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拓收到了北燕新君派人送来的圣旨,命令他立刻返回京城,并且将二十万大军交给王炎统领。他紧紧地握着接下的圣旨,想不明白这种关键时刻,新君为何如此突然要召回他。
他身为臣子不能忤逆圣意,于是他叫来了王炎,将帅印交付给了他,嘱咐道:“王将军,我走之后大军尽数托付给你了,你一定要尽职尽责。”
王炎心里一阵得意,面子上敷衍答道:“李将军放心,本帅一定会率领二十万大军踏平梁国的。”
李拓原本就有些担心,听到王炎这副嘴脸,他心里更加担心,还有些气愤,态度强硬地说道:“王将军,我走之后你一定不能主动出击,平原之上与梁军正面对抗,我们北燕大军没有优势。”
“你一定要拖下去,拖到梁军后勤出问题,到时候他们就会心急,一心急就会冲动地主动出击。”
“可以派出一队人马,将他们引入我们已经设好的圈套中,以最小的代价全歼梁军。”
王炎听完李拓的吩咐,忍不住冷笑一声,说道:“李将军,我大军二十万大军全歼梁军,犹如砍瓜切菜,何必如此麻烦?”
李拓就害怕王炎如此心态,立刻解释道:“王将军,你不要小瞧梁军这支临时拼凑的骑兵,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令行禁止。若是与他们硬刚,我大军自然是可以以数量获胜,但是我大军必定会损失惨重,伤及根本。”
他对王炎警告道:“这二十万人马不属于我李拓,也不属于你王炎,更不属于陛下,他们都是我北燕的希望,是我北燕家家户户的顶梁柱,死一名士兵,我北燕就会有一户人家从此破灭。”
“你一定要争取,尽最大的努力,将他们安安全全地带回国内。”
王炎瞠目结舌,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他心里一直都是觉得“一将功成万骨枯”,士兵在他眼里就是他升官加爵的垫脚石。
李拓带着一队亲卫悄悄离开军营,他想着尽量不要引起梁军的察觉,可是麒麟卫的渗透强大得可怕,他前脚刚刚离开军营,这个消息后脚便到了萧景渊的帅帐中。
萧景渊看完情报松了一口气,将情报交给一旁的贾诩,说道:“李拓已经离开大营,看来是楼犇他们的谋划起了效果。”
贾诩看完深思片刻,劝道:“殿下,您还是不要心急,属下的意思是再等等看。”
萧景渊疑惑问道:“先生这是何意?”
“属下有两点担心,一点是李拓确实是收到了回京的旨意,但是他却想以此将计就计,表现出假意返京的样子,就是引诱我们主动出击。第二点是李拓前脚刚走,咱们后脚就主动出击,会使我们之前散步的谣言不攻自破,使北燕新君更加信任李拓。”
萧景渊听后认同地点了点头,“先生所说言之有理,本王会再派人去打探情报,去搞清楚李拓是否真得回京了。”
随后说道:“至于先生所说的第二点担心,本王觉得不用过于忧虑,本王接下来打算诱使王炎主动出击,先挫一挫北燕军的士气。”
贾诩没有反驳,他性格谨慎,所以才会有此两点担忧。而萧景渊是一个有主见的君主,他性情难测,用兵用计一向大胆,喜欢剑走偏锋。两人属于两个不同的极端,而萧景渊为君,他贾诩为臣,必须要全心全意地同意肯定君主的想法。
萧景渊见贾诩没有意见,满意地点了点头,马上命令亲卫出去击鼓升帐,召集全军将领来帅帐开会。
众将纷纷赶来,萧景渊一脸严肃,萧甲、武松这群跟随萧景渊征战过的将领,明白萧景渊一旦露出这般严肃的表情,那就是大敌当前,准备开战的时刻。
“薛仁贵听令!”萧景渊喊道。
“末将在!”一员白袍小将走了出来,对萧景渊抱拳说道。
萧景渊霸气地拿起一块令牌,将它交给薛仁贵,说道:“命你率领五千轻骑,趁着天色暗下来后,绕至敌军大营左侧,等候军中烟火信号。一旦收到信号,立刻率军佯攻敌军大营,要做出敌军大营已经被攻下的现象。”
“末将得令!”薛仁贵跃跃欲试,他迫不及待地拿着令牌走出帐外。
萧景渊再转头看向杨大眼,他本来被萧景渊安排在雍州驻守,但是他手下缺少猛将,只能把他抽调到身边。
他说道:“杨大眼,你率领五千轻骑与薛仁贵同时出发,你埋伏在北燕大营右侧,等待军中火花信号。一旦信号发出,你与薛仁贵一同佯攻敌军大营,给制造出大营沦陷的假象。”
“末将得令!”杨大眼接过军令退了下去。
萧景渊继续排兵布阵,喊道:“陈庆之!”
一名文质彬彬的文士打扮的人,行礼说道“末将在!”
“命你率领五千人马,假扮本王坐镇中枢,护卫秦王旗,一旦发现战场有何变化,可以自行安排。”萧景渊说道。
“末将明白。”陈庆之说道。
陈庆之早就清楚萧景渊的打算,萧景渊是想让自己做引诱敌军的替身,这个替身十分危险,也十分的重要。对于陈庆之来说,他是十分地乐意为萧景渊赴汤蹈火,哪怕是去死。
萧景渊最后命令剩下人马分散布置在平原上提前设置好的埋伏点,等待王炎率领北燕主力进入包围圈。而他自己则是率领一支两千人的骑兵,前往北燕大营前挑衅,引诱王炎主动出兵。
众将一听都想阻止,但是他们忽然想到萧景渊行事一向霸道,军令一下便不可能再度更改,并且他的武功深不可测,因此众人只得咽下了劝诫的心思。
在北燕大营中,王炎等到李拓离开后,立刻将他的亲信心腹悄悄换掉,然后提拔了一批自己的亲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王炎此举就是要排除不顺从他的异己,彻底独掌这二十万大军。
王炎虽然说提拔了一群亲信,但是大多都是酒囊饭袋、溜须拍马之徒,有一人向王炎进言道:“大帅,此时李拓在回京途中,我们完全可以趁机攻打梁军,到时候军功都会算在您的头上。”
王炎十分心动,但是想起郭容给他传来的密信,上面让他按兵不动,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慢慢退回北燕境内。
他将密信交给亲信看,说道:“本帅也有意主动出击,怎奈……我的一位恩师,给我传来一封密信,我不能辜负师恩啊。”
那亲信随即说道:“大帅此言差矣,师恩乃小恩,国恩才是大恩,陛下既然能将二十万大军交给您,就是对您有提拔重用之恩。”
“更何况大军出征之时,陛下就是说要灭亡梁国,李拓他畏畏缩缩不敢与梁军交战,辜负了陛下对他的信任,大帅也不要如此啊。”
王炎一听这话正好说在他心坎上,高兴地说道:“好,不瞒你说,本帅也想要主动出击,不过要是真的违抗了恩师,心里会对他产生愧疚。如今你这一席话解开了我的心结,令我心中瞬间通畅了许多。”
王炎话音刚落,就有探子来报,说梁国大营有兵马出动,有一支两三千人的骑兵正冲着他们大营的方向而来。
他一听拍案而起,说道:“来得正好,整军出兵!”
……