”
“林娜刚发消息,说有一家资源供应商提到一项新型边缘计算模块,还在试验阶段,但可能对后期调度响应有帮助。”
陆轩脚步一顿。
“联系赵宇,让他今晚务必和那家供应商面谈。我要知道——”他声音低沉,“它能扛住多大的数据洪流。”
车子启动,缓缓驶出园区。
城市道路在眼前铺展,车流如织,高楼林立。
陆轩靠在座椅上,闭目片刻。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孙明发来的消息:“锂电模组主供应商回复,下周交付可能延迟五天,备选方案已启动谈判。”
陆轩睁开眼,目光如炬。
他回复三个字: “加速备采。”
车窗外,霓虹初现,映照着他冷峻的侧脸。
就在车辆驶过跨江大桥时,陆轩忽然开口: “通知所有项目组负责人,明天上午九点,总部召开第一次进度对齐会。我要听实情,不要听汇报。”
司机看了一眼后视镜,欲言又止。
陆轩却只是望着前方,声音低沉却坚定: “有些路,一旦踏上,就没有退字。”
车子继续前行,江风扑面。
远处,数据中心的轮廓在暮色中浮现,玻璃幕墙反射着最后的天光,宛如一座沉默的堡垒。
陆轩的手机再次亮起。
一条新消息跳出: “渡边健二昨夜出现在上海某日资企业晚宴,疑似与山本一郎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