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落在脸上时,陈稳没有立刻闭眼。他站在洞口外,风从林间穿过来,吹散了身上的湿气和血腥味。身后四个人也都停了一下,像是在确认自己真的出来了。
赵刚喘了口气,肩膀一松,差点跪下去。林悦伸手扶住他,顺手把背包往上提了提。王强走在最后,刀还握在手里,但手臂已经有些发抖。李娜低着头,脚步虚浮,可笔还在纸上划着,记下最后一段岩层结构。
“走。”陈稳说。
他们沿着来路往回穿。密林深处光线昏暗,树根盘结,每一步都得踩实。赵刚的腿伤开始发烫,走两步就得停一下。林悦把他的半边重量扛了过来,两人贴得很近,靠着彼此撑着往前挪。
陈稳走在最后。他没说话,但一直盯着前面的人。看到赵刚脚下一滑,他立刻上前扶了一把。王强想自己走,陈稳却挡在他外侧,用身体挡住横出的树枝和落石风险。
“快了。”他说,“炊烟看得见。”
前方林隙间确实有烟升起,淡淡的,被风吹得歪斜。那是营地的方向。
又走了二十分钟,李娜突然停下。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尖在发抖。“伤口……有点麻。”她说。
林悦立刻蹲下检查她小腿上的包扎。血已经渗出来一点,布条粘在皮肤上。“得换药。”她说,“回去马上处理。”
陈稳点头。“再撑一段。”他说,“只剩半公里。”
接下来的路更慢。五个人排成一列,互相搭着手臂,像一根绳子连在一起。谁脚步一软,旁边的人就用力拽一把。没人喊累,也没人提放弃。
当营地的木栅栏出现在眼前时,留守的队员正围着火堆煮水。有人抬头看见他们,猛地站了起来。
“是他们!”
声音传开,几个人冲了出来。看清五个人浑身是伤、步履蹒跚的样子,原本要迎上来的人又顿住了脚。
“你们……成功了?”一个年轻男人问,声音不大。
陈稳没回答。他走到火堆旁,放下肩上的背包,慢慢打开布包的一角。
蓝色的光流了出来。
矿石静静躺在粗布上,发出微弱却清晰的光晕。周围一下子安静了。有人蹲下来,伸手想碰又不敢碰。
“我们活着回来了。”陈稳说,“还带回了这个。”
林悦站到他身边。“这不是普通石头。”她说,“它能发热,表面有电流感。我试过,把碎晶嵌进刀柄,握起来更稳,不容易打滑。”
她说完,从腰间抽出工具刀,掰下一小块晶体,塞进刀柄裂缝里,用力按紧。再举起时,刀身在火光下闪了一下蓝。
“这可以做武器加固材料。”她说,“也能当照明源。只要我们能找到更多,就能做出夜行装备。”
人群开始骚动。有人低声议论,有人凑近看矿石,还有人转身跑去找其他工具来测试。
赵刚靠着木桩坐下,喘着气说:“那地方还有不少,明天就能再去挖。”
王强摇头。“先疗伤。”他说,“现在谁都有伤,再进洞就是送死。”
“我不是说现在去。”赵刚抬起头,“我是说,我们有机会变强。以前只能躲,现在不一样了。”
陈稳看着他们争执,没打断。他知道他们在乎什么——不是矿石本身,而是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被动求生。
“矿石重要。”他终于开口,“人更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停下。”
所有人都看向他。
“明天开始轮班采掘。”他说,“每组最多两小时,必须带照明和防具。回来后立即休整,伤员优先治疗。林悦负责工具改造,李娜记录数据变化,王强安排警戒,赵刚协助运输。”
林悦立刻接话:“我可以试着做一批矿石灯,用金属壳包住晶体,控制亮度。”
李娜翻开本子。“我已经记下了三段通道的温差和磁场波动,如果矿石反应与环境有关,或许能预测它的活性规律。”
王强点头。“我守夜时会多留心四周动静。这种东西,别人也可能会盯上。”
赵刚咧嘴笑了。“那就这么定了?咱们不只是活下来,还要活得更好。”
火堆噼啪响了一声。蓝色的光和橙黄的火映在每个人脸上。有人开始收拾工具,有人搬出药品箱,还有人主动去加固避难所的屋顶。
陈稳站在原地没动。他手里还握着一块矿石,温度比刚才高了些。掌心传来一阵熟悉的暖流,顺着胳膊往上走。他的视线不由自主扫过远处山影——那里有一道裂谷,水源可能就在下面。
但他没说。
林悦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水。“你脸色不太好。”她说。
“没事。”他喝了口水,“就是有点累。”
她盯着他看了几秒,然后点点头。“明天的事,等睡醒再说。”
他嗯了一声,目光落在火堆旁忙碌的身影上。赵刚正在教一个新人怎么绑结实的背带,李娜蹲在地上画图表,王强拿着刀检查栅栏的连接点。
一切都动了起来。
不再是被困住的人。
也不是只想着逃命的队伍。
有人拿着空罐子跑过来,问林悦能不能加块矿石试试照明。她接过罐子,挑了块小晶体放进去,盖上带孔的盖子。光从缝隙漏出来,照在地上一圈淡蓝。
“成了。”她说。
周围响起一阵欢呼。
陈稳转过身,望向营地外的树林。天快黑了,风越来越大。他抬起手,看了看掌心残留的蓝色粉末。
然后慢慢握紧。
火堆边,林悦正把新的工具图纸铺在地上,用石块压住四角。赵刚凑过去看,指着一处说:“这里能不能加个卡槽?”
“可以。”她说,“明天做第一批样品。”
李娜翻动笔记,念出一组数字。王强听完,转身走向了望台,脚步很稳。
陈稳收回手,站直了身子。
他的影子投在木墙上,很长,没有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